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從獨立學院會計教學改革實踐出發,從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整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重視實踐教學、改革教學考評方式等五方面對《財務會計學》的教學改革加以闡述,旨在不斷探索培養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財務會計學 崗位能力 互動式教學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筆者從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級會計人才目標出發,針對《財務會計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評價進行全方位改革,旨在不斷探索培養創新性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的教學模式。
一、樹立教學新理念,明晰教學目標
?。ㄒ唬淞嫿處煵⒉粌H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專業”的觀念。未來的社會需要高素質的應用型會計人才,教師作為我國知識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社會培養人才、輸送人才的任務,而這一任務完成得好與壞,關鍵取決于師資力量以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創新。作為培養輸送會計人才的會計教師,應走在改革的前列,主動參與改革、適應改革、接受改革,用全新的知識武裝教師,并適應時代需求,與時俱進,整合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從這一意義上講,會計教師并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而更是一種“專業”。
?。ǘ淞⒐ぷ鬟^程導向的課程設計理念。所謂“工作過程導向”的模式,即從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典型任務出發,以完成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為教學內容,使學生具備能夠勝任工作崗位的能力并順利就業,以實踐過程的學習為主要過程的一種全新的職業教育模式。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設計理念充分體現了工學結合的特點,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工作之間的相關性,將教學與工作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效率。因此,《財務會計學》教學不應只是傳授書本知識和技能,而應以培養“突出崗位能力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強,具有多視角,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為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課堂教學內容、實踐環節和考評等進行系統改革,尋求靈活有效的教法,把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知識的傳授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改進整合教學內容,構建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重點的課程內容體系
教學內容的整合創新是教學改革的關鍵?!敦攧諘媽W》是會計專業繼《會計學基礎》后的重要專業課,它是今后學習其他專業課的基礎。
根據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市場、行業需求調研,以會計職業崗位群職責、任務、工作流程分析為依據,開展職業崗位分析。針對該課程,確立出納崗位、往來崗位、財產物資崗位、資金崗位、薪酬崗位、納稅崗位、財務成果崗位、報表編制與分析會計主管八大職業崗位和崗位群。在對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按企業單位對會計崗位的職業要求,分析每個主要崗位涉及工作任務及如何完成這些任務,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確定本課程各崗位及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根據崗位及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設計了八大學習情境,完成會計專業以工作崗位為邏輯起點的課程建設,構建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重點的課程內容體系。這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實現培養學生的目標要求。
為了避免會計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脫離,應不斷加強教師的后續學習,關注知識動態,更新知識體系,將多年來對會計理論的研究及會計實踐經驗補充到教學中。同時,借鑒西方經驗,把會計研究新成果、新思想、新發展及教師自身對現代企業會計的研究成果不斷地引進課堂,將計算機應用、公共關系學、美學等內容以補充教材形式向學生推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穿插會計相關知識如管理學、經濟法、心理學、邏輯學等學科內容。教學內容的改革應使《財務會計學》課變得生動、系統和有趣,學生通過學習,對本課程產生強烈的興趣,也為今后其他專業課的創造性學習開拓了新思路。
三、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法。
(一)項目教學法。采用項目教學法就是以“項目”為教學載體,以“項目”的完成過程為教學過程。項目教學法的程序,首先選取合適的項目,明確具體任務,確定能力目標。其次,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采用適當的形式組織教學,如團隊合作還是個人獨立完成。最后,考核評價,真正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如在財務會計的實踐教學過程中,為了有目的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鍛煉團隊合作能力,充分體現教、學、做一體化,即在項目的完成中教、在項目的完成中學,整體掌握成本會計的基本原理、技能,體現專業思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協作和交流能力,以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ǘ┮跃v多練為主題,通過講——練——提問設疑——討論探究——總結歸納的程序,將問題逐步引向深入。講:精確講解;練:動手操作;提問設疑: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探究:適當時開展教師和學生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加深對疑難問題的理解;總結歸納:教師對所講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和擴展。
?。ㄈ┲v練結合、師生共做。通過淡化形式,注重實質,開門見山,精確講解,給學生更多的實際操作機會,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果。
?。ㄋ模┌咐虒W法。通過案例教學,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對比教學法。采用對比教學法,使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得更加深入,把各種方法、原理的相同點、不同點講解清楚,做到對比鮮明,突出重點、難點,使學生一目了然。
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氛圍。變“灌”為“導”,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開拓學習思路,傳授知識時側重于傳導知識技能,提高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運用的能力,掌握學習方法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要根據特定的教學情境環境和崗位能力形成內容來設計不同的教學程序,使每一堂課都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對那些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預先把授課提綱告訴學生,并提出若干問題要求學生回去思考,準備答案,上課時讓學生回答問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歸納概括能力。必要時讓其他同學介入討論,通過討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一些較抽象的內容,引導學生從特定情境出發、先介紹原理要點,借助于簡潔、有趣的板書設計進行分析解釋,使學生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知識要點。對一些綜合性的問題、采用幻燈片、多媒體等技術進行分層解剖分析,形象教學,增大教學信息量,使教師向學生單向傳送信息向師生雙向傳輸信息發展,使師生在教學中處于互動過程,讓學生感到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和愉悅感,給學生表達觀點、展示才能的機會和空間。教師要因勢利導,啟發學生大膽構思,逆向思維,對學生提出的具有創意性的問題及時指導。這種啟發互動式的教學,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由被動變主動,更樂于去探索新問題、新知識,把理論應用于實踐,分析和創新能力大大提高。
四、重視實踐教學,增強崗位應用能力
根據崗位及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設計了八大學習情境,完成會計專業以工作崗位為邏輯起點的課程建設,參與實踐,給學生營造培養思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氛圍,是創新教學的重要手段。除課堂實務操作之外,課程教學內容介紹完成之后,安排兩周的實務模擬操作,教師提供原始憑證,通過用友軟件應用進行記賬憑證、賬簿和會計報表的不同崗位操作,提出總體性要求,學生自己編制完成項目計劃。
在學生實際操作中,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更有利于鍛煉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模擬操作中對“典型工作任務”及專業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廣泛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增強了創新思維能力,為以后創造性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改革教學考評方式,激勵創新發展
考評對學生的學習方向和重點起著指引的作用。創新性教學需對傳統的考評進行改革。《財務會計學》課的綜合分數應包括課堂提問占10%,平時作業占10%,模擬操作占20%和期末筆試占60%。
課堂提問形式,凡學生對老師所講問題提出疑問并有自己獨特見解的學生,均給予鼓勵。課堂利用習題考核、檢驗學習效果,課上回答準、快、認真的同學均給予鼓勵。課堂上利用投影儀,教師出題,讓學生當場解決實際問題。平時通過網絡平臺布置作業及時批改,根據學生做題情況,給予適當分數,并及時講評。學生通過崗位實務模擬操作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檢驗。期末考試試題要既注重基礎知識又注重知識運用能力的測評。
考評方式和考評標準改變后,可以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更注重平時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己说母母?,引發了學生學習觀念、態度和方法的轉變,增強了學生學習創新的自覺性。Z
參考文獻:
1.劉永澤,孫光國.我國會計教育及會計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對策[J].會計研究,2004,(2).
2.歐陽電平,羅林.信息化背景下會計教學模式及教學平臺改革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5).
3.程臘梅,王丹.本科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