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貿合作 新特點 對策近三年來,沈陽經濟區對朝鮮投資累計500多萬美元,多以民營企業為主;對朝出口每年6000美元左右。朝鮮對外政策進一步開放,為沈陽經濟區發展與朝鮮的全面經貿合作創造更加良好的條件與環境。在鞏固傳統的經貿基礎,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沈陽經濟區對朝鮮的外貿出口,境外投資和加工貿易,促進沈陽經濟區開放經濟的結構調整。
一、朝鮮對外政策的新特點
朝鮮國土面積12.3萬平方公里,人口2400余萬,自然資源豐富。朝鮮目前實行計劃經濟體制,2010年,朝鮮成立了投資合營委員會,專門管理外商在朝的投資項目。在基礎設施建設、礦產資源、輕工貿易等領域都向外商開放,只要外商投資比例占到30%以上,朝鮮方面就能以合營(雙方共同出資、經營)及合作(雙方共同出資、朝方負責經營)等形式與之合作,甚至在羅先等特區,還允許外商設立獨資公司。2011年1月,又新成立了國家經濟開發總局,并制定了“國家經濟開發十年戰略計劃”。計劃確定了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電力、煤炭、石油、金屬等產業的發展目標,制定了在2012年打開強盛大國之門的時間表,并“展示了在2020年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前景”稅務方面,朝鮮共有企業所得稅、交易稅和營業稅、地方稅等7種,對外商投資項目,部分稅種有不同程度的減免;土地供應方面,是以出租的方式供應給投資商,租期為50年。價格相對較高的平壤地區,土地價格為62元人民幣/平方米。朝鮮的人力資源堪稱充足,勞動力素質頗佳。當地平均300元人民幣的人均月工資標準。近年來已有朝鮮的動漫工廠承接過法國方面的外包業務,產業基礎尚佳。朝鮮需要的產品主要有:糧油食品、日用百貨、紡織服裝;家用電器、電子產品;機械、運輸、建設裝備;石油、化工產品;非金屬礦物;農藥化肥等。朝鮮理想的“蚊帳式”開放——讓些許新鮮空氣進來的同時,將“蒼蠅”和“蚊子”擋在外面,還是有著很強的局限性的。
二、沈陽經濟區與朝鮮經貿合作的對策
(一)充分認識沈陽經濟區與朝鮮經濟技術貿易合作的重要性,加強與朝鮮的全面合作
其一,要充分認識到朝鮮是離沈陽經濟區最近的海外市場。沈陽經濟區與朝鮮的經濟互補性強,本地區的日用消費品、機電產品在朝鮮都有旺盛的需求。朝鮮近年來經濟有所增長,投資有所改善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強,設立了若干個經濟自由貿易區;加之2012年是朝鮮打開強大國門之際,為本地區發展與朝鮮的經貿關系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其次, 朝鮮是本地區對外開放 “走出去” 的重要平臺。 沈陽經濟區正在進行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兼顧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創造有利于符合新興戰略產業發展要求的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體制環境,把本地區有比較優勢的加工設備和生產線轉移到朝鮮進行投資。其三,要明確擴大對朝鮮的經貿合作是本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遼寧省的對外開放的發展問題。
(二)外貿先行,擴大對朝鮮的外貿出口
1、朝鮮是沈陽經濟區重要的貿易伙伴。進近三年本地區對朝鮮的出口遞增,隨著朝鮮對外經濟政策開放對朝鮮的貿易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2011年平壤國際商品展覽會春季展上,共有來自中國、意大利、法國、澳大利亞、奧地利、馬來西亞、印尼、敘利亞、中國臺灣等17個國家和地區企業參加了為期四天展覽會。顯示出各國和地區都在實施搶灘戰略,本地區也應利用其與朝鮮的區位優勢,積極實施貿易先行戰略。
2、把好出口商品質量關, 實現對朝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朝鮮的物資匱乏,好多商品滿足不了人們的日常需要,在當前的的對朝鮮貿易應以輕工業品、家庭日用品、日用消費品為先導,同時根據朝鮮市場需求促進和擴大成套設備和機電產品出口。要引導企業有創出口“名牌”意識,注重培育具有自己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優質出口商品,在競爭中逐步建立和鞏固自身優勢。
