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成本管理系統t的建設不是孤立的,企業需要從產品選擇、資源配置、制度建立、執行監督等多方面扎實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將餐飲成本信息化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并最終取得成功。
信息化對于餐飲企業的意義集中體現在“提升運行效率、提高管理效益”兩個方面,一方面,借助信息平臺通過規范運行流程,實現運行與服務流程的流暢與高效;另一方面,通過數據分析和流程控制,實現管理效益。實際上,成本控制正是餐飲信息化的重要價值所在,也是實現管理出效益的主要手段,借助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標準化的餐飲成本管理系統,可以科學化管理物資的進、銷、存。
一、選擇穩定、適用的產品是關鍵
以中餐為主要業態的中國餐飲,具有獨特的業務流程,行業特點明顯。照搬國外或采用國內通用的解決方案行不通。專業的軟件公司推出的專業化解決方案是長期結合中國餐飲運行實際需求形成的,因而更適合企業的現實需求。目前,國內具有完整解決方案的軟件公司并不多,多數小軟件公司或軟件工作室的產品只停留在前臺運行流程層面,對于后臺管理乃至連鎖化管理還缺乏成熟的產品。餐飲企業在選擇產品時,應多調查、多研究。產品選擇不當,不僅造成投資損失,更重要的是一旦實施受阻,會打擊企業信息化的信心和決心。
二、需要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和崗位調整
餐飲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時需要進行投資,也就是需要花錢,這點大家都非常容易理解,但是,面對信息化建設需要設立一些新的崗位、增加一些人力成本時,有人不理解。實際上這并不矛盾,新的管理手段需要通過優化人力資源和崗位調整來適應,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執行,這個優化的過程就是優勝劣汰的過程和效率提升的過程,最終會節省人力資源。
比如,成本管理系統的實施需要增加“成本信息管理員”專職人員,來協調前廳經理、后廚總廚、倉庫管理員及財務人員,確保成本管理系統的正常運行。后廚開發出的新菜,在銷售前需要定價,廚師長需要向“成本信息管理員”提交菜品成本卡,由信息系統根據當前材料價格計算出該菜品的成本,這才能給該菜品科學定價,同時,只有在電腦中完成菜品添加和成本卡的輸入,所銷售的菜品才能執行自動減庫操作,如果沒有專職崗位,則職責不明,系統一旦不能做到實時更新,則運行結果的準確性便得不到保證。
三、建立規范化的制度非常重要
必須圍繞成本信息管理,制定合適的運行流程,并通過制度確定下來。制度執行集中體現在,發生的物資流轉應及時反映到電腦系統中去,也就是說,購入的材料在入庫的同時,需要進入電腦系統;領用出庫的材料在領用的同時,需要體現在信息系統中,以從根本上杜絕材料的任意流轉,或只記手工賬,而信息系統無記錄的狀態。還要嚴格執行材料定期盤點制度,并及時將盤點數據輸入信息系統。成本管理系統的有效運行,必須建立在能確保物資流轉得到忠實記錄、物資庫存狀態得到有效確認的基礎上,否則,成本管理信息化將成為空談。切記,流程制度化是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先決條件。
四、需要強調的是成本管理信息化需要建立獎懲機制,更需要執行監督
在成本管理系統中具體來說,第一,要全員參與,提高意識。在各個工作環節、各個工作崗位上的員工是成本費用的直接有效控制者,全體員工要從上到下組成一個全員成本管理的群體,形成一個人人為酒店,處處講效益的氛圍。第二,建立全面的責任考核制度。根據餐飲年度的經營考核指標,對部門總監、行政總廚進行責任考核。同時將各項指標分解到區域和班組,把考核與經濟利益掛鉤,做到有獎有罰。第三,餐飲管理人員要定期(如每月)召開成本分析會,并尋找原因。餐飲成本控制應以目標成本為基礎,對日常管理中發生的各項成本進行的計量、檢查、監督和指導,使其成本開支在滿足業務活動需要的前提下,不超過事先規定的標準或預算。
財務總監需要選擇好成本管理系統?,F代意義上的財務總監是公司重要的戰略決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之一,是穿插于金融市場和價值管理之間的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深入,傳統的財務管理知識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需要。當今的財務管理人員及企業管理者,不僅要遵循某些傳統的原則,還必須了解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及財務管理發展趨勢,并掌握最新的策略與技術,以便高效地完成工作,給企業所有者和股東們提供強有力的利益保障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