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調配套行業 稅收征收 管理
空調配套行業是蘇中區域的傳統產業,例如縣級市靖江早在八十年代就有“中國空調之鄉”美譽,全國知名空調企業格力集團、春蘭集團都來參觀取經,成為區域經濟的老牌支柱產業。但近十年來該行業產業轉型相對滯后,資金和科技投入也有所欠缺,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空調末端設備,技術含量不高,產品附加值低,尚未形成規模產業,整個行業的產能沒有實現大的跨越。由于行業的特殊性,資金準入門檻低、市場欠規范,在稅收征管中存在收入隱蔽性強、征管難度大的特征,如何加強對集群產業的稅收征管值得我們探討。
一、空調配套行業目前的發展現狀
空調設備制造行業僅指空調末端設備,主要產品有組合式空調器、新風機組、風機盤管空調器及各種風口、散流器、防火、排煙閥等系列,屬于空調制冷設備的末端產品。由于產品是配件設施,該行業形成鮮明的發展特征。
(一)準入門檻低布局相對集中
空調配套產業對技術含量要求相對較低,一般制造企業甚至是家庭作坊都能成為生產流水線,近年來相當一部分企業是由銷售業務員自立門戶產生,往往是先找到定單再來組織籌備生產或者找生產成本低的廠家生產。空調配件市場的品牌集中度小,規模企業少,以靖江為例,銷售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有2戶,銷售在3000萬元以上有4戶,區域內共有空調配件企業共有400家之多,其中僅孤山鎮就有將近300家,占全市空調配件企業總數的75%。
(二)配套能力強大綜合優勢明顯
早在80年代就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空調配件產業帶,采購商可以采購到生產空調的所有零配件,大大提高了采購效率,這已成為全國各地多數空調企業的共識。同時,由于地處長三角地帶,交通、信息十分便捷,配套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居高不下。近年來價格優勢也成為了行業發展新亮點。空調配件本身技術含量低,而且當地空調配件產業鏈比較完整,采購成本和制造成本低,空調配件又是以手工制作為主,勞動力成本低下,這些原因造成了空調配件的總成本有很大吸引力。
(三)市場無序管理造成稅源流失
孤山鎮不到10里的一條孤山路上聚集的空調配件廠家和銷售門市就達到300多家,而且產品同質化相當嚴重,競爭相當激烈。市場管理欠缺的集中表現是各廠家相互壓價無序競爭,使整個空調配件行業的利潤打了折扣,同時也給當地財政造成了稅源流失。手工作坊式的生產企業缺乏完備的價格機制和長遠目標,產品定價機制沒有完全建立,品牌保護意識相對薄弱,少數規模支柱企業雖極為不滿但是也只能跟風無奈壓價來保住競爭力。空調配件市場目前還處于較為低級的價格競爭階段,雖然已經崛起了幾家規模相對較大企業,但市場占有率并不是很高,品牌競爭的時代遠沒有到來。
(四)龍頭企業發展前景向好
部分企業已經放眼未來,將產品定位在新技術、新工藝上,并不斷地更新換代。一方面積極與國內多家知名院校進行廣泛合作,把握市場信息,引導市場潮流,開發系列產品;另一方面,龍頭企業也突破設計和工藝上的瓶頸,開發出中央空調高端系列產品,使產品在款式、性能、高效節能方面表現出獨特的先進性和競爭優勢。
二、空調配套行業存在的稅收征管缺陷
(一)稅收管理存在盲區
空調配套產業數量多規模小,生產周期不確定,有的甚至是接到訂單才運營作業,造成了部分不辦理稅務登記證的企業存在。經過與工商部門信息比對,靖江僅2011年度就清理了110戶未辦理稅務登記的個體私營企業,對這部分企業往往只能靠信息比對才能進行事后征管,造成了稅源監控的極度滯后。
(二)內控制度薄弱帶來征管局限
大部分企業沒有健全的內控管理制度,實行的仍然是“供銷員買賣制”,即由供銷員采購材料并提供銷售渠道,導致了采購環節取得票據入賬不規范、銷售環節以上游材料票直接沖抵、產品廢料收入不入賬等情況的發生。這些都給稅務部門對查賬征收企業進行全面稅收征管形成了障礙,使納稅評估、稅務稽查處于被動局面。
(三)混合銷售造成稅種管理脫節
