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院在《會計實訓》課程教學中引入PBL,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為終極目標,培養理論知識扎實、動手操作能力強的綜合型財經類人才。
關鍵詞:自學能力 教學方法 改革與創新
圍繞就業各高校會采取措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設計學業規劃。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我院在《會計實訓》課程教學中引入“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實現了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目標。
一、PBL概述
PBL 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開放情境中,通過多渠道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模擬科學研究活動所設計和組織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又稱基于問題式教學、研究性教學或問題導向教學。它的核心是鼓勵和支持學習者積極探究、合作解決問題、發展人際溝通等綜合素養,改變學習者消極被動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者知識和技能形成過程,發展學習者綜合素養。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最早起源于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 McMaster University ) 醫學院,其完整的概念由美國南伊利諾斯大學醫學院的Dr.Howard Barrows 提出。該種教學方法在醫學界廣泛的被運用,并受到國內外師生的歡迎和好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LBL( Lecture-Based Learning)相比較,有其獨特的特點。龍軍等(2010)提出PBL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知識的流動不再是單項性,而是多源性、交織性的。羅萍等(2011)在分析PBL與LBL在《臨床免疫及免疫檢驗學》實驗教學中的特點時指出,LBL的優點是以老師為知識傳播的主體,傳授知識的信息量大,知識系統性強,能彌補學生知識結構的缺陷;但這種灌注式的教學模式易導致理論與實際脫節,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差,不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他們也指出使用PBL的局限性,比如占用課時量大,教師備課任務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院《會計實訓》的教師做了詳細的分析與深入實踐,發現《會計實訓》這門課程可以采用PBL教學,原因在于這門課總課時較少(一學期32課時),根據該課程的特點我們在排課時要求每周4課時,并且4節連上,8個教學周的時間即可完成該課程的授課任務。另外指導教師和學生只需每周準備一次課即可,大大減少了教師的備課量和學生的準備時間。
二、在教案編寫時注重體現學生的自學能力
《會計實訓》是財經類高校學生的必修課程,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編寫教案是課程教學的核心環節,在PBL教學法下,編寫教案其實就是設計一個個的案例。PBL案例的編寫在符合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的前提下,還要注重體現學生的自學能力,制定現實合理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選擇好案例,把案例撰寫成生動、有趣、有吸引力的故事,故事有邏輯性、可讀性。針對教學目標,要有側重點,教案內容上難易兼顧,培養學生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逐步地先淺后深,抓住學生的思維走勢引導學生達到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整合知識,為解決一個大問題,需要解決與此相關的一系列小問題,逐步解決完小問題才能完成大問題的目標。在案列編寫中還要體現人文關懷,教學任務完成的同時,不但教授學生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應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團結協作、觀察能力、社會意識等。
三、在課程評價體系中體現學生的自學能力評價
《會計實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該課程的教學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師直接經驗和學生間接經驗的有機結合,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性。筆者認為,《會計實訓》課程的評價是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的結合,包括教材評價、教師評價、教學管理人員評價、學生評價等,在評價中要著重體現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否有提高。自學能力主要體現在認識事物的能力,包括想象力、記憶力;分析、比較、綜合、推理、總結歸納的思維能力;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查閱文獻資料的能力、使用工具書的能力。考核自學能力的課程評價的實施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驟開展:
在開設《會計實訓》的學期初,PBL教學模式下,教師依據事先設計好的考核標準,對學生進行初測,然后針對每位學生建立電子檔案,并且將期初測評的結果記錄在檔案中,教師要對考核標準熟記于心,明確考核細節和程序,以便于各個評價環節的開展。
在教授過程中,評價要做到具體,針對每一堂課,每一個活動,每一個環節,通過多種方式依據考核標準進行詳細記錄和客觀評價,并且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其他的評價結果詳細記錄在檔案袋中,提倡學生自我評價,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感受,組織討論,拓展知識內容。
在學期末,教師總結整個學期所有課程內容和活動項目,對學生進行測試,開展自評與互評,并形成活動總結,將期末測試結果、活動總結全部記入每位學生的檔案中。與此同時,教師不應只注重結果,或是只注重過程,要整體評價,同時關注小組表現和個人表現,在評定小組成績時要兼顧個人表現,做到全方位分析學生的進步。將整個學期的評價結果反饋到每一位學生,評價結果要呈現學生積極的一面,鼓勵學生保持和發揮個人長處,肯定自我價值,提高學生好學上進的動力。關注學生得到評價結果后的反應,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積極改正自身不足,揚長避短,有效地促進自身發展。
四、PBL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教學啟示
(一)存在的問題
1.教學班學生人數多,課程評價檔案整理任務重,自學能力的評測難度大。我們在開展PBL教學模式時,班級人數多導致在考核學生自學能力時工作量大,每個班級100余人,為每一位學生建立檔案,任務繁重,在處理數據時耗費時間長,因此每位授課教師必須要配備1-2名助教。
2.教師備課量大。由于PBL教學模式下要求任課教師撰寫教案時要兼顧學生的自學能力鍛煉、撰寫真實性強的案例、案例有較強的可讀性、整合知識性、簡潔性等要素,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撰寫出好的教案需要耗用較多的時間。
3.學生接受能力各異,自學意識有差距。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層次各異,在鍛煉自學能力時有部分學生表現懶惰,不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導致小組成績不好,給其他同學帶來影響。
(二)教學啟示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采取的措施是小班上課,如果有許多班級同時開設《會計實訓》課程,我們會分批次完成授課任務;教師備課有分工,鼓勵資源共享、集體備課;在學生中采取幫扶帶的措施,安排成績好的、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幫助和監督自學能力不強、學習不主動的學生。X
(注: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教育廳教改課題“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PBL)在會計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JXJG-11-17-8;2009年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大一新生學業規劃引入機制研究——以會計專業為例”的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李桂霜.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及其方法[J].教育探索,2006,(5).
2.倪志宇等.以“案例”為基礎的PBL教學法在法醫毒理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10,(1).
3.馬永紅.把自學能力的培養納入隱性課程體系[J].教育探索,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