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在對薪酬分配效率與公平的概念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依據,提出衡量企業薪酬分配的效率與公平程度的指標,有助于比較企業薪酬分配的效率與公平程度。
關鍵詞:薪酬 薪酬分配效率 薪酬分配公平
中共十七大明確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但是,如何衡量與比較企業薪酬分配的效率與公平呢?現有文獻并沒有提供明確答案。本文將從相關問題的基本概念出發,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依據,設計衡量企業薪酬分配的效率與公平程度的指標,以期能為比較企業薪酬分配的效率與公平程度提供一個依據。
一、薪酬與分配
(一)薪酬
薪酬是企業對員工提供的勞動所支付的各種形式的酬勞,反映了企業與員工之間的一種交換關系。
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的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包括: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性福利;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其他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
從職工方面來看,薪酬是其勞動的報酬,是維持和保證勞動力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的必要條件,薪酬越高越好,在一定程度上,薪酬的高低代表了其社會地位、事業成功與否以及尊嚴等。從企業方面來看,薪酬屬于成本與費用,在職工提供的勞動量一定的情況下,支付的薪酬越少越好;同時,薪酬也是企業對職工的人力資本投資,具有增值功能和激勵作用,可以給企業創造經濟效益。
(二)分配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科學闡述了生產與分配、交換以及消費之間的關系。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這四個環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社會經濟關系的總和,是對社會經濟關系本質的反映。生產決定分配,分配連結著生產與消費并反作用于生產與消費,因此,分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分配的內涵非常豐富,涉及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中一切要素的配置活動。從分配的層次來看,分配分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企業作為分配主體,將國民生產總值在國家、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結果的基礎上,政府通過稅收、轉移支付等手段對要素收入進行再次調節,以防止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部門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過大。在初次分配中,生產要素的提供與報酬支付的關系是最基本的關系。如何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既要保證分配的相對公平,又要有利于調動經濟活動參與者的積極性,提高經濟效率,是初次分配中必須要解決好的重要問題。
本文所說的分配是指企業內部的薪酬分配,涉及到兩層關系,一是員工與企業、國家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二是員工內部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勞動者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可見,薪酬分配屬于初次分配的范圍,同樣涉及到效率與公平的問題。
二、效率、薪酬分配效率及指標設計
效率是一種比率,是一種勞動量和勞動效果之間的比率,反映了勞動的投入和產出、成本和效益的關系。
馬克思認為,“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在這里一般是指勞動過程中的這樣一種變化,這種變化能縮短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必須的勞動時間,從而較小量的勞動獲得生產較大量使用價值的能力。”顯然,馬克思所說的勞動生產力是指勞動效率,即單位勞動投入與產出的對比關系,并且勞動的效率與這種勞動的產出、效益成正比,而與投入、成本成反比。那么,勞動效率必然有高效率與低效率之分。
盧銳(2008)認為,效率是判斷高管薪酬分配恰當性的主要標準。那么,到底什么是薪酬分配的效率呢?如何衡量企業內部薪酬分配的效率呢?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效率有高有低,可以通過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對比進行衡量。因此,本文把薪酬分配效率定義為企業員工為企業投入的勞動與其為企業帶來的產出之間的比率。員工為企業投入的勞動通過企業支付職工勞動報酬從而表現為企業人力資本的投入;員工為企業帶來的產出,可以通過企業產值、銷售收入、營業利潤等指標來衡量。2010年1月國資委頒發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明確指出要建立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同激勵約束機制相結合的考核制度,并把經濟增加值(EVA)作為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的基本指標之一。作為一種激勵機制,與利潤指標相比,EV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短期行為和粉飾經營業績行為;而且EVA考慮了所有資本的成本,以EVA評價公司經營績效,能更好地凝聚公司資源并激發全體員工努力為股東創造財富(李小平,2006)。鑒于此,本文選擇以EVA來衡量企業的產出,并通過職工勞動報酬與為企業創造的EVA的對比來衡量企業的薪酬分配效率。計算公式如下:企業薪酬分配效率(Efficiency)=企業EVA/企業職工勞動報酬總額。其中:經濟增加值(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后凈營業利潤-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
