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世界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迅速,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當中,首先受到沖擊的便是金融業,而投資銀行作為我國金融市場的主要載體,對于提高經濟發展水平,降低經濟發展風險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現階段,國內的CPI指數不斷上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安全。從國外情況來看,美國經濟低迷,歐盟前景堪憂,日本經濟發展也不樂觀,而這幾個國家和地區是我國對外出口貿易的主要輸出地,這便為我國的金融業的發展帶來很大阻礙。因此,現階段我們應當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能夠在國內經濟發展過熱,對外出口形勢每況日下的形勢下,保證我國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的發展。針對這一關鍵時期出現的問題,經濟結構轉型業已成為我國必須采取的措施。而經濟結構轉型必然會帶來一陣企業、行業的重組和并購巨大浪潮,這為我國投資銀行參與并購業務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一般來講,投資銀行能夠通過并購業務,一方面為國家經濟結構轉型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還可以以此為契機不斷壯大自身的發展實力,不斷增加國內企業與國外大型投資銀行之間的抗衡能力。然而,要想在投資銀行并購業務過程中表現出色、獲得最大收益,必須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唯有如此才能夠避并購的免盲目性,保證投資銀行并購安全性和穩定性。
二、我國投資銀行并購業務存在的問題
我國投資銀行并購業務的發展在整體上講比較順利,但是當我們對其具體細節進行考察時,發現其發展和業務經營效率并不高,不僅業務范圍比較狹窄,企業的創新能力也比較低,對于傳統業務的依賴性比較大,因而受市場的影響也較大。主要表現在一下三個方面:
1、投資實力有限
現階段,由于我國資本投資市場發展的不完善,其主要的金融產品和投資服務的建設還沒有形成體系。因此,資金的匱乏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我國投資銀行盡管在意愿上傾向并購業務,但卻常常受實力欠缺的阻礙。加之我國投資銀行的發展程度不高,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嚴重不足,總是局限在證券發行和承銷的穩定收益的獲取上,對于并購業務并沒有實質性的探索式的發展,只是對以往國外投資銀行并購的效仿,難以領略其精華。
2、行政程序與并購市場發展不協調
在我國,并購案例的審批主要是采取逐級申報的形式進行,自主的逐級并購制度使得企業在并購過程中在并購、定價方面具有很大難度,正常情況下,投資銀行的并購要完成審批要經歷數月之久,這便與投資銀行并購定價的20個工作日嚴重脫節,難以與市場發展結構相一致。同時,在長時間的報告、審批過程當中,由于參與的人數比較多,難免發生內幕交易等違規操作行為,這些違規行為對投于資銀行的企業并購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扭曲。這些不利因素都會對企業的并購效率產生嚴重影響。
3、機制尚未完善
現階段,我國投資銀行對于企業的并購活動定價主要采用資產估值的方式,這種定價方式非常容易引發投資信息的不對稱問題,被收購方往往為了獲得更大的股權份額,會千方百計的將本企業的資產評估份額進行擴大,因此會常將一些沒有增值能力的項目劃入評估范圍。這種做法不僅降低了企業并購的市場效率,難以反映被并購企業的真正實力,進而是收購方的利益受到損害。現在,我國對此也在進一步從資產估值方法向市盈率估值轉化,不斷完善以市場優先、效率優先的并購企業定價機制。
三、我國投資銀行并購業務發展策略
1、不斷擴大資金渠道,增強企業實力
在我國投資銀行并購過程中面臨的諸多障礙中,資金、實力是我國投資銀行并購活動中的最大障礙,同時,也是我國并購企業亟需投資銀行進行資金援助的重要操作環節。目前,我國證券大型公司的股本一般保持在30億元以下,但是,由于種種限制,使得企業的融資渠道更加萎縮。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投資銀行必須不斷擴大融資渠道,不斷增強投資銀行的并購實力,最大程度的擴大了投資銀行自身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
2、不斷增強投資風險意識,提高并購管理水平
現階段,我國的資本市場仍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在日益激蕩的世界金融市場中面臨著較大的金融風險。在這一環境中,國內許多投資銀行的風險控制管理意識比較薄弱,并沒有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風險控制機制,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大了投資銀行的經營風險。因此,我國投資銀行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風險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要在投資銀行內部設立具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部門,建立、健全風險約束和風險管理機制,在穩定運行、保證收益的前提下開拓并購業務。
3、增強創新意識,完善資本市場
創新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投資銀行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命,并購業務在投資銀行中的開展,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因此,投資銀行在不斷發展和完善過程中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加大投資銀行的創新力度,對我國金融市場和行業競爭的風險和收益進行科學分析,降低并購風險,提高并購效益,最大程度地促進整個投資并購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