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針對目前煤礦企業的安全問題,利用大量文獻中的相關內容,對煤礦企業的安全投入和安全產出做了比較詳細的分析,同時在分析投入與產出的基礎上,給出了一個較為合理的投入產出模型。最后得出結論:我國在煤礦安全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安全投入比例上缺乏科學指導,因此,一個合理的安全產出,需要一個科學的安全投入作為前提。煤礦為了預防事故,提高生產水平,對于安全投入的科學量化,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煤礦安全,安全投入,安全產出,DEA模型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企業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企業的安全生產問題也越來越被更多的群體關注。建國以來,我國煤礦生產中的安全防護工作從無到有,安全生產保障機制也在逐步完善,這對于保障國民生產與經濟的發展,對于維護社會安寧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屬于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同時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費國。近年來,盡管我國的煤礦安全工作有了很大的進步,其中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總體逐步呈下降趨勢,但是,與一些發達國家的煤炭企業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究其原因,我國在安全投入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且從傳統思維上來講,依然將安全投入和生產投入直接對立起來。另外,即便是投入,也缺乏科學的指導,在各項投入指標上比例把握不當,導致相同的安全投入,卻有著不同的安全產出,進而逐步影響到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
本文就是針對上述問題,對煤礦企業的安全投入和安全產出進行科學分析,從而給出一個合理的認識,以便于企業在進行安全投入時,能夠給予其合理的建議與指導。
一、煤礦生產的安全投入
研究安全經濟時,安全投入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正確掌握了安全投入的相關理論,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為生產服務,從而實現安全的最大產出。從另一個角度來談,勞動力是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安全生產,既營造了安全穩定的生產環境,又保護了最重要的生產力即勞動者。安全生產的實施,需要科學合理的安全投入作為必要條件。對安全投入理論進行研究,可以按照科學的資源配置方式指導安全投資活動,進而會使企業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
1.安全投入的涵義
安全投入是指投入安全活動當中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安全投入的構成,根據定義,可以有以下組合,如表1。
然而,我國學者,對于安全投入的具體含義,有著不同的見解。陳萬金等對安全投入依照其功能進行了分類,具體為勞動防護與保健投入、安全宣傳教育投入、日常安全管理投入、安全工程項目投入、應急救援投入、事故投入和保險投入。這樣的分類方式,可以更加詳盡地了解安全投入的具體分布是什么,以此來分析安全投入的產出以及安全投入和產出的關系。又如,梅強認為安全投入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系統安全性,也就是說,要預防各種事故的發生、避免或消除事故隱患、治理塵毒作業區等而進行的全部安全投入的費用,這是一種保護職工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劃分方式。其主要劃分為:工業衛生措施費、安全技術措施費、勞動保護用品費、日常安全管理費以及安全教育費用。
與上述學者劃分安全投入的切入點不同的觀點還有很多,但是不論是何種分類,研究者比較一致認可的是:在安全領域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都屬于安全投入的范疇,其主要觀點的不同多集中在概念表述和關注安全投入的側重點上。通常來說,在研究安全投入時,研究者大多以安全投入的數據可得性以及分析的可行性來選取特定的分類方式。在現有的文獻中,大多采用梅強的分類法,即安全投入分為五類的方式,簡單實用。
2.安全投入的性質
安全投入有如下的主要性質:
?。?)預防性
安全投入是為了保障勞動者免受傷害,保障生產過程暢通有序,保障企業財產免受損失的一種前期的預防措施,是未雨綢繆式的預防投入。
?。?)針對性
依據安全投入的細化類別,其中的任何一項投入都是針對生產中特定的隱患安全問題,分別設置的,它所防范的是具體的安全生產問題,具有鮮明的針對性,每一項安全投入都是為了解決特定問題而特別設置的投入。每項安全投入總是針對生產中特定的人或設備的不安。
(3)技術性
安全投入的技術內涵十分豐富,它的每一項設置都反映了安全科技的水平高低。從目前國內外各企業來看,安全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的發展。一個可行的安全投入一定暗涵了很高的安全工程技術水平,它是一種以安全科學技術投入為主導的全面綜合性的投入。
這三個特性是安全投入的顯性性質,安全投入對于企業效益具有潛在性的影響,它的存在對于企業效益的影響不容忽視,然而,在時間的執行上,由于生產活動中的生產技術與安全技術的相互影響,安全投入會有三種不同的時間效果,即滯后性、同步性、超前性。
