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產 價格因素 樓市調控
一、我國房地產價格的影響因素
我國房地產價格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土地資源因素,政府壟斷了房地產一級土地市場,實行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的制度,政府對土地的出讓數量進行自主調控,如果政府對土地的供應計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不科學,當地的房地產開發規模和結構將會受到土地資源的直接影響,導致房價的上升或者下跌。(2)消費者的收入因素,房地產的有效需求直接影響當地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如果收入水平高,則消費者的住房消費能力就會提升,從而帶動當地房地產價格的提升。(3)消費者的偏好因素,房地產價格的開發需要綜合考慮當地消費者的偏好,譬如高層、多層、低層和別墅項目等,都需要以消費者需求偏好為前提,否則將出現滯銷情況,從而促使房地產價格的下降,反之將拉動消費,促使房地產價格上升。(4)住房保障制度因素,根據住房消費群體的劃分,房地產二級市場有廉租房、經適房和商品房三種,前兩者適用于中低收入家庭,其價格可由政府直接決定,而后者的價格完全由市場自行調控。如果當地政府房地產開發的主要方向是廉租房和經適房,則會直接影響商品房的價格。(5)人民幣匯率升值因素,人民幣匯率的升值意味著大量外資進入國內市場,房地產市場也會成為這些資金投資的目標之一,資金供給的增加,將推動房地產價格的上漲,而上漲的房產價格存在泡沫風險。(6)房地產開發成本的因素,包括土地成本、前提規劃費用、基本建設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稅收費用等,房地產開發商為了收回開發成本和獲得足夠的盈利,就必須提高房價,以保證房地產開發項目的經濟效益。
二、維持我國房地產價格穩定的策略
1、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目前我國城市土地的利用率不高,存在著用地的壓力,筆者認為只有科學有效地利用土地,才能夠給房地產行業提供充足的土地資源:(1)土地的科學規劃管理,根據城市的人口規模、自然資源條件和交通環境等,綜合考慮區域的經濟和自然情況,避免園區開發建設脫離城市規劃而造成的耕地浪費和建設重復。(2)協調各產業的用地比例,發揮土地利用規劃的指導作用,在城市中心地段規劃收益較高的商業用地,在區位不明顯的地段規劃效率較低的原國有工業企業和行政機構。(3)加強舊城改造的步伐,出臺相關的土地調控政策和城區開發政策,重置土地資源,提高優質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至于新區的開發建設,除了國家或者地方重點開發的項目之外,其他的項目開發規模應該得到一定的控制。
2、拓展房地產融資渠道
很多情況下,即使房地產價格明顯偏高,都不乏大量的投資者和投機者,但能夠真正能滿足投資者的安全性金融產品仍然存在不足,筆者認為可以綜合考慮以下幾種房地產融資渠道的拓展方法:(1)建立完善的融資監管機制,保證房地產融資的安全性,一是建立房地產融資方面的法律法規,其中包括行業的管理標準、資金運行的監督機制和違法行為的處罰條例等,二是建立嚴格的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機制,加強對融資資金的財務和經營活動審核。(2)促進房地產規模經濟的發展,對融資資金進行總量調整,通過購并重組和機構投資者的培養,促進融資資金的規模經濟發展。(3)引入國外的先進管理,促使融資資金的規范化發展,建立中外合資的融資管理公司,規范我國投資融資企業的發展。
3、完善我國的住房保障體系
我國目前的住房保障體系存在明顯的缺陷,對于城市大多數低收入家庭來說,住房的問題始終嚴峻,因此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完善我國的住房保障體系:(1)提高住房保障家庭財產和收入申報制度的透明度,實行“住房保障實名制”,進行統一和實時的動態管理。(2)界定保障的范圍,一是中高收入的家庭,這些人有足夠的消費能力,要排除在保障房制度的保障范圍之內,二是中等收入水平的家庭,政府可以提供貸款和稅收優惠,也可以不計入保障房保障的范圍之內,三是中低收入的家庭,納入經濟適用房制度的保障范圍,以貨幣直接補貼的方式幫助這些家庭購買經適房或者租房,四是低收入家庭,主要依靠廉租房制度解決其住房問題。
4、其他的房價維穩建議
通過轉變房地產市場供給的調控方式、建立房地產信息公開預警系統、限制外資進入我國房地產市場、區別性對待房地產市場的消費需求等方式,健全房地產管理制度。與此同時,明確土地儲備制度的目的、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優化土地供應結構等宏觀調控手段,也是我國房地產價格維持穩定性的具體方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格的穩定性受到土地資源、消費者收入水平、消費者偏好、住房保障制度、人民幣匯率和開發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制約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筆者認為,我們只有通過土地利用率提高、拓展房地產融資渠道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等措施,才能夠穩定房地產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