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云①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3-0743(2003)04-0049-01
2002年徐州市醫療衛生單位深化衛生改革,加快發展,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衛生系統財務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
一、概 況
年末市直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醫療機構11個,衛生機構11個,行政機構1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在職職工5 206人,其中,醫療機構4 711人,衛生機構449人,衛生局機關46人。離休人員219人,退休人員 1 657人。年末市直醫療機構擁有資產106 827萬元,其中,流動資產36 626萬元,固定資產48 577萬元。負債47 024萬元,凈資產59 803萬元。醫療機構編制床位3 486張,期末實際開放床位3 255張。全年門、急診人次176.58萬人次,實際占用床日1 076萬床日。全年出院人次6.77萬人次,出院者占用總床日102.18萬床日,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數15天。
二、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衛生事業經費、離退休經費支出情況 全年衛生事業經費實際支出3 260萬元,比2001年的3 367萬元減少107萬元,降低了3.18%。離退休經費實際支出3 377萬元,比上年同期的2 918萬元增加459萬元,增長率為15.73%。兩者有增有減,分析其原因,與人員結構變動有關。例如,2002年在職職工5 206人,比上年同期的5 426人減少220人。
從醫療衛生機構的支出比例結構來看,不盡合理。醫院經費支出合計51 028萬元,其中,人員經費占支出的25.86%;衛生防治防疫事業費支出合計969萬元,其中,人員經費422萬元,占支出的43.55%;婦幼保健經費支出中人員經費占支出的89.04%,僅有3萬元的經費。
2.收入、支出情況分析 市直11家醫療單位,全年組織業務收入54 445萬元,其中,藥品收入28 131萬元,占業務收入的比例為51.67%,上年同期比例為54.22%,同比下降2.55個百分點。業務收入增加額為10 274萬元,增長率高達23.26%。
醫院的醫療收入與醫療支出相比,虧損11 067萬元,其他收支相抵,虧損95萬元,只有藥品收入是高于藥品支出的,高達6 821萬元,三項收支相抵后,虧損4 341萬元。
3.工作效率及經濟指標分析 全年門診人次176.58萬人次,與上年同期的174.68萬人次基本持平。實際占用床日為106萬床日,同比增加23萬床日,增加了27.71%。占用床日的大量增加,一方面與醫院實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醫務人員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有關;一方面與參保病人的就醫心理日趨成熟,了解和適應了醫保政策有關。
另外,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保健意識不斷增強,為了提高生存、生活質量,患病后及時住進醫院治療,使得醫院床日占用比例提高。
分析門診人次上升趨緩的原因,與人民群眾的醫療保健知識的增長和藥店的“遍地開花”有關,群眾患了“小病”,直接去藥店購藥,減少了醫院的門診量,加上新聞媒體的藥品廣告宣傳,許多人不去醫院而直接購藥了。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即市直屬醫療機構之外的醫療機構,包括民營醫院,“爭”去了不少病人。這也給市直醫院提了個醒:不僅要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還要考慮價格競爭因素,人們畢竟還是在醫療技術含量高低和價格之間選擇的。
三、建 議
1.從醫療機構的支出比例結構看 不盡合理投入政策應向防保和婦幼保健傾斜,尤其要向婦幼保健傾斜。
2.財政補償應盡快到位 醫療收費標準低于醫療成本,難以體現醫護人員的勞務價值,且在財政補償難以到位的情況下,對藥品收入作為經費不足的補償,仍有較強的依賴性。隨著藥品購銷行為的日益規范,財政部門相應的補償應盡快到位。
3.醫院提高人均業務收入和降低各項成本要并重 醫院人均業務收入的高低,不是衡量醫院經濟效益優劣的惟一標準。藥品收入所占比重,直接影響到醫院收入的含金量。因此,在提高人均業務收入的同時,要不斷降低各項成本,降低藥品收入所占比重,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醫療衛生單位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