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會計制度是我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規范,也是醫院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規范醫療服務市場的經營行為,促進醫院努力實現集約型經營管理的重要制度。現行的《醫院會計制度》正式頒布于1998年11月,從1999年1月在我國開始實施。這部適應于我國醫療衛生單位財務工作運行的根本制度,是我國衛生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是各種醫療體制財務工作操作實施的標準。相對于舊版本,現行《醫院會計制度》根據新形勢的要求,借鑒了企業財務會計改革的經驗和國際慣例,是醫院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的重大改革依據。為醫院適應市場經濟,參與市場競爭注入了新的活力,是醫院會計同國際慣例接軌,邁向醫院會計現代化的又一次重大發展。現行的《醫院會計制度》作為對原有制度的完善和補充,在它頒布實施以來,對于規范醫院的財務管理,提高醫院的會計核算質量,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及中國加入WTO,現行的《醫院會計制度》在運行過程中也愈來愈顯現出不足及局限性。
一、現行醫院會計制度的特點
1.現行的《醫院會計制度》將會計要素分為5類,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改變了過去將會計科目分為資金占用和資金來源兩大類的劃分方法。
2.重新劃分醫院的收支,加強了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將醫院收入劃分為財政補助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醫療收入、藥品收入和其他收入;與收入分類相對應,將醫院支出劃分為醫療支出、藥品支出、財政專項支出和其他支出;取消了過去的制劑收支,將制劑的增加值列入藥品進銷差價,避免了醫院制劑造成的虛收虛支。
3.醫藥分開并實行成本核算:由于醫院的經濟活動不同于一般的事業單位,醫院的支出應主要通過醫療服務收入來彌補,而不能依賴出售藥品來彌補,將醫療及藥品收支分別管理、分開核算,對醫療服務和藥品消耗分別實行成本核算。
4.藥品收入實行超收上繳:為了控制醫療費用的盲目增長,減輕人民群眾醫療費用負擔,克服醫療衛生資源的浪費,對醫院藥品收入實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繳”的管理辦法,超出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核定的藥品收入總額,按規定上繳衛生主管部門,使醫院逐步回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藥的正常軌道上來。
二、現行醫院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新制度適用范圍較小,
現行的《醫院會計制度》明確規定“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級各類獨立核算的公立醫療機構。”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大批非公有制醫院應運而生,特別是民辦的或慈善機構舉辦的醫院。然而非公立醫院的會計核算如何進行,特別是非公立的非營利醫院應該執行什么會計制度,目前并無明確的規定。國家在《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將醫療機構分為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兩類進行管理。根據醫療機構的性質、社會功能及其承擔的任務制定并實施不同的財稅、價格政策,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體系中占主導,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衛生、財政等部門要加強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財務監督管理,營利性醫療機構服務價格放開,依法自主經營,照章納稅。”在我國大部分醫院是國有醫院,屬于非營利性醫院,不具有營利性,但并不等于非營利性就不能盈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醫院要生存和發展,必須實行經濟核算,僅靠少量的財政撥款是不行的,主要是要以自身的醫療服務來獲取收入,因而必須要有盈余,以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因此,非營利性醫院會計可以借鑒企業會計,運用企業會計的分析方法,對醫院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監督,營利性醫院則可以完全和企業會計一樣,經衛生主管部門登記注冊,采用企業會計的核算方法。 2.增設“財務費用”科目。現行的《醫院會計制度》規定:醫院發生的借款利息費用在“管理費用”科目中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為適應醫院新形勢下成本核算和醫院的負債經營的現狀,規范核算借款(負債)的費用支出,合理反映借入資金的利息負擔情況和合理評價資金(負債)的利用效益,故建議把原在“管理費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統一規劃到設立“財務費用”一級科目中核算,期末直接轉入“收支結余”和“其他結余”。
