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踐行審計核心價值觀,必須要有社會公德。貫徹落實審計核心價值觀要求審計工作者首先要有一顆公德心。較高的社會公德意識,有利于審計人員始終從大局出發,從人民群眾的需要出發,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評價和鑒證職能,促進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與進步。審計作為社會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門,對財政資金、企業財政財務收支狀況、經濟生態環境進行監督,對各項錯弊早發現、早制止,在社會各領域發揮著促進、證明和制約作用。審計人員必須要勇于承擔審計大任,服務于社會經濟的大局需求,深入貫徹以人為本和促進社會科學發展的理念,就必須心懷人民,要有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公德心。審計實踐活動既是社會監督活動,同時也是社會服務活動,審計工作者必須要將監督與服務統一起來,在執行監督職能的同時服務于社會。因此這就要求審計人員要有從服務社會公眾立場去考慮問題、分析問題的覺悟,始終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大局意識,保持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審計監督行為可以防范可能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錯弊發生,或者及時發現并糾正這些錯弊行為,維護利益相關者甚至是社會公眾的利益不受侵害。審計人員的社會公德觀,不僅要有服務大局的意識,還要有和諧發展意識,用和諧發展的價值理念作為判斷審計發展的標準,發揮審計監督的建設性和前瞻性作用,倡導人與社會、經濟的科學發展,把人的全面進步與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統一起來?,F在審計組織和審計人員特別關注民生問題,如大力開展了教育、醫療、社會保障資金、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審計工作,這突出顯現了審計的社會公德意識,同時也是審計工作者貫徹落實黨的民生政策的重要體現,體現了審計工作者的服務大局觀。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3/view-4058872.htm
二是踐行審計核心價值觀,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各行各業都有與本行業和崗位的社會地位、功能、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如人們常說為官要有“官德”、行醫要有“醫德”、執教要有“師德”,審計人員從事審計工作,也要有相應的審計職業道德。審計職業道德是審計人員在執業過程應該遵循的道德規范,是一般社會道德在審計活動中的體現?!秾徲嫹ā访鞔_規定了審計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規定了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原則,獨立、客觀、公正、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保密及良好的職業行為??梢?,獨立、客觀這些內容不僅是職業道德的要求,同時也是審計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審計工作者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觀,有利于審計人員在執業過程踐行審計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審計工作者正確認識審計責任,盡職盡責地履行審計義務,保證審計質量。原因在于職業道德有著其獨到的、甚至法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首先,它向社會公眾昭示了審計人員的道德水準,足以合理保證審計效果,提高社會公眾對審計職業的信賴;其次,它為審計人員樹立精神信條和專業原則,鞭策其以明確的信念處理好各種關系;再次,它可以使審計人員增強審計紀律,處理好與社會公眾、同行和客戶的各種關系。最后,審計職業道德是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維護和提高行業信譽。貫徹審計核心價值觀,在工作中就要始終保持獨立,這不僅是審計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也是審計人員必須要遵守的職業道德,只有保持嚴格的工作獨立、經濟獨立、機構獨立,才能真正做到形式上和實質上的獨立,才能永保審計本色,職業判斷才能不會受到經濟利益、關聯關系、外界壓力、自我評價等的威脅。
三是踐行審計核心價值觀,必須要有良好的品德修養?!爸艺\、清廉、奉獻”是審計核心價值觀對審計工作者思想品德的最高要求。審計工作以監督為基本功能,需要對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預以揭露和糾正,因此性質比較特殊,容易受到物質利益的誘惑。審計人員必須要有良好的個人品德修養,忠誠于自己的本職工作,忠誠于黨和人民,能夠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抵得住誘惑,不會低頭于各種糖衣炮彈,始終保持較高的獨立性,始終確保職業判斷不會受到影響。此外,審計工作人員還應具有奉獻精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面前,要以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為重。
四是踐行審計核心價值觀,要有求知進取的美德。審計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和技術性高、綜合性強,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備較有相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等業務素質,這是審計人員能否勝任審計工作的前提條件之一。不僅要求審計人員精通審計理論和實務,還要熟知相關的財務知識、心理知識和交流技巧。特別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還要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資源環境法規要求,不斷接受科技和經濟理論方面的新觀點和新成果,這些都要求審計工作者不能滿足現狀,必須要勤備學習,擴大業務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分析具體審計項目的目的和要求,嚴格依法審計,依法取證,依法處理,把每個審計事項查深、查透、查徹底,不斷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審計工作中需要大量運用職業判斷。在確定重要性水平、風險評估、風險應對等各方面都需要運用,可以說審計工作者的職業判斷貫穿于整個審計工作的始終,因此審計工作者必須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審計工作者在重要性水平、風險評估等方面的職業判斷能力,這就要求審計工作者要不斷進取,不斷在實踐中提升理論水平,促進審計理論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以更好地指導審計實務。求知進取還要求審計人員要不斷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審計的發展與審計環境密不可分。審計人員要隨著審計環境的不斷變化而完善自我,提高服務社會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充分運用自身的聰明才智,不斷創新審計理念、審計內容、審計方法,促使審計從單純的經濟效益審計向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并重方面轉變,不斷豐富和完善審計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