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融資 市場競爭 市場經濟
一、企業融資和競爭能力之間的關系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要保證資金循環的暢通性,如果資金受阻,企業將失去發展的動力,競爭能力也會大幅度下降,失去競爭的優勢:(1)企業的運營效率的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會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而貨幣資金、生產資金、商品資金等資金分配不合理,會導致企業資金安排的不妥,甚至出現資金鏈的斷裂,企業很可能因此被迫退出市場。(2)企業的競爭能力不足,就難以向客戶提供其滿意度較高的產品或者服務,那么企業投入生產、營銷等管理的資金成本就無法收回,資金的動態使用過程就不會出現增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無法得到保障。(3)企業的競爭力是企業運營能力體系的有機部分,是企業占有市場,贏得利潤的先決條件,而企業的融資能力是企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滿足企業資金需求的基本條件。
二、影響企業競爭力的融資問題
企業競爭能力受到融資的影響,而融資方面存在的問題,影響著企業競爭力的提高:(1)企業風險是銀行發放貸款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某些企業規劃較小,經營產品的種類比較少,抵抗風險的能力低,市場行情一旦出現危機,企業很容易受到負面影響,甚至倒閉。這些企業相對于貸款銀行來說,是貸款回避的對象,很難獲得銀行貸款。(2)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和財務管理不規范,經營信息不具備足夠的透明度,這些企業在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時候,通常無法向銀行提供財務報表,或者提供臨時編制的財務報表,因而影響了銀行發放貸款的決心,形成企業融資困難的直接原因。(3)貸款金額較小的企業,申請貸款的頻率比較高,而銀行發放貸款需要付出管理和監督成本,高頻率地申請貸款,將影響銀行的融資決心,在同等的條件下,銀行則會優先選擇貸款金額較大和還款能力較強的企業。(4)我的信用監督機制不完善,企業融資方面的違法成本低,再加上某些生存危機較高的企業不規范,會以假破產、真逃債作為幌子,而政府在這方面沒有積極的監控措施,使得實力較弱的企業在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的印象中大打折扣,影響整體上的融資。
三、解決企業融資問題,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企業的融資問題長期以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難題,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有效途徑。關于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具體的方法如下:
(一)企業融資服務的政策支持
首先是完善融資方面的法律體系,為企業融資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尤其是針對競爭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國家應該盡快健全這些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為這些企業的發展提供財政、稅收和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為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創造有利的條件。其次社會信息系統的建立,實現商業銀行、中央銀行、貸款銀行之間的信息共享,方便銀行了解客戶的信用情況,減少銀行貸款風險,也可以使得規模不大但信用良好的企業獲得銀行融資方面的信任。再次是鼓勵其他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引導這些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建立融資關系,這也是金融市場開放的重要標志,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非國有金融機構的融資方法,在實踐中已經被廣泛證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是建立企業貸款的擔保機構,政府引導機構高效率處理銀行與企業的相關融資信息,擔保機構從運行機制的設計上充分考慮減少信息不對稱的措施。
(二)建立信貸融資的擔保體系
企業信貸融資擔保體系的建立,需要從三個方向進行闡述:(1)借鑒其他國家的信用擔保體系,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擔保業務,為企業融資化解風險提供安全保障,政府通過預算撥款、資金劃撥等提供風險保證金,另一方面政府要參與擔保公司的產權治理,優化整個貸款過程中的風險識別和客戶篩選的工作。(2)企業信用等級評估體系的建立,針對借貸業務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通過設置信用等級評估體系,作為企業可信度判斷的標準,為融資企業贏得金融機構信任奠定基礎。具有權威公正性質的評估機構深入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對企業的貸款風險、經營素質、風險承受水平、還款能力和發展前景等做出綜合評定。(3)企業的融資風險由擔保機構和融資銀行共同承擔,因此要處理好擔保機構和銀行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融資銀行只擔保30%的風險,信用擔保機構擔保70%,因此信用擔保機構要盡量選擇信用度較好的銀行作為協作一方,避免不平等融資關系的產生。
(三)完善商業銀行的金融體系
首先是提高商業銀行發展問題的重視程度,建立中小銀行為主體的區域金融體系,針對融資問題,改變以往抑制中小銀行發展的政策,減少對其的行政干預,促使他們自主經營。國家也要引導中小銀行明確各自的發展方向,在準確定位市場的前提下,實施正確的融資策略。其次是營造健康的外部融資環境,鑒于目前很多企業的規模小、承受風險的能力薄弱,融資市場需要建立良好的經濟信用環境。一方面是政府建立商業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公平資金借貸關系,另一方面則是加大企業的改革發展力度,促使企業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為銀行融資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再次是商業銀行正確的市場定位,根據自身的運營特點和經營優勢,確定自身的市場定位,通過市場細分,提高銀行在市場競爭中的能力。
(四)企業自身融資能力的提高
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除了以上的宏觀原因,還包括企業自身的微觀原因,筆者認為,企業應該做好運營方面的規范管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1)企業產權制度的建設,一方面保證產權的明晰,另一方面保證產權結構配置的合理。目前很多家族式的企業存在內部爭權奪利的問題,產權結構的明晰,對這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增強企業的信用意識,用長遠的眼光看待信譽問題。金融融資服務的基礎是信用,銀行向企業提供信貸融資服務,最為基礎的前提條件就是企業的信用。因此,企業應該注重自身信用的建設,提高信用水平,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尤其是已經完成第一次貸款的企業,在償還貸款本息方面,要嚴格遵守與銀行的約定,杜絕逃債、廢債的情況出現,爭取得到銀行的長期資金支持。(3)企業財務制度的規范化,企業融資之前,要提供準確、真實和有效的會計報表,正確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因此企業要加強財務信息的建設,提高信息的真實水平、可信水平和透明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競爭能力的提高與企業的融資息息相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要保證資金循環的暢通性,如果資金受阻,企業將失去發展的動力,競爭能力也會大幅度下降,失去競爭的優勢。然而企業融資方面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企業融資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要從宏觀的角度爭取企業融資服務得到政策支持,并建立信貸融資擔保體系和完善商業銀行金融提下,提高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以促進企業競爭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