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相關統計報告顯示,對于物流行業來說,營業稅改增值稅是一項有利于自身的改革。之所以這樣說,主要基于三方面的原因:首先,電子商務是物流業的必備要求,而電子商務屬于服務業的范疇,需要繳納營業稅。這樣,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后,稅收的稅率與額度都會得到大幅度地降低。其次,營業額大而增值額小,是物流行業的一項顯著特點。基于該項特點,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后,物流行業的納稅額會大幅度下降,這是一種必然現象。再次,通常情況下,物流行業需要較高的運行成本作支撐,無論是儲存倉庫,還是運行車輛,都需要付出一筆數額不菲的資金。而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后,有大部分成本會劃入到增值稅的征收范疇,所以降低稅負也是該項改制的必然結果。
從企業運營模式的角度看,不同性質的企業,會有程度不等的稅收負擔。例如,對于外部采購較大的企業來說,它們的企業稅負會相對較輕一些;而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稅負來說,它們的企業稅負則會相對較重一些,因為它們容易受到抵扣的限制和影響。再者,即使是同一性質的企業,如果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稅負情況也不盡相同。例如,在建立初期,企業需要引進大量的器材與設備,固定資產投資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有諸多可以抵扣的內容,這樣它們的總體企業稅負就會降低。相反,當企業進入成熟階段以后,固定資產方面的投入會相對減弱,而可抵扣的內容也會相對較少,這樣它們的總體稅負則會提高。
自從試點開始以后,上海股市發生了重大變動,東方航空、強生控股、大眾交通等企業的股票行情要明顯好于其它企業。由此可見,對于這些類型的企業,營業稅改增值稅對其好處大于壞處。當然,有些專家學者也指出,這種市場反應可能是暫時的,我們很難保證這種局面一直會持續下去。因為,這些企業的體量大而利潤率低,營業稅改增值稅對其影響要取決于具體稅率情況,所以不能片面地對其影響下定結論。其實,這種說法不無道理,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稅負的影響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將上海交通運輸業作為首個試點項目,會極大地減輕其航運業的稅負。眾所周知,上海是我國最大的金融中心,在世界范圍內也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是,航運業一直都是這個金融中心的短板。根據“木桶理論”,這個短板會成為上海發展的絆腳石。在航運業企業征收稅收方面,我國與外國存在明顯區別。在我國,航運業的稅負較重,要繳納印花稅、車船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諸多稅種。而在國外,有些國家只對航運企業征收一定的噸位稅與登記費。這也是為什么我國航運企業選擇在海外注冊的原因所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營業稅改增值稅可以吸引我國航運企業的“入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