現行《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五條及《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六條可綜合表述為以下規定:一項銷售行為如果既涉及貨物又涉及應稅勞務,為混合銷售行為。除特殊規定外,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者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貨物,繳納增值稅。空調行業在銷售上較之其他制造業有其特殊性,風機盤管、新風機組、組合式空調器中以風機盤管產銷量為大,主要用于在建工程及房屋建筑物,其銷售對象主要以各地的建筑安裝公司為主。由于目前稅制的不完善,增值稅鏈條在建筑安裝行業脫節,致使風機盤管、新風機組、組合式空調器的生產廠家可以不開具國稅機關的銷售貨物發票,而由建筑安裝企業在當地開具建筑安裝發票交由總發包方入帳。由于建筑安裝營業稅差額征收,安裝總合同可減除分包合同征稅,總包方將供貨方視作分包方,則在營業稅環節又進行了二次稅負轉嫁。
三、加強空調配套行業稅收征管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信息交換平臺,從源頭防范行業風險
通過定期舉行聯席會議、建立數據交換機制等方式,加強與工商、經信委、空調行業協會等部門的協作,積極拓寬信息采集渠道,及時了解行業動態,改變過去年底“一次比對集中清理”的局面,按月或按季進行數據交換,督促新辦企業及時辦理稅務登記,從源頭上抓好征管的主動權,提高實效性。
(二)加強日常稅源管理,促進企業的規范運作
《會計法》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其實質是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保護企業財產安全、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真實。稅務部門在實地巡查過程中,督促引導企業完善內部財務制度,形成銷售與收款、采購與付款、存貨與倉儲、工資與人員、籌資與投資等各個環節的閉環運行,規范其納稅行為,促進行業良性運行有序競爭。
(三)抓好行業關鍵指標,加強區域內風險評估
及時進行風險評估是幫助納稅人“體檢”的必要途徑,空調行業的銷售模式基本固定,企業通常采取以銷定產的方式,收到預付款即作為合同成立要件,合同預付比例行業內默認為20%。可以選取合同預付比例作為測算銷售收入的主要指標,并以務費結算、行業稅負率、毛利率、投入產出率等作為輔助指標進行比對。通過這些指標分析,既能反映行業整體水平,又能暴露單個企業的風險,評估人員則可據此找到企業的“軟肋”, 從整體上把握企業的稅務違規風險,確定對企業會計核算及相關資料的依賴程度和可信范圍,有針對性地開展評估工作,切實評估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四)協同國稅齊抓共管,積極曝光偷逃稅行為
針對目前空調配套行業普遍存在的混合銷售開票欠規范的現狀,要加強國地稅之間的部門協作,聯合開展對該行業的稅收清理和專項整治活動,加大納稅評估、稅務稽查的針對性,集中力量對各種形式的偷逃稅行為進行查處,在行業內曝光反面典型。國地稅部門在各自征管體制下分別加強對增值稅、營業稅兩大稅種的用票監督和管理,積極排查企業現金流,及時監控企業銷售行為,堵塞國地稅體制并行之下產生的征管漏洞。
(五)加大宣傳輔導力度,引導全行業誠信納稅
稅務部門有步驟的定期開展行業培訓,提高企業財會人員財務核算水平,引導納稅人自覺申報納稅。進一步提高納稅服務能力,及時將稅收新政告知納稅人,便于納稅人準確履行納稅義務。該行業半數以上的納稅人生產規模小、從業人員少且稅收政策知曉度低,稅務部門對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減免條件的納稅人要主動給予政策扶持,為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提供便利,降低納稅成本,提高納稅人稅收遵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