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晨光① 李雪梅①
中圖分類號:F2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3-0743(2003)03-0057-02
內部控制作為醫院管理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科學與技術迅猛發展以及管理理論與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的產物。在西方發達國家,內部控制的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很受理論界和企業界的重視,而我國在這方面卻有所欠缺,許多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薄弱,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當前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1.理解程度不夠,認識上有偏差 有的單位把內部控制理解為匯總各種規章制度,建立內部控制機制;有的單位在處理內控與管理、內控與風險、內控與發展的關系問題時認識上有偏差,把加強內部控制與發展和效益對立起來。在業務拓展和風險防范的抉擇中,側重于抓規模、抓效益,一味強調爭取所謂的生存發展空間,造成違章違規;有的單位雖然建立了規章制度,但制度沒有隨著業務發展和客觀環境的改變而及時進行修訂和補充;有些制度側重于法律約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些制度缺乏必要的獎罰措施,更多的則是在實際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嚴格的監督檢查。
2.內控人員的素質不夠,不能適應崗位要求 據了解,現在很多醫院缺乏經過正規培訓的內部控制人員,很多在職內部控制人員在心理上、技能上和行為方式上不能達到實施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對內部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經常理解不到位。
3.強調經濟效益,也影響內控職能的發揮 從控制的角度看,控制環節和控制措施越嚴密,控制效果越好,所需的人、財、物支出就越高,因此單位也必然考慮到控制成本與控制效果之比。當控制成本大于可能產生的損失時,就認為沒有必要設置控制環節或控制措施,這樣,某些小錯誤和舞弊的發生就可能得不到控制。同樣,各種內控制度的關系處理不當,也會影響內控職能的發揮。
二、解決醫院當前財務內控方面存在的問題應做好以下工作
1.健全并完善內控制度 內控制度應涵蓋醫院管理的各方面,新業務的不斷發生,需要制定相應新的制度,經濟業務在運行過程中發現漏洞要及時修改、補充、完善,不適應的制度要廢止,使內控制度覆蓋各個角落和環節,不留漏洞,形成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科學的控制系統。
2.增強領導內控意識,把內控作為醫院管理不可缺少的一方面 如何使內控制度得以健康運行,單位負責人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依據《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及醫院內控目標,核查本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及完整性。合法性是內部控制制度的首要原則,依據《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來制定。完整性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內在要求,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2)抓好關鍵控制點,建立補償控制制度。關鍵控制點是指對醫院經營有重大影響的環節;補償控制是指某一控制環節失效時能起替代控制作用的控制。單位負責人要重點抓好關鍵控制點的控制,降低醫院經營風險。(3)單位負責人必須十分重視財務工作,并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抓好財務工作。財務控制是內部控制的核心。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是做好財務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對于做好財務工作至關重要。(4)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檢查。單位負責人應定期與不定期地開展內部控制大檢查活動,以監督、考核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同時,應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檢查的范圍應包括所有業已實施的內控制度,例如對會計人員的檢查應包括:會計人員是否在單位負責人的授權范圍內辦事,有無越權現象,會計工作質量和效率是否符合要求,財務會計報告是否真實、完整等。總之,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一方面可起到查錯防弊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使單位負責人收集信息,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3.嚴格按章辦事,做到獎懲分明 內部控制制度是單位管理的基礎,只有嚴格按照制度辦事,做到一視同仁,獎懲明確,考核到位,善始善終,才能使內部控制度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4.實行人員素質控制制度 對人員的素質控制,通常包括對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控制。當前,要實現《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的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就會計人員業務素質控制而言,醫院應建立崗前培訓、在職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再教育制度,以確保會計工作規范、正確;加大業績考評力度,對不勝任者堅決更換。同時,加強對會計人員道德品質、思想操守等的考核,以確保會計人員政治上過硬、業務上合格。
5.加強內部審計控制 內部審計應當成為醫院內部控制的主要力量。新形勢下,內部審計機構應加強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在醫院最高管理層的直接領導下,獨立于有關部門的經濟活動之外,對經濟活動進行審核檢查,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和效果進行評價測試,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三、現階段加強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設想
客觀現實迫切要求我們早日建立和健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提高醫院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要建立健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可著眼于對醫院的關鍵控制點,從以下幾點著手:
1.財產物資安全控制制度 對醫院財產物資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一是限制接近,只有經過授權的人才能接近資產,以嚴格控制對實物資產及與實物資產有關的文件的接觸,如限制接近現金、存貨等,以保護資產的安全。二是定期及不定期進行財產清查,保證財產物資“賬實相符”。三是通過財產保險的形式,保護實物資產的安全。
2.不相識職務分離制度 即對單位組織機構設置和職務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控制。應當加以分離的職務通常有:授權進行某項業務的職務與執行某項業務的職務要分離。執行某項業務的職務與記錄該業務的職務要分離。
3.全面預算控制制度 全面預算是為達到單位既定的目標,對單位各項業務編制詳細的預算或計劃,并通過授權,由有關部門對預算或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控制。預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有:一是編制的預算必須體現單位的管理目標,并明確責權;二是在預算執行中,應當允許經過授權批準對預算進行調整,以使預算更加切實可行;三是應當及時或定期反饋預算執行情況。
4.建立適合醫院的成本核算體系,推行目標成本控制 搞好目標成本控制,要建立目標成本管理組織體系,把目標成本管理納入醫院日常工作范疇,分析目標成本執行情況,定期考核目標成本。各成本責任中心根據成本管理小組下達的成本指標,結合工作量和相應的固定費用、變動費用等情況將指標落實到人,并采取獎罰措施,達到目標控制的目的。提高全院衛生資源的使用率,降低醫療總成本,穩定病人診療費用,降低欠費,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5.建立業績評價體系 業績評價體系是運用管理學、財務管理學、數理統計方法,對醫院及各科室在一定期間內的業務狀況、資本運營效益及業績等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分析,做出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價。業績評價是激勵與約束機制的基礎,只有對各科室的業績進行評價以后,才能根據其業績的好壞進行獎懲。醫院應根據自身的特點、性質和規模以及組織結構,設計一套適宜的業績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