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人民幣走出去利弊之我見

人民幣走出去利弊之我見

一、緒論

(一)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進程逐步加快

2007年6月,首只人民幣債券登陸香港,此后內地多家銀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兩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幣債券,總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2008年7月,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三定方案,新設立匯率司,其職能包括“根據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2008年12月,中國與俄羅斯就加快兩國在貿易中改用本國貨幣結算進行了磋商;中國人民銀行和韓國銀行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兩國通過本幣互換可相互提供規模為1800億元人民幣的短期流動性支持。2008年12月25日,國務院決定,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云南與亞細安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此外,中國已與包括蒙古,越南,緬甸等在內的周邊八國簽訂了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協議,人民幣區域化的進程大步加快。2009年3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和白俄羅斯共和國國家銀行宣布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目的是通過推動雙邊貿易及投資促進兩國經濟增長。2009年3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和印度尼西亞銀行宣布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目的是支持雙邊貿易及直接投資以促進經濟增長,并為穩定金融市場提供短期流動性。2009年4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阿根廷中央銀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2009年7月,六部門發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啟動。2010年6月,六部門發布《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范圍將擴大至沿海到內地20個省區市,境外結算地擴至所有國家和地區。2011年8月,人民銀行明確表示,河北、山西等11個省的企業可以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至此,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范圍擴大至全國。

(二)問題引出——如何看待人民幣走出去策略?

我國于2009年7月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試點開展以來,跨境人民幣業務量增長顯著,跨境人民幣業務的領域和業務品種不斷拓展和創新,至2011年,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擴展至全國,境外參與國家和地區已發展到190個,貿易結算額占當年進出口總額的6.6%左右。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研究人員調查統計,人民幣每年跨境的流量大約有1,000億元,在境外的存量大約是200億元。中國人民幣供給量約為20,000億元,這意味著境外人民幣大約是人民幣總量的1%。由此可見,人民幣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國周邊國家或地區廣泛接受,人民幣國際化處于漸進發展的階段。

然而,人民幣國際化發展也是一把雙刃劍,那么,究竟應如何正確看待人民幣走出去策略,筆者淺談以下幾點看法。

二、本論

(一)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存在諸多好處

1.增加國際話語權,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

美元、歐元等貨幣能夠充當國際貨幣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從屬的國家/集團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與較高的信用地位。人民幣實現國際化,可以為我國在國際金融制度的安排、國際游戲規則的制定中提供更多的話語權,增強我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

2.促進國際貿易與投資,雙邊貿易尤為突出

今年年初,人民銀行、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企業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具有進出口經營資格的企業均可按照規定開展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此舉標志著人民幣結算業務在貿易層面上基本貫通了全程,此點在邊境貿易中體現的更為明顯。跨境人民幣業務,一方面節約貿易往來成本,另一方面優化經營管理流程,更為企業規避了匯率風險,發展跨境人民幣業務,是順應新形勢下企業對外貿易和投資要求的重要舉措。

3.降低外匯儲備成本,降低外匯儲備風險

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及貿易順差持續增加導致了外匯儲備的持續增大,外匯儲備的劇增導致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劇增,同時面臨巨大外匯儲備風險成本,從而影響以制造業為主的中國經濟。人民幣國際化以后,特別是當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以后,一是可減少我國外匯儲備持有量,從而減少為管理巨額外匯儲備所支付的成本,二是可降低由于對外貿易快速發展所導致的大量外幣債券和債務所引起的匯率風險,三是對外貿易和投資可以使用本國貨幣計價和結算,匯率風險大大降低,進一步促進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發展。

4.增加“鑄幣稅”收益,開辟新的收入渠道

鑄幣稅可以理解為儲備貨幣的發行利潤,是指發行者憑借發行貨幣的特權所獲得的紙幣發行面額與紙幣發行成本之間的差額,發行世界貨幣相當于從別國征收鑄幣稅,用之于本國。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目標是力爭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一旦實現了人民幣國際化,不僅可以減少我國因使用外幣引起的財富流失,而且將為我國利用境外資金開辟一條新的渠道。

