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盈余管理的研究方向傾向于另一種類型——真實活動盈余管理,而我國虧損上市公司在退市制度背景下有強烈的盈余管理的動機。本文從進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動機出發,并列出公司采用的多種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手段,初步得出了虧損上市公司采用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對各方帶來的都是負面影響的結論。
關鍵詞:虧損上市公司 真實活動盈余管理 經濟后果
一、前言
以往的盈余研究聚集于應計項目的操縱,但越來越多的證據發現操縱應計項目并非盈余管理的唯一方法。管理者鑒于隨著會計準則的日益完善和監管力度的加強,利用會計處理方式來管理盈余的空間越來越小,風險越來越大,而公司的真實經濟交易事項種類多、隱蔽性大的特點轉而選擇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另外從長期來看,公司的應計制會計利潤等于現金制會計利潤,公司操控應計利潤的能力會受到極大的限制,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就逐漸變成其可利用的重要手段。應計利潤管理一般發生在年末至盈余公告之前這一時間上的弊端,也會使管理者不能確定對應計利潤的管理是否被外部審計師發現及認同,但是真實活動的操控在時間上有極大的彈性,可以在每年的任何時間進行,并且不涉嫌會計處理問題,從而擺脫審計師和會計監督的制約。所以研究我國上市公司真實活動盈余管理行為,對于盈余管理的治理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虧損上市公司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動機
(一)理論基礎動機
1.契約動機。經濟契約觀認為企業是一組契約,是聯結各契約方博弈的結果。在契約關系中能夠影響和改變會計信息的簽約方——企業管理層為了達到眾多契約聯結的目的,通過改變會計盈余數字影響各簽約方之間的利益分配,使利益朝自己或企業流動。
(1)報酬契約。Guidry(1998)發現,大型跨國公司分部的經理在無法達到其獎勵計劃規定的盈余目標時,或按照報酬契約計劃的規定達到最高獎金限額時,他們更可能遞延收益。在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經建立了以年薪制為主要形式的顯性激勵機制,并不斷加入其他形式的報酬激勵手段(福利、股票期權等)。高管們會通過盈余管理手段來影響業績,達到使自身薪酬的最大化。
(2)債務契約。Healy和Pa1ePu(1990)在其論文中發現很少有證據表明臨近債務契約條件邊界的公司會進行盈余管理;相反,陷入財務困境的公司趨向于通過減少股利支付和重新構建其經營契約關系以強化現金流量管理。Defond和Jiambalvo發現樣本公司在違反債務契約的前一年提高了利潤,得出結論:有證據顯示臨近債務契約條件邊界的公司進行了盈余管理。
2.融資動機。企業上市的很大一個目的就是融通資金,而被冠上ST的帽子在信任度上大打折扣。目前,各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意識普遍加強,它們會在向企業提供貸款時,要求企業提供各種會計報表和要求諸如流動比率、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的變動范圍來確定其資信能力。所以,公司在走投無路情況下,就會想到進行盈余管理來粉飾會計報表,以應付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審核和獲得投資者對企業正向預期的目的,這對于虧損公司而言尤為重要。
3.政治成本動機。
(1)保市動機。虧損上市公司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擺脫財務困境,維持上市流通的狀態。若最終終止上市,公司可能會受到公眾的強烈關注而產生一些負面影響,甚至導致公司破產倒閉。另外,我國股票發行額度制的特殊性導致企業很難獲得上市資格,因此這種股票發行額度制的供不應求,就會使得上市公司會努力保住上市這個“殼資源”。
(2)監管動機。主要表現為回避行業監管、政府監督。Jones(1991)發現,有些公司在政府對其進行調查期間故意將利潤調低顯示自己受到了國外產品不正當的沖擊,從而希望政府能提高關稅。Col1ins等(1995)發現接近一半的樣本銀行運用7項選擇中5個以上的方法來操縱行業規定的資本。
(二)實踐動機
實證研究已經顯示,股票價格由該公司的歷史信息與未來發展前景共同決定的。我國資本市場接近弱勢有效,市場中許多已經公布的交易信息并未反映在當時的價格中,掌握一些歷史信息仍可能獲得一些非正常回報,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公開信息或內幕信息保持甚至提高虧損上市公司的價值,滿足管理當局獲取個人利益的最好選擇就是盈余管理。其次,在我國“殼資源”的稀缺性和收益性決定了“殼資源”具有一定的價值,這與我國股票市場制度設計的缺陷存在一定的關系,這些制度設計將導致股權融資成本過低,使我國大多數公司欲通過上市利用股權融資。
三、虧損公司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提供暫時性的銷售折扣或放寬信用政策以促進銷售
通過提供暫時的價格折扣將下一期的銷售額轉移到本期,當銷售折扣結束后將隨著價格的回升而消失;另一個途徑是放寬信用政策包括延長客戶的付款期、向信用不佳的客戶賒銷商品等,它能達到與價格優惠同樣的效果。
