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緣借款人 融資 貸款動機
引言
近年來, “三農問題”成為政府工作議程中的重中之重, 而解決“三農”問題的最大阻礙就是農村經濟的滯后性。“農戶貸款難”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瓶頸,如何解決我國相對落后的農村邊遠地區及城鄉邊緣地區的金融排斥是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本文根據2011年7月份針對湘西自治州部分縣農戶融資狀況的調研,分析當前農戶的融資狀況及農村金融存在的問題,以期能夠對金融普惠政策提出可行建議。
一、調查樣本說明
(一)問卷的發放回收狀況
本次調查抽取了湘西自治州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兩個縣城的代表鄉鎮,分別是保靖縣M鎮和花垣縣H鎮(花垣縣為全國百強縣,保靖縣為全國貧困縣),調研時間為期5天,在每個鄉鎮抽取了農戶100戶,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實際回收問卷18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3.5%。
(二)所調查縣域的經濟狀況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了代表湘西自治州經濟發展水平高,低兩個層次的縣城,力求能夠代表反映湘西自治州農村經濟發展狀況,使調查分析具有代表性。
(三)樣本農戶的基本情況
在被調查的187個樣本農戶家庭中,農戶家庭規模最大的為10人,最少3人,平均每戶5人。調查的家庭總人口為923中,勞動力人口為807人,占比87.4%,戶均勞動力人口為4人。可見,其勞動力規模是比較適中的。在調查的總人口中發現,農戶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高中、職高或中專學歷及以下學歷居多,共有745人,占比80.7%。調查發現,農戶主要從事的職業是種植業,有96戶,占比51.3%,也有相當部分外出務工,共52戶,占比27.8%,而就地企業務工的共27戶,占比14.4%。家庭年均收入在1萬元及以下的共78戶,占比41.7%,而且這部分群體收入來源極其單一,年均收入在5到10萬元及以上的共37戶,占比19.8%,這部分群體收入來源主要是生產性,投資性收入。
二、樣本農戶融資行為特點
(一)農戶的貸款動機
隨著農村社會的發展,農戶的貸款動機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收到的187份有效問卷中,我們得到的數據是:信貸用于生活性用途比例較大,包括子女教育經費(40 .6% ) 所占的比重最大,建房(14 .8% ) , 支付醫療費用(7 .5% ) , 最后則是日常生活支出(12.8% )。同時,只有46戶農戶表示將貸款用于經商辦廠等生產性用途,所占比例較小, 僅為24.6%,由此可見,受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農戶的生活性借款規模遠遠大于生產性借款規模。
(二)農戶的貸款需求
在187個樣本農戶中,最近兩年,有156戶曾向金融機構提出貸款申請,占比83.4%,由此可知大部分農戶貸款需求比較旺盛。借款額度在5000到2萬的有103戶,占比55.1%,借款額度在5萬到10萬及以上有45戶,占比24.1%,可見,農戶融資額度以小額信貸為主。
在所調查的向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的農戶中,選擇的融資期限一般在6個月到1年, 1年以內的占到80%以上,平均期限在11個月,可知農戶貸款的期限較短,基本上為短期貸款。
(三)農戶的借款渠道
通過對問卷信息進行整理,我們得到了農戶借款渠道的一般先后順序,近70%的農戶的選擇順序是:1、民間金融2、農村信用社3、郵政儲蓄銀行4、銀行,當面臨資金缺口,有109戶農戶表示曾經民間金融借款,這其中90%的受訪者的首選借款渠道是“向親友借錢”。
由上表可知,保靖縣農戶參與民間借貸現象較為突出,因其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程度均不及花垣縣,生產性投資也較少。可見,農戶參與民間借貸現象在欠發達地區更為突出。
三、農戶對金融服務的評價
(一)對金融機構的態度
調查發現,有31戶農戶對金融機構態度評價是很好,占比16.6%,大部分評價為一般或較差,占比60.8%。52.3%的農戶認為借款利率“一般”和“低”,在其可接受的范圍,可見,農戶對貸款利率水平持滿意態度。但是將近80.7%的農戶認為貸款需求在當地信用社或銀行不能滿足或不能完全滿足。
(二)對貸款政策的了解程度
在187個樣本農戶中,有112戶農戶表示不了解金融機構的貸款政策,占比59.9%,類似比例的樣本農戶表示從沒聽說農村信用社的小額信貸。
(三)農戶排斥金融服務的因素
通過以上問卷數據的整理分析,我們發現農戶對金融服務存在著一種自我排斥的現象,在調查問卷中,我們要求被調查者對排斥金融服務的因素進行選擇,通過運用SPSS16.0軟件,分析結果如下:
相當高比例的農戶認為:信用社為貸款者設置的限制條件多,手續繁瑣,這一比例達到了68.5%。多數信用社均規定:需要有效資產抵押或者找到合格擔保人,以降低信用風險,但無形中抬高了農戶貸款的門檻。超過85%的農戶希望能以信用擔保的方式獲取貸款。18.3%調查者認為貸款交易比較黑暗,需托關系,這反映了農戶對“走后門”社會現象的反感,很多農戶因為沒有關系而被拒之門外,另外有13.2%的農戶表示金融機構服務態度過差。一般來說,服務網點的數量和距離并不構成農戶貸款的障礙。
四、“邊緣借款人”去邊緣化的應對措施
(一)適當降低限制條件,促進審批途徑的透明化
調查發現,多數被調查者認為嚴格的限制條件是制約他們貸款的最大原因,因此適當降低貸款條件將有效地提升農戶的貸款積極性。同時,小額信貸應本著為民服務的理念,從農民的切實困難出發,要使這些邊緣借款人慢慢從邊緣走入中心。其次,簡化貸款手續,制定透明的審批流程,簡化人情因素,讓農戶感受到公正,公平的貸款理念。
(二)加大貸款政策的宣傳力度
傳統的親友借貸觀念根深蒂固,要促進小額信貸的蓬勃發展,基層政府,各金融機構應加大小額信貸政策的宣傳力度,深化小額信貸貸款意識,使農民能切身感受到這些金融政策為帶來的益處,從而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金融機制的創新
偏遠地區的金融網點不足,而且運營成本較高,因此可以利用農村地區傳統意義上的人脈,地緣等社會資源,適當開展農民合作社,聯保貸款等資金互助的組織,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戶貸款難的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