二、煤礦生產的安全產出
對于各行各業來說,安全問題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為了實現安全,就要以安全投入來購買安全產品,即安全產出。安全產出具備其特有的屬性,一方面,安全投入的受益者不單單是企業內部有針對性的群體,很多種情況下,安全投入之后,改善了周邊的安全環境,這種安全環境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很容易產生搭便車行為,這使得安全產出的內部化工作困難重重。另一方面,安全產出帶來的收益很難量化,這種隱性的產品在現實的企業當中往往存在被低估的現象。
1.安全產出的涵義
安全產出和其他產品一樣,由安全投入的資金,轉化為安全措施、安全防備,最終產出安全環境。從經濟學里的效益最大化來看,企業追求的目標是用最少的安全投入資金,來獲得最多的安全環境和勞動者的健康。對于煤礦安全來講,安全投入之后獲得的產品比較抽象。
安全產出是指安全環境的實現,除了減少或者避免損失和傷亡之外,還可以維護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經濟生產的增值。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談,安全產出等同于安全收益。安全產出與安全投入的比值即是安全效益,是安全經濟決策的依據指標之一。
2.安全產出的性質
?。?)間接性
與直接的物質產品不同,安全產出,即安全收益,其體現形式是根據能夠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表達出來的。一方面,社會、企業、個人可能遭受的無益浪費得以緩解,另一方面,企業內部里,生產資源、生產技術以及勞動者都得到了保護,從而間接地促進了企業經濟的增長。因此,安全產出的間接性非常明顯。
(2)長效性
安全措施對于人員傷亡和事故損失的減損,并不能在短期內馬上顯示出來,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特別是在事故發生之后,其價值和作用才能得以完全體現。也就是說,安全投入之后,其收益不能馬上回收,而且往往在安全技術或者安全措施的作用逐漸消失之時,安全的收益依然存在,這也正體現了它的長效性。
安全作為產品一旦誕生,它就以各種各樣的形式體現出其價值。安全可以保障生產的順利進行,保障技術功能的正常發揮,保障員工的人身安全,保障企業財產的損失減小或是避免,它的作用是方方面面的,是多效的。當然,安全所創造的收益并不是以其本身的功能來體現的,它更多地是因為減少了事故損失,提高了生產效率而體現出一種潛在的價值。
3.事故損失的內涵
事故損失,即由于意外事件引起的生命、物質、環境等方面的損失或損壞。計算事故的經濟損失,是分析安全產出和安全效益的一項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工作。
對于煤礦企業來講,事故無外乎有兩種:傷亡事故和生產事故。對于生產事故而言,是指由于工作人員的疏忽而造成的故障設備或者工作面全面癱瘓的情形。對事故作出合理評價,首先要對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核算。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以及《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傷亡賠償辦法》,都給出了相應 的損失核算方法,從而事故的損失也會計算得來。
三、煤礦生產安全的投入產出模型
1.安全產出的計算
有投入就有產出,安全投入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安全產出的效益并不單單指安全的經濟效益,還包括非經濟效益。而經濟效益又可細分為減損收益和增值收益。
根據安全經濟學的觀點,假設安全產出是Q,減損產出是D,增值產出是I,則Q=D+I (1)
其中,減損產出是指未實施安全措施之前可能造成的損失與實施了安全措施后已經造成的損失的差值,這些損失包括傷亡、財產、設備消耗等方面;增值產出是指安全措施的實施對于生產產值的貢獻大小,但是這方面的量化很困難,也有學者采用了估算法,即:增值產出是安全生產的貢獻率與生產總值的乘積。
2.煤礦生產的投入產出分析——DEA分析
DEA分析即數據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1978年由美國著名學者A.Charnes、W.W.Cooper等依據“相對效率評價”理論,提出的多投入多產出指標的非參數系統的分析法,其評價對象是同質的決策單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的相對業績,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可以采用DEA來進行相對的效率評價。 DEA評價的基本思想是:判斷某個決策單元DMU是否是相對有效的。判斷其相對有效與否,就是在求證是否存在一個DMU比該DMU更好更有效。
在操作方法上,要保持DMU的輸入量不變或輸出量不變,找到滿足上述條件的DMU,并將待測DMU投影到這個DEA前沿面,以DEA前沿面作為標準,根據待測DMU偏離的程度大小,來評價其相對有效的程度大小。
將DEA分析應用于煤礦安全,兩者在思想內涵上是比較一致的。因為煤礦本身是一個多輸入、多輸出的復雜系統,利用DEA來評價不同煤礦企業間的效率和相對有效性,借助于這個方法對煤礦的安全投入和產出可以進行詳盡分析,作為煤礦安全投入產出上的技術性支持,DEA方法不失為一種科學有效合理的好方法。
四、 結論
本文針對煤礦企業的安全問題,從安全投入和安全產出的概念入手,介紹了它們的內涵和特點,以及煤礦安全生產的投入產出分析法的應用。通過本文的概述,安全投入和安全產出的關系與相關計算非常清晰地顯示出來,對以后的煤礦安全的生產及效率評價都將是一個合理科學的方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