3、擴大本地區機電產品對朝鮮出口,力助外貿出口轉型升級。沈陽經濟區是重要的國家裝備制造生產基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和支持新興戰略產業發展都需要多元化的國際市場,本地區與朝鮮工業互補性強,輸出朝鮮的機電設備有廣闊的市場。朝鮮的加工能力弱,而本地區的裝備制造業加工水平有比較優勢。別是高壓輸變電設備、機床設備、礦產設備、環保設備、動力設備既是其生產強項又是朝鮮市場需要的,出口潛力巨大。與朝鮮在成套機電設備出口方面合作可以幫助朝鮮建設和改善其支柱產業,既可以擴大外貿出口,又可以帶動對其投資、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對各方都會帶來很大的經濟利益。
4、引導沈陽經濟區企業在朝鮮進行加工貿易。朝鮮也在承接來自西歐的服務外包,這為與朝鮮的服務貿易領域合作提供了基礎。動漫產業是本地區的優勢優勢產業,本地區企業可利用資源優勢在朝鮮合作建立動漫工廠轉口到西歐。同時,利用韓國對原產于朝鮮的商品在關稅上給予很大的優惠,發揮本地區可利用的其地緣優勢,把產品在朝鮮加工獲得朝鮮產地證以后再出口韓國,進行轉口貿易。
(三)投資跟后,轉移沈陽經濟區過剩產能
1、投資跟后,組合開拓朝鮮市場。在未來十年,企業“走出去”,將是提升國家經濟實力發展外向型濟經的主要方式,本地區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可到朝鮮投資設廠。目前,本地區的產業發展水平、產業結構與技術水平比不上發達國家整體先進,但也正處在結構調整與產業鏈升級階段。與朝鮮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相比,沈陽經濟區的產業結構和產業發展水平又相對完整和先進。從整體上看具有較大的比較優勢。要利用閑置的加工設備和生產線,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朝鮮進行設備、技術等的投資,利用其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材料興辦企業。
2、由點到面,積極穩步開拓朝鮮市場。朝鮮的開放還處于初始階段,本地區企業對朝鮮目標市場不是很清晰,仍存在一定風險。因此,必須重點突破,逐步擴展,積極開拓,穩扎穩打。
3、抓機遇把產能過剩的閑置設備和生產能力轉移到朝鮮。本地區對朝鮮的投資可先從規模小、投資少、見效快、操作方便的項目入手,同時可組織有關企業將本地區適用和比較先進的閑置設備和生產能力轉移到朝鮮,利用當地資源發展加工項目,實現以資源開發帶動工程承包業務的升級,企業低成本擴張。
4、防范風險,保證投資安全。朝鮮受到地區政治、國家安全等因素影響,其對外政策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一是增加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要分析朝鮮經濟變化對我方投資的影響,加以防范。二是對朝鮮進行合資合作的企業并風險程度進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學論證,應對風險低的行業和企業進行投資。三是選好投資項目,注意投資項目的方向性、政策性、效益性。
(四) 以新的經營方式開拓工程承包和勞務市場
1、沈陽經濟區區位優勢明顯和人力資源豐富。可積極拓展工程資金投入相對較小,技術、材料應用相對較低的朝鮮工程承包市場。嘗試以工程承包、勞務合作境外及加工貿易相結合的經營方式,創造機遇承攬向更高層次的工程承包項目。
2、利用沈陽處在沈陽經濟區中心地位市場優勢和相對低成本的勞動力與國內或國外資金,新技術的組合經營,開拓朝鮮工程承包市場。可利用本地區與朝鮮地理位置接近和勞動力成本相對低的優勢,積極與擁有資金實力和占有新技術、新材料的國際知名承包商進行合作經營,共同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借以壯大自己的實力,從中學習先進技術,掌握新的管理經驗。利用本地區較低成本的勞動力與非本地區資金及新技術、新材料相結合組合經營,以新的經營方式拓展朝鮮工程承包市場和其他新興市場,形成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新增長點。
3、組織沈陽地區有實力的大型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集團建立承包商會,抱團承包,形成上下游產業鏈。工程承包企業要積極與工業制造、工程設計、建筑環保、新材料企業及多種類型的科研院所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不斷提高區域內企業的整體經營能力及工程的技術含量,提高國際競爭力。
4、政府部門要在政策方面給與扶持,加強對朝鮮的承包工程信息工作。廣泛利用區域內境外機構和我國駐朝鮮使領館以及互聯網等渠道,搜集信息,跟蹤國際承包工程的變化特點和走勢,加強對新技術、新材料的了解、研究和應用,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家建立企業自己的工程承包與企業發展戰略研究機構,根據朝鮮市場新變化,調整工程項目、經營策略,促進企業不斷創新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