5.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強化金融企業經營模式

目前,外部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也要求我國金融服務企業在經營模式和經營方式上迫切的作出改變,居民對于金融服務要求不斷提高,企業對于財富的保值增值的專業需求也將會持續擴大和不斷的提高。發展跨境人民幣業務有助于我國完善金融市場的制度建設,促進金融監管能力的提高,加快市場產品的設計、開發、金融創新,提高金融機構服務能力以及各方面管理能力等。

6.促進國際溝通,保障領土完整

中國銀聯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銀聯卡國際受理網絡已初具規模,目前,銀聯卡已在境外數十個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受理,此外,中國銀聯還積極推動境外機構發行銀聯標準卡,為境外人士到中國工作、旅游、學習提供支付便利。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等國家,可以用人民幣兌換本國貨幣的兌換店和銀行也開始出現,而在中國的香港和澳門地區,每年相互探親和旅游人數日益增多,人民幣的兌換和使用相當普遍,很多賓館、購物商場、尤其是游人的購物點都報出人民幣與港幣的匯率并直接受理人民幣。人民幣在境外的流通使用,為促進國際間交流理解,保障我國領土完整做出積極貢獻。

(二)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弊端不容忽視

1.削弱宏觀調控政策力度,對國內市場金融穩定產生威脅

人民幣國際化將使得中國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國際金融市場的一舉一動都會對中國經濟市場產生一定影響,在國際間流動的人民幣可能會削弱中央銀行對國內人民幣的控制能力,影響國內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的效果,削弱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應。

2.國際短期投機資本流入,加大監管難度

要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中國政府就必須增強人民幣資產吸引力,除單邊人民幣升值預期之外,我國預期會向境外持有人民幣的企業與居民開放中國內地的股票、債券、基金等市場,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可能招致更大規模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入。然而,全球金融危機仍在肆虐,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央行仍在實施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全球短期國際資本正在持續大規模地流入新興市場國家,若在當前背景下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而加快資本項目開放,可能為短期國際資本流入開啟新的通道,這對監管機構而言和我國資本市場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考驗。

3.可能導致更多的外匯積累,增加外匯風險成本

就目前形勢來看,在單邊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外國貿易企業愿意擁有人民幣資產,但不愿意持有人民幣負債,這意味著外匯儲備用于支付進口的傳統職能被顯著削弱,從而將可能導致外匯儲備加速累積。而一旦未來單邊人民幣預期逐漸削弱甚至逆轉,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將顯著回落甚至出現“去國際化”,外企業與居民拋售人民幣資產的過程將給中國資本市場與人民幣匯率產生新的沖擊。在美元面臨中期貶值風險以及全球面臨中期通脹威脅的背景下,持有過多外匯積累的成本與風險也在不斷上升。

4.對我國經濟增長可能產生負面效應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就業壓力長期存在的國家,為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必須在擴大內需的同時不斷拓展外需。人民幣國際化后,作為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需要能夠為其他國家提供國際清償能力,這要求我國保持收支逆差,其結果必然是外需的減少和國內部分市場的喪失。這對保持國內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顯然會形成一定的負面效應。另一方面,若人民幣成為國際間經常使用的計價、支付和儲備手段,隨著國際上對人民幣需求量的大幅度上升,我國人民幣的發行可能會大量增加,從而有可能形成通貨膨脹的潛在壓力。

三、結論

筆者認為,從長遠角度來看,盡管人民幣國際化會給我國帶來諸如宏觀調控難度增大、監管難度增大、外匯風險、經濟增長受限等種種消極影響,但人民幣走出去所帶來的利益整體上將遠遠大于其成本。美元、歐元等貨幣的國際化已經證明,擁有了國際貨幣發行權,就意味著制定或修改國際事務處理規則方面的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利。人民幣國際化的根本在于人民幣不僅要成為一個完全可兌換的貨幣,更需要人民幣匯率制度市場化,結束單邊緩慢升值以及緊盯美元走勢的尷尬局面。

“十二五”規劃對此已經提出了明確的建議和要求,人民銀行將按照改革的精神、風險的理念、服務的意識、開放的心態、合作的態度,積極穩妥推動人民幣“走出去”,真正落實國家的戰略安排和部署,以切實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主旨,服務民生,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貢獻力量。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