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養老問題逐步顯現,養老金缺口逐年加大,面臨空帳危險,如何緩解養老金壓力,提高我國養老金的支付水平和配置,是我們國家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本文將主要針對目前養老金投資情況,分析養老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徑及監管模式的確立,對此進行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養老基金 投資 監管
一 我國目前養老金發展現狀
我國養老保險體系采用世界銀行“三支柱”的框架設計。由于復雜的歷史原因,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從覆蓋群體上來看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即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三個體系相互割裂,缺乏銜接。基本養老體系是社會統籌(DB)+個人賬戶(DC)的半積累制,即居民退休后可得到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礎的社會統籌部分,以及工作期間繳費積累成的個人賬戶部分。
目前雖然我國養老金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對于退休職工來說,生活水平并未有顯著提升。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國養老金替代率卻在下降,目前已低于國際勞工組織的最低標準。如何提高養老金投資回報,將日益變成迫切的問題。根據《2001-2004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年度報告》顯示,四年間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按成本計量方法核算的收益率分別為2.25%、2.75、2.71、3.32%,2005年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回報率也僅為3%左右,略微高過近5年的通貨膨脹率。2005年以來,養老基金的名義收益率為2.18%,但加權通貨膨脹率卻為2.22%,遠遠低于發達國家10%左右的收益率。
在投資品種方面,我國養老金對存款和國債的投資比例遠大于發達國家在這兩項資產上的投資比例,而用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資比例則遠小于發達國家的投資比例,數據顯示,我國養老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2.24,遠低于發達國家投資的整體水平。[1]近期經國務院批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受廣東省政府委托,投資運營廣東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結存資金1000億元。此消息可以認為是養老基金進入資本市場,而據估測其投入股市的比例應該在20%左右,而養老金入市的最高比例將在40%。
二、國外養老基金投資情況
從世界各國養老金投資的構成來看,資本市場是養老基金增長的主要來源。西方各國養老金投資中的股票、債券市值占GDP的比重相對較高。
美國401K退休計劃目前401K資產分布大體如下:股票基金占40%、債券基金占10%、平衡基金占10%、貨幣基金占5%、公司股票占15%,債券及其他占20%左右。日本由“養老金公積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GPIF)負責運營,日本政府對GPIF進行了嚴格的投資限制,其中投資國內債券、國內股市、海外債券、海外股市及短期資產的資產比例分別為67%、11%、8%、9%、5%,變動幅度最高為上下8%。英國養老保險基金主要投資于本國股票(54%)、外國股票(23%)、本國債券(9%)、外國債券(3%)、房地產(5%)、儲蓄(4%)和抵押證券(2%)。德國養老保險基金受投資公司法管轄,由聯邦銀行進行監管,主要投資于債券(75%)、房地產(13%)、股票(9%)和儲蓄(3%)。根據投資公司法規定,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于股票比例為21%至75%,具體比例由各養老金計劃靈活掌握;投資于房地產、流動資金和套期保值性金融衍生工具的上限分別為30%、49%和30%。[2]
從國外經驗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均衡的、多支柱的養老體系在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三、中國養老金投資探究
由于養老基金是老百姓的“養命錢”, 為了其能更好的保值增值,保障我國養老金財務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放寬養老基金投資限制
權衡基金投資的收益性與安全性,發達國家的風險投資資金來源表明,養老基金是風險投資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養老基金是一種存續期很長的資金,必須通過長期運作不斷使其增值,才能達到養老的目的。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養老基金的規模將越來越大,如果按照現有的關于養老基金的投資限制規定,要實現較大幅度的增值是很難的。因此,可借助國際上成功經驗,完善養老基金的管理辦法,放寬基金投資限制,應逐步放寬對全國養老基金的投資品種的限制,拓寬投資渠道以使養老基金通過投資多元化,賬戶分散化實現資產配置以減少投資風險,提高收益水平。此外,為了分散國內市場的風險,還可以允許養老金進行海外投資,美國、英國是企業年金海外投資最多的國家。[3]
(二)創新投資工具
我國投資工具還比較單一,投資機構缺乏大規模、高質量基金運作的豐富經驗,容易形成重復投資或相反投資,從而降低基金投資效益。同時,相應制度結構尚未完善,運作行為尚未成熟,基金管理公司的評價體系也有待健全,這些都是制約我國養老基金投資的現實因素。作為養老金的投資工具,可以列入選擇的金融工具包括銀行存款、政府債券、企業債券、貸款合同、股票及衍生工具。實業工具包括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等,由于實業投資具有投資期長、流動性差的特點,但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通貨膨脹,因此也可以成為養老金投資的工具。
(三)完善投資監管
中國目前資本市場發達程度相對較低,養老金相關的法律還不夠健全,為了養老金投資的安全,非常有必要加強相關監管,降低養老基金投資營運的風險,實現“安全性”與“收益性”的有效統一。在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及制度環境下,尤其是基于多層次養老保險的構架,既要實現對于養老金投資更好的收益,又要兼顧基本養老保險的監管。設計科學的養老基金監管制度,合理界定政府機構對養老基金的監管權限,對于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健康發展與風險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監管是為了保證養老基金的安全性,以實現最佳風險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