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勞務用工 管理模式 問題 對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相互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部分企業為最大化提升利潤空間,盡量縮減發展成本,在勞務用工上出現了企圖利用廉價勞動力,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現象,企業往往傾向于待遇低、勞動強度大的勞務用工模式,在勞務人員的管理上往往比較粗放,缺乏規范有效的管理體制。企業應認清當前存在的勞務用工管理方面的問題,對企業的持續發展產生的制約作用,并能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不斷予以改善。
一、企業勞務用工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1、勞務用工關系變得多元化,增加管理難度
實行勞務用工,改變了過去企業與職工之間單一化的勞動關系,而變為企業與勞動者以及勞務派遣單位三者之間的關系,使得勞動關系更加多元化,這無疑為企業對勞務人員的管理增加了內容,擴展了管理工作的范圍。由于關系的復雜化,不可避免使得企業在管理上增加了難度,一旦管理措施不到位,容易引發勞務用工糾紛問題。
2、對勞務人員的重視和管理程度不夠
由于勞務人員是由勞務派遣公司引薦而來,用人單位認為對勞務人員的管理是間接的,在這種情況下,部分用人單位產生了勞務人員不屬于自己企業的一份子,而出現忽視對勞務人員管理的現象,這直接導致勞務人員工作主動性的降低。另外,部分勞務派遣公司則認為勞務人員一旦進入企業,應接受企業的管理,便疏于對勞務人員的管制,使得部分勞務人員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中。
3、勞務人員整體素質偏低,穩定性較差
首先,勞務人員由于大多來自不發達地區,且往往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因而從業務素質到職業道德素養,呈現整體化偏低狀態,又加之企業認為勞務人員并不屬于真正的企業員工,并不注意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培訓,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勞務派遣單位為盡可能提升發展的利潤空間,也往往不會出資對勞務人員進行素質培養,使得勞務人員長期以來一直處于素質偏低狀態中。其次,勞務人員的流動性較大。一方面,部分來自農村的勞務人員,往往在農忙時節需要返鄉務農,致使不能保證穩定的工作狀態。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企業對待勞務人員不能和正式員工采用同等的態度,致使勞務人員在企業中缺乏歸屬感與認同感,工作熱情不高,一旦工作中出現問題,很容易做出辭職選擇,導致勞務人員的流動性較大,對企業的管理造成不利作用。
4、薪酬和激勵機制有待完善
首先,在勞務人員的薪酬方面,還不能按照科學規范的方式進行。一方面,部分直接給勞務人員發放薪酬的企業,往往在薪酬的定制上,出現勞務人員的薪酬與普通職員的薪酬存在一定差距的現象。企業員工的薪酬往往要高于勞務人員,使得勞動強度大,實際付出并不比正式員工少的勞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嚴重被挫傷,對企業高效管理造成了負面作用。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直接將勞務人員的薪酬承包給勞務派遣單位,由于勞務派遣單位一般采用固定化的計工制,計工制一般不根據個人的業績以及工作能力和責任心等情況,對薪酬設置不同的級別,或者實行績效薪酬的方式,導致勞務人員干多干少、干好干壞都一樣,不能將勞動報酬與勞動付出相掛鉤,致使勞務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以及責任心大大降低,對企業的管理產生了不利作用。其次,不能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將激勵機制一并納入其中,對工作業績突出,工作責任心強的員工以增加薪酬的方式進行一定獎勵,以激勵他們以后工作中更加勤勉認真,踏實努力,并帶動和影響其他勞務人員加強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從而使得勞務人員的整體工作水平和責任意識得到提升,以利于企業對勞務人員的管理。
二、完善企業勞務用工管理模式的主要對策
1、構建和諧企業,營造良好的勞動環境
