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06年2月15日,我國財政部頒布了新的會計準則,其中資產減值準備問題較之舊的準則有了很大的改進。新準則引入的“資產組”的概念,擴大了適用范圍,在減值跡象的判斷上更加明確,規定已計提減值準備不允許轉回。新準則基本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然而,隨著新準則在我國應用的深化,相應的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資產減值典型案例——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析,對上市公司在資產減值會計準則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說明,并提出了幾點改進意見。
關鍵詞:資產 減值 改進
1 新準則對原資產減值會計準則的改進
1.1 引入了資產組等新的概念
新準則規定“企業難以對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的,應當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確定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資產組的認定,應當以資產組產生的主要現金流入是否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的現金流入為依據”。此外,新準則提出總部資產的概念,并規定按照相關資產組進行減值測試的方法。
1.2 明確了資產減值跡象的判斷
新準則明確規定“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判斷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如果“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估計其可收回金額”,否則,不必估計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也不必確認減值損失。
1.3 可收回金額的可操作性增強
新準則明確規定,資產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以及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并詳細規定了資產的公允價值、處置費用、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如何確定。
1.4 明確規定已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不得轉回
資產減值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定,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只允許在資產處置時,再進行會計處理。這是資產減值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實質性差異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不得轉回資產減值損失這一規定主要針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譽、長期股權投資及其他長期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某些權益工具、已探明礦區權益)。
2 新準則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案例: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在白酒制造業排名第一,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企業品牌具有很高的無形價值。另外,白酒行業是一個比較成熟的行業,企業經營持續性比較好,有利于進行時間上的縱向比較。
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2007----2009年資產減值損失趨勢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網站:http://finance.sina.com.cn/
由表格數據可以看出,五糧液資產減值損失三年呈上升的狀態,其中存貨占比最大。為了研究資產減值損失對利潤的影響,我們暫時引入剔除資產減值損失影響的營業利潤。通過剔除資產減值損失的營業利潤對實際營業利潤相比,我們可以知道剔除資產減值損失的營業利潤比實際營業利潤變化幅度更大。換言之,就是資產減值損失的存在可以撫平營業利潤的變化幅度。
2.2五糧液中,當計提比例和方法不變,企業營業收入增加,尤其是賒銷收入增加時,會導致企業應收款項壞賬損失的增加。企業為了獲得更高的營業收入,必然增加存貨維持生產,存貨的增加導致存貨跌價損失的可能增加。這兩項損失是企業資產減值損失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不管是新、舊會計準則,這兩項資產的減值損失都是允許轉回的。五糧液集團三年來長期股權投資比例很低,固定資產減值在09年有大幅增加,但這幾項資產的減值損失在新會計準則下是不允許轉回的。按會計權責發生制的記賬要求,資產減值損失轉回有其存在的意義,按照新的會計準則對部分資產不允許其轉回,這樣的結果就是會計賬面不能真正反映資產的變化情況。我國現行新會計準則下,企業部分資產允許資產減值損失轉回,這在一定程度有利于減少企業利潤操縱的現象,但企業依然可以通過不提或少提不能轉回項目的資產減值損失,多提可以轉回的資產減值損失的項目來進行利潤操縱,從而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3 相關對策與建議
3.1 加強外部監管,弱化企業利用資產減值操縱盈利
資產減值準備項目具有內容特殊、金額較大、情況復雜等特點。在審計實務過程中,注冊會計師要以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來實施對資產減值準備的審計工作,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范圍、程序、方法和比例進行詳細審計,了解相關內部控制制度,防止企業進行盈余操縱,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3.2 完善資產市場,健全、發展信息市場和價格市場
有效的資產市場以及價格市場是資產減值準則順利實施的保障。國家可以指定一個官方的網絡平臺,在政府認證的情況下及時更新與發布市場信息,這樣首先確保了信息的權威與有效;其次是及時性,網絡平臺擴展了信息自然就豐富了,市場就更透明更具體更健康的發展了。
3.3 大力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對于會計人員自身而言,綜合素質的要求相對很高,具備足夠、扎實、穩健的專業知識是基礎;其次是職業素質,綜合分析能力,要很強大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才可以做出最有效的資產減值的確認,不管是企業現金流量預算,還是資產組的劃分或者是商譽減值測試,無一例外的考驗到了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第三,最好有一定的企業管理經驗,可以更加深入直觀的了解企業的真實情況。
結束語
2006年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上沿用了國際會計準則,因此,這些新準則本身無疑是高質量的,但移植到中國市場,由于缺乏相應的支撐系統,成熟的監管體制,健全的資本、信息市場,高素質的專業人員,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新準則仍然存在許多實務問題,也許新準則的發展不僅要求準則本身的發展,也需要各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