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濤① 王 琪① 鐘海軍① 楊錦彤① 褚德發① 梁春琦①
中圖分類號:F23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3-0743(2003)02-0010-02
一、前 言
1999年12月,我院開始實行成本核算工作,在增收節支、開源節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本核算初期,藥品收入計入科室收入,科室收支結余按比例提取作為獎金分配,且是惟一依據。2001年9月,醫院執行國家關于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的政策,取消科室藥品收入,其目的也是為了降低醫院藥品收入的比重,優化醫院收入結構,減輕患者負擔。但由于藥品收入占某些科室收入比例較大,為保持相對穩定,完善原成本核算中獎金分配依據的缺陷,我們調整成本核算獎金分配方案,將醫療質量考核作為獎勵要素,納入科室成本核算中獎金分配體系。本文就成本核算獎金分配方案調整前后,藥品收入、醫療質量與成本核算中獎金三者關系作一調查研究,以對如何完善目前醫院成本核算及獎金分配機制作一探討。
二、資料來源與方法
1.調查對象是與藥品收入關系較大的臨床科室 時間為成本核算調整前8個月(2000年9月至2001年4月),調整后8個月(2001年9月至2002年4月),所有數據來自醫務處經濟管理辦公室、計財處。
2.方法 采用回顧性對比調查方法。成本核算調整前。
科室獎金=(科室收入—科室支出)×提成比例,科室收入含藥品收入;成本核算調整后,科室獎金=(科室收入—科室支出)×提成比例/1-醫療質理系數。科室收入不包含藥品收入,醫療質量系數通過醫療質量千分制考核換算得出。與原獎金公式相比,醫療質量以一定比例進入成本核算獎金分配體系。
3.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使用SAS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分析。
三、結 果
1.藥品收入占15個臨床科室獎金比例(見表1)
2.在成本核算方案調整前后15個臨床科室獎金變化情況(見表2)。
3.全院8個月成本核算方案調整前、后藥品收入情況(見表3)。
四、分析討論
1.如表2所示,成本核算方案調整后,獎金增加的科室有12個,占80%,其中大多數科室調整前后平均獎(P>0.05)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表明新舊方案差距不大,但從調整后獎金增加的數值比較,醫療質量作為分配要素的新方案要優于舊方案; 獎金減少的科室有3個,占20%,全部為藥品收入占獎金比重較大的內科系統科室。 該結果說明,醫療質量作為“干股”納入獎金分配,如果科室重視醫療質量,在沒有藥品收入的前提下,仍能獲得較滿意的獎金。
2.表1、表2所示,藥品收入占獎金比重大于40%的血液科、腫瘤科、神經內科、免疫科、中醫科調整后,前3個科室獎金只分別增加95元、74元、10元,遠低于藥品收入占獎金比重小于40%的科室,而中醫科、免疫科調整后則分別減少1 068元和382元。獎金大幅下降,上述5個科室情況說明,在現行的醫療服務價格未體現其實際成本的情況下,嚴重依賴藥品收入或以藥品治療為主要手段的科室,在目前以收入減支出計發獎金的成本核算獎金分配體系中,即使重視醫療質量,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難度很大。
3.在成本核算獎金分配執行過程中,醫院下決心取消科室藥品收入主要出于以下幾方面考慮 首先,國家醫藥改革實行“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理,藥品收支結余上繳,合理返還”的政策,并最終走向醫藥分家。藥品收入越多,結余上繳越多,按比例返還越少,醫院等于替別人賣藥,得不償失。藥品收入不屬于醫院,是醫藥改革發展的必然結果。其次,藥品收入與科室掛鉤,使醫生為增加收入而不顧患者病情養成亂開藥、開貴藥的惡習,不僅加重患者負擔,從客觀上也抑制了醫務人員鉆研新業務、新技術、開展技術創新、提高診療水平的積極性,不利于醫院的長遠發展,不利于醫院長期競爭優勢的形成。
4.表3所示,取消藥品收入前8個月,藥品收入占業務總收入的55.6%,取消后8個月占55.7%,藥品收入占業務總收入的比重并沒有下降,反而有升高這種情況從另一個側面表明,在目前國家對醫院補償措施及醫療服務價格沒有到位的情況下,藥品收入仍是醫院收入的主要部分。另外,取消藥品收入只能切斷藥品與科室整體利益關系,但未切斷在日常醫療工作中,藥品與醫生的個體利益聯系,這也是藥品收入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5.我院開展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效益作為獎金分配依據,其優點是獎金分配和成本管理責任制聯系起來,促進成本核算工作,獎金分配較前科學合理,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將收入作為獎金計算依據,會鼓勵科室通過加大服務量而提高收入,無形中可能導致科室通過大處方,重復檢查等方式來提高收入,這無疑會浪費資源,加大病人負擔,不符合國家控制醫療費用增長的總目標。 其次,獎金提取比例的制定有很大的人為因素,沒有科學依據,易造成科室之間的矛盾,影響工作,降低獎金分配的激勵作用。 更重要的是這種以成本核算為依據計發獎金的辦法,易使科室的注意力集中在成本獎金上,忽視了醫療技術質量這一醫院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題。 借這次取消藥品收入之機,我們將醫療技術質量作為分配要素,參與獎金分配,在分配機制上實現了獎金分配與經濟收入不直接掛鉤的突破,突出醫療質量這一核心。與過去相比,新方案改變獎金單純從科室收支結余乘以提成比例的分配辦法,將醫療質量系數作為分母,去除收支結余乘以提成系數,而不是去直接乘科室收支結余,這可能與大多數醫院做法不同。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加大醫療質量數值在獎金分配中的權重;二是加大取消藥品收入后對科室的補償力度。當然,這種方法使醫療質量考核在獎金上起著重要作用;它即控制醫療質量,又調控獎金總量,如執行不力,有可能使醫院獎金支出增大,積累減少,是否為目標最理想的辦法,有待實踐進一步驗證。
6.目前,全國許多醫院都已開展成本核算工作,且與獎金分配掛鉤,大多數保留在收入減成本計發獎金的初級階段。因此,科室收入多少,想辦法創收成為成本核算中很關鍵的問題。但目前,醫院以市場價來支付固定資產的購置,消耗性材料的采買,水電氣的消耗,而醫療收費又必須遵守計劃控制價,除了藥品銷售實行加收批零差價可獲得部分經濟收入外,大部分醫療項目收費均低于醫療成本,醫院科室并無可觀的經濟收入,這種醫療價格“瓶頸”不僅使科室陷入“無米之炊”的境地,更使醫院面臨嚴重的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不利于成本核算工作進一步深化完善。 我院這次取消藥品收入,調整成本核算獎金分配方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某種程度上正是醫療價格“瓶頸”的反映。因此,盡快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使之接近成本,應是目前深化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必須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