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切實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維護股東權益,落實資本保值增值的責任,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國務院國資委從2010年開始在中央企業全面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此項指標考慮到了資本成本,包括國家投入的資本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企業盲目擴大規模,追求數量的短期行為。本文指出傳統考核指標的不足,在此基礎上介紹經濟增加值指標的計算公式及調整事項,并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了在經濟增加值指標考核的條件下企業應該重點關注的領域。
關鍵詞:中央企業 經濟增加值 考核
一、傳統考核指標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考核評價體系采用的大部分是財務指標,由于財務指標的取得來源于企業的會計資料,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會計資料的片面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2006年新的會計準則要求資產應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成熟,滿足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條件的資料難以取得,其主要依賴于會計人員的主觀評估,會對企業盈余產生影響。(2)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的引入。公允價值可以真實的反映企業的會計信息,在我國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信息公布的時滯性,導致企業的會計信息同樣具有很強的時滯性。同時以財務指標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往往會出現粉飾企業財務報表的問題。應該引入“戰略管理評價考核體系”,多方面、多角度的對企業增加值進行考核,以避免企業出現短期行為。另外,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會產生機會成本,在企業財務中未進行考慮,其經營績效必將受到影響。
二、經濟增加值的公式及調整事項
(一)經濟增加值的基本公式。按照《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規定,經濟增加值的定義為:企業稅后凈營業利潤與資本成本的差額。其核心理念是資本是有成本的,價值創造是其核心,以求達到多贏的目標。其計算公式為:
經濟增加值=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后凈營業利潤-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
企業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50%)×(1-25%)
調整后資本=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
該指標能夠表明一定時期為股東增加了多少價值,是從股東的投資角度出發的。計算結果表明,當EVA的值為正時,表示經營者為股東創造了新的價值;當EVA的值為負時,經營業績不能彌補投入資本的加權資本成本,則損害了股東的投入資本;當EVA的值為零時,表明企業沒能創造價值。
(二)調整事項解析(見下表)。
三、EVA考核存在的問題
(一)資本成本率的確定。從上述公式及調整項目可以看出,EVA的計算是比較復雜的。例如其中一個重要的參數是資本成本率,如何設置值得研究,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資本成本率各不相同。我國資本市場并不成熟,企業如何收集到有效的市場數據也面臨巨大挑戰。而根據《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的規定,中央企業資本成本率原則上定為5.5%;承擔國家政策性任務較重且資產通用性較差的企業,資本成本率定為4.1%;資產負債率在75%以上的工業企業和80%以上的非工業企業,資本成本率上浮0.5個百分點;資本成本率確定后,三年保持不變。其資本成本率的確定是以歷史情況結合當期實際來確定的,現在歐債危機仍未消除,世界經濟形勢風云莫測,我國經濟發展也籠罩其中,再加上三年保持不變,難免會有失偏頗,因此應結合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來確定資本成本率較為妥當。
(二)EVA中心的劃分。由于行業性質的不同,如何以單位進行EVA業績考核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我國經濟發展快速,許多公司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集團。是整體考核還是部分考核或者是分行業等進行考核,需要做出適當的取舍,應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分部門分行業進行考核。
(三)未能考慮股東權益的資本成本。股東的投入資本與債務資本一樣,同樣具有機會成本,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只是考慮了債務資本的機會成本,對股東的投入資本未予考慮,體現了資本投入的不對等性。
四、實行EVA考核給企業帶來的啟示
(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傳統的考核指標指引下,企業更傾向于通過資本擴張追求規模的增長,通過吸收合并及資產重組等方式增加企業的規模。企業資產總額的增加,不一定保證EVA是正數。因此,企業是否能為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是個未知數。只有優勢互補,產品為上下游的關系,企業的增加值才會不斷增大。實行EVA考核就要求企業轉變增長方式,在原有資產規模的基礎上,將主業做強做大,依靠提高收入、降低成本費用來增加企業的EVA,這也是國資委對企業實行EVA考核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時,企業還需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合理安排資金支出,保證資本成本最優,從而提高成本使用效率。另外,企業應該加大科技投入,全面進行科技創新,促進企業的財富不斷增加和持續健康發展。
(二)確定EVA中心,并建立相應的考核指標體系。對于中央企業的下屬單位,同樣需要建立以EVA指標為核心的考核指標體系,應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確定EVA中心,并考慮EVA的驅動因素,設立凈資產收益率、利潤增長率、收入增長率、成本費用占收入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財務績效考核指標,構建公司統一的業績評價體系。
(三)增加研發投入。傳統的考核體系下,企業往往減少了對主營業務的投入和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的的研發投入,為了追求短期的快速擴張帶來較高利潤而影響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當前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較快,為了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企業必須以研發為中心,加大研發投入,保證產品的快速更新換代,早日在外部市場占領一席之位。從上述EVA指標的計算公式及調整解析可以看出,研發投入作為EVA指標的一個調整項目,能夠增加企業的EVA值。同時,研發費用也可以加計扣除,一方面既可以調減應納稅所得額,增加企業的凈利潤;另一方面,又可以按照EVA指標的計算公式,調整增加企業的EVA值。因此,對企業來講,適當增加研發投入未嘗不是一個既能提高EVA指標值,又能使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好辦法。
(四)加強投資管理。項目投資首先要考慮與企業主業相匹配;另外,實行EVA指標考核,要求企業加強投資項目的可研分析,尤其是可研報告的經濟效益分析部分,要做好各項財務指標的測算,保證項目的投資收益率既符合行業基準收益率的要求,又能為企業增加EVA,即投資項目的內部收益率要高于企業的資本成本。加強投資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克制企業盲目投資、擴張、并購和融資行為,從而使企業的人、財、物等各項經濟要素得到更有效的配置,提高了經營決策的有效性和正確性。因此,公司的決策層應實行理性投資決策,嚴格控制投資收益率低于資本成本的投資項目,優先選擇投資回報率高的投資項目;同時,還應加強投資后評價,指導以后投資決策。
(五)提升資產運營管理水平。加強應收賬款和固定資產等重點資產管理,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產產出效率和資產周轉率。降低無效資本占用,提高資產使用效率,使現有資產產生最大價值。同時,還應優化企業資本結構,降低綜合資本成本,構建短期與長期、股權與債權相結合的資本結構。
(六)引入“戰略管理評價考核體系”,真實評價企業經濟增加值。傳統的財務考核體系中,并未考慮權益資本成本的機會成本,企業的經營績效必定受到影響,為此應該引入“戰略管理評價考核體系”,從供、產、銷、經營管理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對企業經濟增加值進行考核,從企業的長遠發展進行考核,避免企業的片面、短期行為,促進企業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總之,經濟增加值較傳統考核管理體系取得了明顯的進步,體現了企業創造價值的先進管理理念,其實質為傳統考核管理體系的改進,但仍然局限于從財務因素來進行考慮。筆者認為應該考慮將人力資源、產品、質量和外部市場等非財務因素引進經濟增加值考核體系,對企業進行綜合考核,增加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S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2009.
2.張豐桂.淺談經濟增加值的應用[J].現代商業,2010,(30).
3.鄧偉明.經濟增加值績效評價體系應用研究[D].長春:吉林財經大學,2010.
4.孔彬.績效考核新政下的國有企業EVA管理困境及對策[C].北京工商大學碩士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