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對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和分析,首先探討了企業表外融資的基本理論,其次從企業財務狀況受直接表外融資的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受間接表外融資的影響以及企業利益相關者受表外融資的影響這三方面探討了表外融資對我國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以期為改善我國企業的財務狀況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表外融資 財務狀況 直接表外融資 間接表外融資 利益相關者
一、引言與問題的提出
上世紀末以來,越來越多的公司進行融資時“巧妙”地運用表外融資的方式,特別是近年來,金融市場上出現了很多不需要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的以表外業務為主的金融工具,并愈來愈成為一種新的創新趨勢。表外融資方式雖在企業的融資過程中十分方便靈活,但是它很有可能造成對社會公眾的欺騙,對企業的所有者和債權人的利益構成威脅。美國著名的安然公司破產事件和巴林銀行破產事件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因此,探究表外融資對我國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對于改善我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當前宏觀經濟背景下,我國很多企業由于受到表外融資方式的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了很多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亟需為其提供一定的理論和政策指導,基于此,本文在吸收和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文獻分析和歸納規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綜合運用不同理論,對表外融資對我國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以期為改善我國企業的財務狀況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二、企業的表外融資
(一)表外融資的內涵
表外融資是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又被稱為表外籌資,是指不需列入資產負債表的融資方式,即該項融資既不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表現為某項資產的增加,也不在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方表現為負債的增加。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泛指對企業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切不納入資產負債表的融資行為。
目前,有些學者對表外融資的認識存在偏頗,將表外融資和表外負債混為一談。其實,兩者雖同屬于表外項目,但并非并列關系,表外融資屬于表外負債,它是能引起企業實質性負債的行為。此外,兩者是有明顯區別的,從形式上看,表外融資是企業的主動融資行為,而表外負債還包括退休金負債等法定義務;從會計要素的變化看,表外融資引起的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中進行確認時,還要同時確認沒有在表中確認過或已經在表中抹去的資產,而表外負債除上述情形外,也可能在損益表中確認一筆費用。
(二)表外融資的動因
企業經營者之所以喜歡采用表外融資的方式,通常來自于四個方面的動因:改善企業財務狀況、擴大企業經營成果、規避借款合同限制、應付通貨膨脹壓力。新的會計準則也為企業進行表外融資提供了可能,美國的安然公司當時就是利用現行會計慣例,利用SPE高估利潤、低估負債。
一是可以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企業經由表外融資的方式,甚至表內融資移至表外,就會明顯改善資產負債表的質量,從而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這樣,負債權益比率等相關財務比率就會降低,至少從表面上來看企業的償還債務能力提高,這對于借款人來說是有利的,更重要的是會避免出現諸如信用等級、借款成本等方面的財務指標。
二是擴大企業經營成果。由于企業采用表外融資方式進行的融資及其所形成的資產并不反映在資產負債表內,而由此所形成的費用和經營成果卻反映在損益表中,這樣就會擴大企業的經營成果。
三是規避借款合同限制。首先,當雙方簽訂借款合同時會在合同中做出種種規定限制借款人,比如,不得超過合同中規定的某個負債權益比率。而借款人為了規避合同的規定,會將債務置于資產負債表之外;其次,債權人在擬定合同的時候,會判斷債務人是否按照合同的規定,將租賃等某些表外債務與表內債務同等對待,而這樣又會導致新的表外融資方式的產生。
四是應付通貨膨脹壓力。當企業處于通貨膨脹的經濟環境中時,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可能會嚴重低估資產負債表上的很多項目,而嚴重低估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和相關資產,會導致其舉債能力下降,由此,當企業采用表外融資方式,將部分債務置于財務報表之外時,就會抵消其被低估的價值,以應付通貨膨脹對企業財務狀況和舉債能力造成的影響。
三、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分析
根據有關表外融資與融資企業的利益關系,表外融資又可以分為直接表外融資和間接表外融資。為了充分說明和挖掘表外融資對我國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本文將從企業財務狀況受直接表外融資的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受間接表外融資的影響以及企業利益相關者受表外融資的影響這三個方面來討論表外融資對我國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
(一)企業財務狀況受直接表外融資的影響