由于職工的勞動報酬不僅包括物質方面的薪酬,也包括精神方面的薪酬,而物質薪酬又有貨幣性薪酬與非貨幣性薪酬之分。因此,勞動報酬不容易被準確度量。鑒于此,根據我國會計準則的規定以及數據獲取方面的原因,可以根據現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這一項目作為替代指標計算企業實際支付給職工的薪酬。
根據上述公式可知:在企業職工勞動報酬總額一定的情況下,企業EVA越高,則表明薪酬分配效率越高;在企業EVA一定的情況下,企業職工勞動報酬總額越低,則薪酬分配效率越高。
三、公平、薪酬分配公平及指標設計
何謂公平呢?從字面上來理解,即是公正、平等。馬克思認為,“公平是觀念化……的表現。”所謂觀念化的表現,即公平是人們對社會事物進行價值評價時表現出來的觀念,是一種價值評價形式。因此,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公平,就有了不同的內涵。倫理學認為,公平指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生存、發展的權利。經濟學認為,公平指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原則所體現的平等,即機會平等。社會學認為,公平指社會成員之間的社會地位、收入水平、消費水平比較接近而不過分懸殊。生態學認為,公平最主要是指代際公平。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本文是從薪酬分配的角度來研究公平的。什么是公平分配呢?馬克思給我們指出了答案。“每一個勞動者,在作了各項扣除之后,從社會領回的,正好是他給予社會的。……他以一種形式給予社會的勞動量,又以另一種形式領回來”。也就是說,每個勞動者為社會提供了多少勞動,就應該據此在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后的余額中獲得相應的收入分配份額。馬克思認為,在一個生產能力有限的社會中,公平的分配應該是根據勞動者所貢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把全部收益(社會做了各項必要的扣除后)分配給勞動者,等量勞動取得等量報酬,這就是按勞分配。顯然,馬克思認為按勞分配是公平分配。然而,馬克思也指出,“一個人在體力或智力上勝過另一個人,因在同一時間內提供較多的勞動,或者能夠勞動較長的時間。” “一個勞動者已經結婚,另一個則沒有;一個勞動者的子女較多,另一個的子女較少,如此等等。因此,在提供的勞動相同、從而由社會消費基金中分得的份額相同的條件下,某一個人事實上所得到的比另一個人多些,也就比另一個人富些。”可見,考慮到勞動者自身方面存在的差異,按勞分配并不是平均分配。根據馬克思的公平分配理論,勞動者為社會付出什么就相應地從社會得到什么,本身必然包含有差距,在一定條件下,體現了應有的差距才是公平;否則,才是不公平。因此,按勞分配的結果必然會產生差距。如果認為公平分配就是平均分配,不承認差距,事實上卻是不公平的。
根據馬克思的理論,由于勞動者投入勞動的差異引起的分配上的差距是公平的;因此,應該把分配差距與分配不公平區分開來。宏觀研究中,通常采用基尼系數衡量國民收入的貧富差距,因而有文獻借鑒宏觀研究的方法利用基尼系數來衡量企業內部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如廖建橋等(2006)。然而,用基尼系數衡量企業內部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并沒有考慮員工投入差異引起的分配差距;因此,利用基尼系數衡量企業內部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存在不足。
可見,薪酬分配的公平性與薪酬差距是兩個明顯不同卻有密切關系的概念,在借鑒Cowherd和Levine(1992)的研究方法基礎上,本文進一步設計了衡量薪酬分配公平性的指標,基本的思路如圖1所示。(圖略)
根據圖1,企業內部高管與普通員工之間的薪酬差距可以分解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因員工投入差異引起的薪酬差距,這部分差距是公平分配的結果,并且將產生積極的經濟后果;另一部分是非員工投入差異引起的薪酬差距,這部分差距體現為分配不公平,并且將產生消極的經濟后果。由此本文設計了衡量薪酬分配公平性的指標,具體步驟為:
第一步:分別計算因員工投入差異引起的薪酬差距與非員工投入差異引起的薪酬差距,兩者的關系可用公式表達為:企業內部薪酬差距-因員工投入引起的薪酬差距=非因員工投入引起的薪酬差距。
第二步:分別計算因員工投入差異引起的薪酬差距與非員工投入差異引起的薪酬差距占總的薪酬差距的比重,作為衡量薪酬分配公平性的指標,計算公式為:企業薪酬分配公平性(Fair)=因員工投入引起的薪酬差距/企業內部薪酬差距=(企業內部薪酬差距-非員工投入引起的薪酬差距)/企業內部薪酬差距=1-非員工投入引起的薪酬差距/企業內部薪酬差距。
由上述計算公式可知,因員工投入差異引起的薪酬差距占總的薪酬差距的比重越高,表明薪酬分配越公平;反之,亦然。非因員工投入差異引起的薪酬差距占總的薪酬差距的比重越高,則表明薪酬分配越不公平,反之,亦然。若薪酬差距全部由員工投入差異引起,則薪酬分配達到絕對的公平;若薪酬差距全部因非員工投入差異引起,則薪酬分配達到絕對的不公平。從理論上講,薪酬分配公平性指標(Fair)的取值區間應為[0,1]。在[0,1]這個區間,薪酬分配公平性指標值越大,表示薪酬分配越公平。然而在實踐中,其取值區間有可能超出[0,1]這個范圍。若Fair>1,則表明薪酬分配差距過小。相反,若Fair<0,則表明薪酬分配差距完全由非投入差異引起,分配極度不公平。J
(注:本文系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盧銳.管理層權力、薪酬激勵與績效——基于中國證券市場的理論與實證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5.李小平.基于EVA理念的我國公司治理結構優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6.廖建橋,張凌,劉智強.基尼系數與企業內部薪酬分配合理性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6,(2).
7.Cowherd,D.M.,and D.I.levine.1992.Product Quality and Pay Equity Between Lower-level Employees and TOP Managernent:An Investigation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Theor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37(2):30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