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 河南 經濟 斬型 物流 經濟 發展 策略
一、2011年河南經濟現狀回顧
2011年,河南省經濟整體上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主要體現為全年生產總值27232.04億元,較2010年比增長11.6%。在第一產業的增加值為3512.06億元,提高了3.7%;第二產業的增加值15887.39億元,提高了15.1%;第三產業的增加值為7832.59億元,提高了8.4%。全省地方財政總收入2851.22億元,較2010年增長了24.3%。同時,河南經濟的良好勢頭還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得以體現:
首選是農業方面,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860.00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小麥種植面積5323.33千公頃,增長0.8%;棉花種植面積396.67千公頃,下降15.1%;油料種植面積1578.91千公頃,增長0.9%;蔬菜種植面積1720.1千公頃,增長0.9%。全年糧食產量5542.50萬噸,比上年增長1.9%;棉花產量38.24萬噸,下降14.5%;油料產量532.36萬噸,下降1.5%;豬牛羊禽肉總產量624.6萬噸,增長0.4%;禽蛋產量390.5萬噸,增長0.5%;牛奶產量306.6萬噸,增長5.4%。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0515.7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1 %。
其次是工業和建筑業上,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4401.70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6%,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增長20.4%,重工業增長19.2%,輕、重工業比例為30.6:69.4。產品銷售率為98.4%。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長性產業比上年增長25.3%,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9.6%。高技術產業增長53.3%。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增長16.2%,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低3.4個百分點。
二、河南物流經濟現狀
從十一五期間河南物流經濟研究報告來看,河南省的現代物流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主要表現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物流規模不斷擴大。“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0.7%;全社會貨物周轉量完成7125.00億噸公里,較2005年2352.48億噸增長2.0倍,年均增長24.5%。全社會貨運量在全國31省區中排第三位。”其次,是社會物流總費用增幅的明顯回落。“2009年,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為3273.5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0.1%,增幅較2005年回落11.2百分點。”最后表現在物流業增加值穩步增長。從物流業貢獻率來看,2009年全省交通、倉儲和郵政業(物流部分)實現增加值為685.7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05年增長40.1%,年均增長8.9%。
三、轉型背景下物流經濟發展策略的三點思考
首選,建設好河南鄭州國際化物流中心。2012年鄭州市出臺了《加快推進國際物流中心建設的意見》。意見明確了每年將拿出2億元資金,用于加快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力爭到2015年,將把鄭州初步建成輻射中西部地區的內陸“無水港”、連接中亞和歐洲的“東方陸港”以及國際航空貨運中心。可以說,河南的物流是以鄭州市發展為核心的,因此打造鄭州國際化物流中心是以點帶面的有效發展舉措。所以,要將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作為河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戰略重點來抓,實現高水平規劃,高起點建設,確保3~5年內初具成型。
其次,加快業態提升與環境優化。在業態提升方面,筆者認為要依據河南省的自身地理和經濟特點堅持引進戰略,通過合作伙伴的引入,將現代物流的理念、技術和方法,運用到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中,力爭實現其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專業化、社會化。而在優化發展環境上要做好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的協調和銜接,強力推進物流領域對外開放,不斷完善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物流業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
最后,實現三聯互動發展。所謂“三聯互動”即物流、產業、市場的聯合,物流中心、分撥中心、配送終端的聯網,對外集輸與對內集配的聯動。優化河南省物流節點服務網絡,強力推進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科學合理布局物流基礎設施,推動物流中心城市與其他城市物流分撥節點的設施共享和功能互補,不斷完善生產資料、日用工業品、農產品等產品的物流終端配送體系,提高物流配送的社會化、專業化、集約化程度,形成高效便捷的對外集輸和對內集配物流網絡,提升河南省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物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