首先,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充分尊重每一個勞務人員,為他們提供民主平等的工作環境。在對勞務員工與企業正式員工的態度上,應一視同仁,將勞務員工真正納入企業中,視他們為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從而讓勞務人員能充分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并改變工作態度,提高工作積極性,最終利于企業勞務用工模式的科學合理構建。其次,應對勞務員工遇到的各種工作和生活難題予以幫扶,鑒于勞務人員大多在經濟實力等方面,相對較弱,應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并制定“人性化”的規章制度,在對勞務人員的管理上,能切實為勞務人員著想,并真心關懷,以真實的情感讓勞務人員對企業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在人性和諧的企業環境中,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價值,并認真遵守企業的各項規定,自覺接受企業的各項管理。再次,應根據勞務員工的實際情況,對他們的工作表現及時給予一定的鼓勵,并能在勞務員工中任人唯賢,對于工作能力突出的勞務員工進行提拔任用,以督促所有勞務員工能踏實穩定地就職于企業,借助對工作的不斷熟悉,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勞務員工人心穩定才更利于企業勞務用工管理模式的完善。
2、規范勞務用工程序,加強對勞務人員的管理
首先,在企業與勞務派遣單位以及勞務人員三者的關系上,應進行認真協調,尤其是企業與勞務員工派遣單位之間,如何對勞務人員進行管理,以及如何對勞務人員發放薪酬等事宜,二者應有明確的分工,避免在具體的勞務用工中,出現對勞務員工的不合理管理現象,影響勞務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并制約企業勞務用工管理的有效進行。其次,企業應主動嚴格加強對勞務人員的管理,并制定專門性的規章制度,以規范勞務員工的工作行為。管理制度的制定應根據勞務員工的實際情況,并廣泛征求勞務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以能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強對勞務員工的工作管理、薪酬管理等,并在實踐中,不斷促進管理制度的科學化、規范化,以利于員工和企業在良好互動的關系中實現長遠共同發展。
3、實行績效考核,完善薪酬模式
在薪酬的制定和發放上,企業應根據員工的實際表現,發放相應的薪酬,而并非工作好壞一樣、干多干少也一樣。首先,應完善對員工的考核機制,對員工不應只進行年度整體化考核,而應注意在日常的工作中,定期進行考核,從而不斷規范員工的日常工作行為,督促他們在平常的工作中,能嚴肅認真完成工作要求。同時,考核的范圍要全面,不僅要對員工的工作成績進行考查,且要對員工的職業道德素養等進行同時考查,以促進考核方式的不斷完善。其次,薪酬模式要合理,應嚴格按照勞動合同法,將勞務員工的各種應得報酬均涵括其中,崗位基本工資、工齡工資、業績獎勵、崗位補貼,以及技能工資等,應全面進行評定,最終計算出勞務人員的應得薪酬。再次,對于表現突出的員工應切實將績效工資落實到位,并根據企業情況,樹立內部的勞務員工工作典型,以督促和鼓勵所有勞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以此優化企業的勞務用工管理模式。
4、提升勞務員工的整體素質,增強勞務員工的責任意識
企業應注意為勞務員工提供培訓機會,一方面豐富勞務員工的專業知識,增強他們的專業能力,并通過培訓讓勞務員工掌握先進的技術,利于他們提升工作效率,以此提高他們的工作信心和工作熱情,并提升他們工作狀態的穩定性。另一方面,還應加強對員工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能借助培訓,讓員工逐漸認識到自身所在崗位的重要價值,從而樹立起高度的責任意識,在工作崗位上認真踏實,嚴格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以最終利于企業勞務用工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管理模式的完善。
三、結語
當前企業勞務用工管理模式上還存在一定問題,對企業和勞務員工個人的發展均產生了制約作用。應充分認識問題的癥結所在,并能通過構建和諧企業,營造良好的勞動環境;規范勞務用工程序,加強對勞務人員的管理;以及實行績效考核,完善薪酬模式等措施,不斷促進企業勞務用工管理模式的完善,促進企業整體管理水平,以及發展層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