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承擔著政府的各項管理職能,其資金來源是財政撥款,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否規范,直接關系著財政資金的安全。當前,以部門預算管理、國庫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購等為核心內容的財政管理制度改革正在進行,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少行政事業單位對這種變化還沒有充分的適應,對本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也沒有給予重視,實際管理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不足之處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預算執行上缺乏嚴肅性和約束力。一方面,有些預算單位在資金的使用上控制不嚴,出現超支浪費現象,超標購買公車、公款旅游、公款高檔消費等,使得單位的招待費、會議費和車輛費用等居高不下,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公眾形象產生了很大影響。另一方面,有些預算單位在項目支出的使用中,沒有對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進行嚴格界定,基本支出經費不足時,就用項目支出來彌補,沒有做到專款專用。另外,有些預算單位沒有樹立講究經濟效益的理財觀念,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重視撥款、輕視管理,重視預算審核、輕視實際效果,對項目資金的使用績效缺乏有效的考核和監督。
(二)內部控制方面缺少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一方面,不少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無法保證內部會計工作安全有序的進行。例如: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電子信息系統控制、賬務處理制度、財產清查制度、內部牽制制度和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另一方面,沒有完善內部審計監督制度,沒有發揮內部審計促進會計人員履行職責、保證會計核算真實反映經濟活動內容的功能。
(三)對往來賬款的管理不到位,容易形成呆賬、壞賬。有關調查顯示,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往來款項的賬面余額大約占流動資產的50%,并且相當一部分往來賬款是呆賬壞賬。一部分是職工長期的借款跨年度變得責任不清,沒有及時處理形成的呆賬,另一部分是沒有對有償資金進行及時結算形成的壞賬。
(四)對固定資產重使用、輕管理。一是按照規定應該納入政府采購的通過財政直接支付的固定資產,各個預算單位進行自行采購,對政府采購進行逃避。二是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識淡薄,重視使用忽視管理。由于各個預算單位的固定資產是以國家的財政投入為主的,單位占用固定資產并不付出代價,因此,有些行政事業單位不斷的向財政申請經費,購置或者興建資產,單純追求高品質和高質量,對一些還能使用的固定資產提前進行更新,使得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降低。同時,對已經購入固定資產的管理不到位,不按時進行資產盤點清查,固定資產的處置不夠規范,有些固定資產的去向不明確,使得賬實不符、家底不清,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與閑置。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的形成原因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原因是綜合的,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預算編制存在缺陷。首先,不少預算單位在編制預算時,采用基數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在編制部門預算時,項目支出的細化程度、制定基本支出定額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給一些單位鋪張浪費、挪用資金留下了隱患。再次,部門預算編制的不夠嚴謹細致,在項目支出的預算安排上,人為因素較多,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不應該安排資金的項目人為的安排資金,使得應該安排的項目預算不能保證,影響了部門預算編報的準確性,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追加預算的現象較為普遍,影響了預算的嚴肅性,同時,也給項目的績效考核帶來了難度。
(二)相關的會計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不配套。近幾年,我國推出來一系列的財政支出方面的改革措施,這些改革措施都引起了財政預算管理以及各級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收支活動的重大變革,勢必也會影響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方法和內容。但是,現行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并沒有進行相應的改革,已經不能適應我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相關要求,會計制度落后于會計實務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三)內部約束機制不夠健全。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些單位的財務人員崗位設置不清、印章票據管理混亂、支出和報銷程序不夠規范、現金的管理和使用也違反了相關規定、各類資產缺少有效的監督管理等,這些財務管理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僅給貪污腐敗帶來了可乘之機,也嚴重影響力財政資金的有效、安全使用。(四)財政監督不到位。當前,隨著財政改革尤其是財政支出改革的推進,財政監督工作在內容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總體上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監督仍然存在缺位的情況,還沒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仍然是以事后檢查為主,缺乏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對某一個環節或事項的檢查多,對資金使用全方位的跟蹤較少。
三、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建議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一)強化預算管理,增強管理約束。一方面,預算管理上應該堅持預算的編制、執行和評價并重的原則,合理科學的編制部門預算,推廣零基預算和績效編制方法,進一步細化收支項目,保證原與實際相符,協調好財務部門內部、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做好數據的收集工作,核定各項支出的定額標準,做到自上而下編制全面預算。另一方面,在預算執行上也嚴格按照預算批復有計劃的組織收入、安排支出,杜絕隨意變更預算和追加預算的現象。
(二)加強財政的監督檢查力度,嚴肅財經紀律。針對行政事業單位財經紀律不嚴肅的問題,財政部門應該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專項檢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對專項資金建立跟蹤反饋機制,掌握資金的流向。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嚴防相關人員趁改革之機,私分財產或者以明顯不合理的價格變賣財產等行為。通過嚴格落實相關責任,嚴肅處理各種財政違法行為,建立賞罰機制,堵塞各種漏洞,防止腐敗現象出現。
(三)規范內部控制措施,實施有效監督。加強對貨幣資金的管理,堅決制止白條抵庫,全部的收入要及時足額入賬核算,嚴禁私設“小金庫”或者轉移資金,杜絕重復報賬,保證支出的合理真實,印鑒票款要分別管理;嚴格財務收支程序,明確相關責任,強化內部控制機制;加大預算執行力度,對支出標準進行嚴格控制,例如:差旅費、招待費等可以采用費用定額進行控制,車輛實行燃油定額管理;提高單位負責人的依法理財觀念,樹立誠信理念,加強內部控制的環境建設。(四)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再教育。一方面,要求會計人員樹立信息化觀念,掌握豐富的會計電算化相關知識,另一方面,會計人員的知識要及時更新。行政事業單位要想真正實現會計電算化,需要造就一批既精通計算機技術,又精通財務管理知識,可以熟練的對財務信息進行加工和分析,滿足各方財務信息需求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