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審計2001.10
會計信息失真表現形式、成因及對策
李國心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
對會計信息失真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一是會計信息處理不當造成的失真;二是經濟業務失真使得會計信息失真;三是財務會計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我們通常所說的會計信息失真,是指第一種情況和第二種情況。其表現形式主要有:一是會計憑證提供的信息失真。會計憑證提供的信息失真是會計信息失真的起源,會計憑證的失真又可分為原始憑證的失真和記帳憑證的失真。二是會計帳簿生成的信息失真。三是財務會計報告提供的信息失真。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是會計法律、法規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現在:法律、法規的滯后性和非普遍適用性;法律、法規之間的不協調性;法律、法規內在的局限性;法律、法規執行力度不夠;法律、法規權威性不足。
二是內部會計監督與控制制度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現在:沒有建立必要的內部會計監督與控制制度;內部會計監督與控制制度不完善或不能發揮作用等。
三是單位負責人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許多單位負責人或者主管部門的領導,為了體現“政績”,隨意調整會計報表的數字。另一方面,由于過去的會計法律、法規對會計責任主體的規定并不明確,采取的是多重責任主體形式,將單位負責人、會計人員、其他人員都作為會計責任主體,結果出現了多重主體、無人負責的現象。
四是會計人員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現在:會計人員執法環境差;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觀念不強;會計人員執業判斷能力不足;會計人員法制意識較差等。
五是外部會計監督失效方面的原因。外部會計監督包括政府部門會計監督和社會審計監督。政府部門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有:政府部門監督主體多元化,職責不清;政府部門多頭檢查、重復檢查的現象比較嚴重,使得基層單位疲于應付,多有怨言;政府部門監督中執法不嚴的現象比較嚴重;部分執法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高影響了政府部門執法形象。社會審計監督存在的問題有: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執業水平明顯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部分中介機構及其執業人員,職業道德不高,缺乏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執業質量較差;中介執業市場混亂;中介機構目前提供的中介服務種類較少,不能滿足企業經濟活動多元化國際化發展的需要。
六是外部環境的影響。外部環境包括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等。政治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些單位財務會計報告提供的數字是來自上級主管部門的需要。法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些稅務機關或稅務人員在征稅的過程中,未能完全做到依法征稅。經濟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企業資金的供應體制上不完善。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治對策
一是完善會計法律、法規制度是根治會計信息失真的前提。要進一步加大《會計法》的宣傳力度,使《會計法》真正深入人心;要進一步加大對違法會計行為的懲治力度,使會計真正走上法制化軌道。貫徹落實《會計法》還要走一步完善與會計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制度,使會計工作真正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二是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與控制制度是根治會計信息失真的基礎。要明確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與控制制度的基本目標;要確立單位負責人與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的制約關系;要加強對帳工作,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和完整。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與控制制度措施有:首先要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其次應當建立、健全實物資產保護制度。
三是明確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是
根治會計信息失真的關鍵。新修訂的《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當前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落實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行為負責這一法律規定,我認為關鍵在于:單位負責人應學習會計核算的基本知識和會計相關法規;對單位負責人應當建立健全有關制度。
四是完善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制度、后續教育和培訓制度是根治會計信息失真的保證。首先,應全面實施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制度。重點是實行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書制度。其次應完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和培訓制度,包括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會計理論和實務教育兩方面的內容。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應放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首位。
五是完善和加強會計外部監督制度是根治會計信息失真的一項重要措施。要完善和加強政府部門的會計監督。要完善社會審計監督制度。積極穩妥地推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
六是加大對會計違法違紀行為的懲治力度是根治會計信息的一項有力的手段。針對會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新《會計法》把會計信息失真行為作為懲治的重點。同時,在《刑法》、《審計法》、《商業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稅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規中也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進行了嚴懲,從各個方面在法律上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今后的重點仍然是抓落實,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作者單位:湖北財專審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