直接表外融資指的是不轉移資產的所有權,融資企業享有資產使用權,并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的直接融資形式。因為融資企業沒有取得資產所有權,企業就不會確認為資產或者負債,而融資企業一旦得到了資產使用權,不僅可以得到急需的資金,而且不會改變表內所反映的償債能力。目前,企業常用的直接表外融資方式主要有租賃、售后回購、來料加工等。
1.售后回購。售后回購指的是銷售方在把商品出售的同時,同意出售以后可以重新購買回該商品的銷售方式。采用售后回購的商品所有權的風險和報酬并未轉出,所得收入不能視為銷售收入,但企業則可以得到借款。雖然企業采用售后回購和對外借款的方式對于資產負債表中的企業凈資產的影響是一樣的,但對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資產總額和負債總額的影響則不同,這種不同對于企業的短期和長期償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它有助于其后續融資,然而,此種方式會導致投資者和債權人無法真正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企業償債能力也無法得到真實反映。
2.經營租賃。經營租賃指的是承租方擁有設備的使用權,出資方擁有所有權并定期收取租金。承租方通過此種方式擴大了生產能力,但在其資產負債表中并沒有反映出來,只是向出資方支付了租金。當承租方租入設備的使用期限比該設備的使用壽命短時,此種方式會減少企業的資金占有量和該設備的無形損耗,從而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采取經營租賃的表外融資方式,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投資者的利益都是有益的。需要指出的是,作為表內融資的融資租賃,承租方為了維持其償債能力有可能會變為經營租賃。
(二)企業財務狀況受間接表外融資的影響
間接表外融資指的是為了維持企業資產負債表內的負債在合理范圍內,用其他企業的負債來替代。企業通過采取間接表外融資的方式,不僅解決了資金短缺,而且又使負債維持在合理范圍內,為企業的有序融資做好了鋪墊。間接表外融資的方式有幾種,其中,將母公司的資產直接投資給子公司是企業最常用的方式。為了顯而易見地闡釋企業財務狀況受間接表外融資的影響,在此舉例說明。比如MX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為50%,其負債總額和資產總額分別為2 000萬元和4 000萬元,該企業為了解決近期資金短缺的問題欲追加借款,而此時資產負債表內的負債比率已經到達規定的最高限度,若再以該企業的名義進行借款,銀行已不太可能接受申請,該企業便直接投資1 000萬元設立新的子公司,實質上子公司只負責供應配件,用子公司的名義向銀行借款1 000萬元,而子公司此時的資產負債率仍為50%。若將該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看作是一個會計主體,此時的實際的負債總額和資產總額分別為5 000萬元和3 000萬元,實際的資產負債率變為60%,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會計報表上的負債分別反映了2 000萬元和1 000萬元。
(三)企業利益相關者受表外融資的影響
這里的企業利益相關者指的是經營者、所有者、債權人和潛在投資者等。表外融資對這些利益相關者產生顯著的影響。第一,顯而易見,經營者是表外融資的最大受益者,表外融資對經營者的影響主要有:使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和負債的比率降低;籌措資金的成本相對較低;企業管理當局可直接受益于財務指標;增大投資收益率,轉嫁經營風險。第二,表外融資對所有者的影響是雙重的:當債務成本率低于投資收益率時,表外融資提高了自有資金利潤率或每股凈收益,為所有者帶來收益;也會給所有者帶來無法對經營者的業績做出正確評估和可能給其增加債務負擔等負面影響。第三,債權人是表外融資的主要受害者,表外融資對債權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大大降低了債權人收回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第四,表外融資對潛在投資者會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因表外融資提供的會計信息失真,給潛在投資者提供了虛假信息,從而給投資者的利益造成損害。
四、總結與討論
本文對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影響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鑒于我國企業表外融資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及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分析,本文認為,優化和完善我國企業的財務狀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合理運用表外融資;完善立法監管指導;加強會計準則規范;嚴格財務報表揭示;加強表外融資的監管政策等方面。對于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還有很多問題值得學者進行深入的探究。優化和完善我國企業的財務狀況亟需理論和政策指導,本文僅對表外融資對我國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做了初步分析,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J
(注:本文系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項目編號:L11CJL039;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項目編號:2012lslktglx-02)
參考文獻:
1.劉紅曄,潘端蓮.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分析[J].煤炭經濟研究,2006,(5).
2.賈云潔,胡蘇,劉曉.芻議表外融資的適當運用[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8).
3.趙麗文.表外融資的幾種形式[J].包鋼科技,2005,(10).
4.陳瑛瑛.企業表外融資的不良財務影響及其監管[J].金融與經濟,2009,(10).
5.鄭偉生.表外融資的財務問題[J].現代經濟信息,2010,(6).
6.劉東輝.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