(二)過量生產降低產品銷售成本
制造企業會通過增加產量以降低產品銷售成本來達到目的。在固定成本一定范圍內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產量使單位產品成本減少,直接導致相同銷售數量下的產品銷售成本減少,即可增加利潤。
(三)減少酌量性費用開支
酌量性費用主要包括廣告費、研究開發支出、培訓費、維修費等。這些費用支出通常是面向未來的開支,是公司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對當期生產經營活動影響甚微,也不能立即給企業帶來收益。企業可通過減少酌量性費用開支的辦法增加當期報告盈余。
(四)關聯方交易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復雜,存在大量關聯方交易,包括購銷商品、提供勞務、擔保、提供資金、租賃等,關聯方交易已成為我國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例如,在關聯方之間購銷商品時,上市公司低價買入、高價賣出;關聯方將自己的優質資產租賃給上市公司經營,收取較低的租賃費,或租賃上市公司的劣質資產,向上市公司支付較高的租賃費;上市公司將劣質資產或股權與關聯單位的優質資產或股權進行置換。
(五)資產處置時點
資產處置是指企業將其擁有的子公司、經營部門或其他長期資產和金融資產的所有權有償讓渡給第三方,并以此獲取現金或其他有價證券的行為。當公司經營業績沒有達到預期時,可通過轉讓持有的無形資產、已經增值的有價證券或某個經營部門等獲取收益,使利潤達到預期水平。同時,發生控制權轉移的公司會通過資產處置達到扭虧為盈的目的或避免業績下降的目的。
相較于應計項目盈余管理,近些年公司管理層傾向于真實經濟活動進行盈余管理以實現既定的盈余預期。原因有二:第一,應計項目盈余管理比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更易被審計人員或監管者察覺,管理層通過調整真實經濟活動的時間和規模來調節報告盈余更具隱蔽性。第二,僅僅依靠應計項目盈余管理來實現盈余會存在潛在的風險。因為在年底未被操縱的盈余與盈余預期之間的差額可能會超過應計項目盈余管理所能操縱的數額,而此時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無法操作,就會出現本期報告盈余低于既定盈余預期的情形。
四、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經濟后果
國外學者從多種手段出發,研究了采用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后經濟后果,普遍結論是帶來負面影響。
Gunny(2005)研究了公司利用經營活動(削減研發、管理費用、降價促銷、操縱資產處置時點等)操控盈余的經濟后果,發現“采取上述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公司,其隨后三年的經營業績顯著下降”。
Xu & Taylor(2007)研究了股票回購行為中發生的真實盈余管理成本。他們發現公司在這樣的、出于管理盈余目的的股票回購行為中會付出比他們實際股價更高的購回價,從而使公司花費更大的成本,損害公司利益。
國內學者李彬、張俊瑞(2008,2009)分別以費用操控與生產操縱為研究視角,對比分析了費用操控樣本公司和配對樣本公司未來三期的經營業績,發現操控樣本公司業績水平普遍低于配對公司,利用費用操控來管理盈余實際上是犧牲了公司的未來經營能力。
真實盈余管理由于涉及真實交易活動,通常會制造出當期的報告盈余與現金流量的“假象”。但是長期而言,企業由于真實盈余管理構造的真實交易活動消耗資源并且偏離了正常經濟運作并不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經過投機盈余管理后披露的會計信息往往缺乏可靠性,這會使信息使用者無法根據嚴重失真的財報作出最優的決策,利益難免會受到損害。
國內外大量的研究和經驗告訴我們,上市公司尤其是虧損上市公司通過真實盈余管理的各種手段操縱盈余,不僅對虧損公司的未來發展有負面影響,對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也有所損害,甚至會使資本市場秩序混亂。當務之急是虧損公司管理當局應正確認識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危害性,同時監管機構應制定和完善證劵市場制度。J
參考文獻:
1.叢培麗.虧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與方式選擇實證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1.
2.侯佳欣.盈余管理動機、應計及真實盈余管理[D].西南財經大學,2011.
3.李彬,張俊瑞.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經濟后果研究——以費用操控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09,(2).
4.Gunny,K.What are the consequences of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Colorado,2005.
5.Roychowdhury 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
6.Xu Z,Taylor G,and Dugan M.T.Review of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