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0年,財政部和衛生部等相關部門對《醫院財務制度》與《醫院會計制度》進行了修訂。新會計制度對醫院的財務核算進行了規范,并對財務分析能力、財務管理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會計制度經歷了試點之后,在2012年1月1日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執行。通過對原會計制度下的成本核算弊端進行總結,對比醫院新舊會計制度,針對醫院新會計制度下的成本核算問題進行論述。
一、醫院原會計制度下成本核算弊端
在沒有實行新會計制度之前,醫院在原會計制度下的成本核算存在以下弊端。
(一)成本核算科目不全
醫院在運營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接受政府下達的指令性任務、醫療支援救助、突發事件等活動,并且根據國家政策的變化,有時也需醫療費用減免、醫療糾紛賠償等支出。這些支出對醫院方面來講,并不是一筆小數目,但是由于原會計制度等因素,在醫院內部,并沒有將這些支出、費用等進行專門的會計科目進行核算,而是通常將這些支出算在成本中。這樣以來,不僅導致醫院成本核算不實,結余情況失真,同時也為醫院之間的對比分析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在公立醫院中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雖然能夠通過計提修購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重置需求,但是在報表中“固定資產”與“固定基金”一直都是以購入價進行原值反應,并且修購基金也不是固定資產的抵消減值科目,因此在公立醫院中,有時會出現資產基金同時虛假增長的情況,不僅為醫院內部考核帶來一定困難,同時也違背了配比和權責制度,對成本核算造成一定影響。
(二)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失科學
原《醫院財務制度》中規定,醫院成本核算包括醫療成本的核算以及藥品成本的核算。因為此種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藥品市場價格的提高。在原制度中,還規定了成本費用包括直接和間接兩種,間接費用包括醫院行政管理部門與后勤等其他部門中所有發生的管理費用,并要按照醫療、藥品等部門的人員配備比例來分配,不僅不能真實反映出管理成本水平的高低,同時也為管理費用的管理、控制帶來一定難度。
二、醫院新會計制度與原制度下的成本核算差異
通過上文可知,醫院原制度的成本核算存在諸多問題,為了能夠減少弊端、解決問題,醫院新會計制度誕生了。在新《醫院會計制度》中,對原制度進行了改革與完善,二者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成本核算對象之間的差異
原制度中的醫院成本核算并不是全部成本的核算,例如醫院的人員成本等,都沒有納入到成本核算中,核算的對象僅包括醫療與藥品。新會計制度將醫院人員成本納入到了醫療業務成本中,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醫務人員勞動的承認,提高了醫院成本核算對象的全面性與準確性。
(二)藥品成本核算之間的差異
在原制度下進行藥品成本核算,采用藥品售價的方式進行,支出包括藥品的管理支出、采購支出,進銷差價包括進價與售價之間的差額。在新會計制度中,藥品成本核算時,要根據實際取得來入賬,并且藥品在領用時,要按照實際情況,利用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以及先進先出法來進行實際成本的計算。這樣能夠有效地抑制醫院虛假開支的產生,進一步規范、完善藥品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三)收支管理與核算之間的差異
在原制度規定下,醫院成本核算中設有“藥品收入”、“進銷差價”、“醫療收入”、“醫療支出”、“藥品支出”等科目,利用加成法進行藥品銷售收入的核算,由于原制度將費用與成本的發生都劃入支出賬戶中,因此會導致成本和費用之間的界限模糊,從而不利于醫院醫療服務的價格定位。在新制度中,將“藥品收入”劃入到了“醫療收入”中,取消了“藥品收入”科目。
三、如何做好醫院新會計制度下的成本核算
(一)實現新舊過渡
醫院新會計制度不僅對原有會計科目進行了梳理,同時也對會計科目的定義進行了完善,促進了醫院日常管理的標準化,提高了核算的準確度。醫院新會計制度將醫院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金率下調到了2%-4%,將固定資產的認定價格提高到了1000-1500元。可見,想要做好醫院新會計制度下的成本核算,首先要熟練掌握入賬標準。
另外,在新會計制度中對會計科目進行了調整和刪減,如為了能夠將醫院承擔的教學任務、科研任務等產生的收支進行反映,新會計制度為其專門設置了科教項目等,并且在單獨核算管理費用中,對醫院的要求更為嚴格一些??傊?,必須要做好新舊會計制度的過渡和轉變,才能夠保證醫院新會計制度的作用得到發揮,保證醫院成本核算、財務管理能夠與時俱進。
(二)建立健全內控、監管制度
1.加強醫院財務監督力度,完善內控體系
在新會計制度中,對醫院財務部門的監管職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財務部門要對預算、收支、負債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監督等,并且在新制度中也對內控機制的建立健全提出了要求,可見,內控與監管制度的建立、健全十分必要。
2.加強醫院資金監督管理力度
新會計制度要求嚴格控制對外投資,嚴格規定了醫院對外投資的范圍等,以此來保證我國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
(三)細化成本核算
在新醫院會計制度第三十條中,對醫院科室成本核算進行了明確劃分,即臨床服務類、醫療技術類、醫療輔助類以及行政后勤類,根據新醫院會計制度中對各個科室的定義,醫院有必要對內部科室進行重新梳理和分類,以此來配合適應新醫院會計制度。除此之外,醫院還要結合管理現狀和臨床情況,對核算科室的分攤等級進行調整,例如將手術室、麻醉室等進行明確定義。個人認為,醫院可以利用三級分攤的方式來實現成本核算的細化,即根據受益者優先承擔成本的原則,對成本細化分攤進行處理,將平臺科室的成本分攤到各個臨床科室之中,為提取平臺科室成本分攤到臨床科室的具體情況提供方便,同時也能夠有效加強分攤中的各個科室成本的管理控制。另外,在新醫院會計制度中還對其他成本進行了重新劃分,如醫院財政支出的劃分、病種成本的劃分等,這些調整都需要醫院方面通過調整內部系統來進行適應,因此醫院要積極面對新會計制度帶來的影響,積極探索成本核算的細化之道。
綜上所述,在醫院新會計制度實施之后,醫院中的財務部門必須要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正確看待成本核算工作,良好完成新舊制度之間的過渡,從而通過成本核算,為醫院上層領導提供決策依據,推動醫院的運營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