3.在當前的醫療糾紛的處理中,醫院現行的財務會計制度在抗風險方面欠缺。如現行的《醫院會計制度》缺乏抗風險的內容,只有在經濟賠償發生時列入“其他支出”科目,未涉及抗風險的財務保障問題,未充分貫徹《會計準則》的“穩健性原則”,未考慮醫療事故可能導致經濟賠償的財務風險,必然導致財務支出和凈收入違背“穩健性原則”的會計反映。由于缺乏財務風險保險,一旦發生嚴重的醫療事故,導致巨大的經濟賠償必然會嚴重影響到醫院工作的正常進行。按醫療風險保障的原理,筆者認為一是增補建立醫療風險基金的科目;二是確定計提醫療風險基金的計提依據及計提比率,各醫院可視其實際情況在彈性度內自選選擇,但應遵守一貫性原則,在一個會計年度內不得任意變動;三是規定“醫療風險基金”專款專用;四是允許醫院使用“醫療風險基金”向保險公司購置相應的險種。
4.根據謹慎性原則計提各種減值準備(藥品、庫存材料、固定資產),由于競爭加劇以及未來市場的價格波動,各種資產存放在醫院的減值風險加大,但是因為醫療服務行業的特殊性,完全實行“零庫存”是不現實的,根據核算為管理服務的原則,必須計提各項減值準備。
5.將無形資產更加具體化。醫療服務行業是高技術、高風險行業,其無形資產主要表現為醫療技術專利權、非專利技術以及醫院的信譽。醫院為了適應自身發展的需要,必須開展一些能給自身帶來較大經濟價值的科研項目,其費用較大,如果不將其資本化,直接反映在當期支出中,其收支結余就會不真實,不利于考核當期財務成果。隨著醫療市場的逐步開放,會出現合作、合資醫院,醫院除用設備、技術進行合作外,還可以用良好的信譽作為合作資本。但目前醫院會計制度未能對無形資產具體化,醫院進行核算就沒有法律法規方面的依據,具體操作無法進行。
6.設置科學的費用支出科目。目前,醫院費用支出項目,分為人員支出、公務支出和對個人與家庭支出,計劃體制下,醫院經費由國家預算撥款,費用支出科目設置還比較合適,當前,醫療單位大部分都要發生經營性支出,并且占支出的比例逐漸上升,經營活動通常以營利為目的,其分類應遵從成本效益原則,目前這種分類既無必要,也不科學。
7.現行的《醫院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的更新修繕資金由按期提取的修購基金來補充,這就使醫院在固定資產核算上存在一些弊端。由于固定資產從購置到報廢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固定資產由于使用、耗損、價值遞減,而固定資產與固定基金一直以原值反映在資產負債中,虛增了資產與凈資產的總量,同時,由以提取修購基金的形式,直接增加專用基金,使得凈資產既包括固定資產原值,又包括提取的修購基金,造成凈資產會計信息失真,不利于報表使用者正確理解會計報表。如果能在資產負債表中“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科目下,同時設置備抵科目“累計折舊”,就可以從原值和凈值兩方面反映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和增減變動情況。
8.根據《醫院會計制度》的規定,醫院支出項下的購置費可直接列支小型設備購置費。一般的小型設備都達到了固定資產的規定標準,這使得小型設備一方面按固定資產的管理要求增加固定資產,增加固定基金,同時按月計提購置費;另一方面按制度規定要增加購置費。兩方面造成此項購置費重復進費用,也不符合會計的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總之,任何一項制度都有其優越性和先進性。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實踐工作的不斷運用和檢驗,就會逐步顯現其不足,需要我們不斷改進和完善,現行《醫院會計制度》也是如此。當然,上述觀點僅是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的一些粗淺看法,尚待今后更進一步驗證和完善,從而使《醫院會計制度》能夠更加正確的計算醫院的實際經營成果,更好地為醫院的發展壯大服務。
參考文獻:
1.《新編醫院會計》.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注冊會計師》輔導材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作者:彭斌 黃榮 文章來源:湘南學院附屬醫院 湖南 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