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事業單位 固定資產 管理
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未建立固定資產明細分類賬及固定資產卡片。總賬、明細賬與實物沒有嚴密的稽核關系,沒有建立健全固定資產明細賬,財務會計資料無法真實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賬面數與實物數長期不核對,賬面只反映固定資產總值,沒有記載明細資產的實物數量及其價值,由于固定資產實行原始計價一貫制的辦法,單位會計無法確認盤存資產數量的多與少、及其價值的增與減,賬面資產總值失去了對實物的控制。從而導致賬賬不符、賬實不符情況極其嚴重。就車輛和電腦來說,這些資產與房屋建筑物不同,它們具有很大流動性,如果不是對每輛車和每臺電腦建賬、設卡,并定期盤點、核對的話,就無法正確反映其購入、使用、處置情況,長期下去就會對實物失去控制,從而無法對資產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二)賬實不符問題。賬實相符是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真實準確的基本要求。造成賬實不符的原因主要由于:
一是財務會計信息不真實、不及時,無法真實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資產實物狀況,不能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數量和增減變化情況,增加的資產由于入賬手續繁雜,審批時限過長,因此資產增加時不能及時準確的進行賬務處理。減少的資產不做核銷,淘汰報廢的設備,拆除的房屋,出售的資產不辦理相關手續,不做賬務處理,導致資產賬實嚴重不符。導致賬、物脫節,賬面總值對實物失去控制。
二是盤盈、接受捐贈和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由于各種原因滯留賬外不入賬,形成資產的賬外循環。
三是由于部門間缺乏溝通,疏于管理,導致資產在部門之間相互調動使用,沒有任何形式上的調動申請、轉移單,導致資產管理人員不知情,財務賬上不做任何調整。再加上人員的變動,長久以往,資產下落不明。
(三)重購置輕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的意識不強,資產購置以后,由于缺失驗收制度,經常會出現所購非所需,且無法追溯責任。登記制度不健全,造成資產使用狀況不明,管理困難。同時定期盤點不及時,無法及時發現帳外資產、毀損資產、遺失資產、調動使用資產等,移交、監交制度執行不嚴,造成部分資產流失。從而造成國有資產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另一方面,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依靠財政投資, 不計成本, 不提折舊, 管理體制上又缺乏必要的監督機制和投資效益評估機制,導致單位從各級領導到普通工作人員,不重視設備購以后的管理以及維護和保養, 大大縮短了資產的使用壽命。
(四)日常清查盤點制度和程序落實不到位。沒有相關資產清查方面的制度,盤點的時間不定期,導致固定資產存在入賬不及時。我們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制度,然后嚴格按照制度要求, 使資產的實物清查成為定期的、經常性的工作, 各單位內部的自查至少每年進行一次。不定期的清查也應及時的進行,比如:單位機構編制調整,單位內部 產權關系發生變化,發生這些相關的變動都必須進行全面資產清查,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單位資產真實性、準確性。在現在的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現存的各項資產中, 超過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會占有很大的一部分, 這些資產應按要求達到使用年限申請資產報廢,統計成冊。在操作的過程中,有些審批上的手續辦理存在差異,資產報廢審批時間長,而且審批的程序非常繁瑣,待報廢資產不能得到及時處置, 導致各單位長期不申請資產報廢; 使一部分待報廢資產處置不能按規定的程序與時間報批, 有的單位便自行處理; 更有的資產處理后不按財務制度進行賬務處理, 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的現象較多,使國家的財產受到損失。
二、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的特點,導致經費花出以后,換成的實物就脫離了監督。在具體賬務處理上,行政事業單位僅對其擁有的固定資產的進賬價值進行核算,對于所購固定資產的具體詳細信息缺乏有效的記錄和管理。例如電腦,在記錄資產時,只是記錄的電腦的名稱,對于具體品牌和型號沒有詳盡的記載。這在資產的管理上就不能對號入座,即使存在偷梁換柱的現象也不容易被發現,導致新購置的資產在工作上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甚至資產流失。另外,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在報表上不反映固定資產的凈值。這使得資產負債表反映不出固定資產的磨損程度,就會導致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背離的程度越來越大,造成資產總量的虛增。
(二)固定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有脫節的現象,比如:在清產核資的過程中,手續、環節、程序缺乏嚴密的銜接和管理監督,這種固定資產管理混亂是人為造成的。長期使用后到使用年限應報廢的固定資產,應根據國家有關固定資產的相關文件規定,由行政事業單位應提出書面申請上報主管部門。主管部門初審后,應根據相應的規定出具初審意見,最后經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財政部門審核同意后方能調整賬務,這樣能使管理更為連續,過程有些復雜,但能使固定資產的管理更為明晰。從國家管理上來說,這一方法是符合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特點的,也是可行的。在管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時候會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三)固定資產監督管理不到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銜接,不僅要有金額核算,而且要有數量、品牌、型號規格等的控制,固定資產數量金額核算需要財務、倉存、使用部門的相互配合。但一方面由于許多行政事業單位領導管理意識缺乏,各個部門間不能進行有效的配合;另一方面由于資產管理人員責任意識不強,不積極主動提高自身專業素質,進而導致固定資產的管理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