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俄羅斯保險市場的現狀
根據統計,截止到2010年6月底,俄羅斯共有666家保險人登記注冊,這一數字比去年同期減少了將近10%。其2010年上半年的總保費為136.45億歐元,2009年全年保費為225億歐元,2008年全年保費為228億歐元(2009年全年保費高于2008年全年保費是由于盧布在2009年貶值)。俄羅斯2009年的保險密度為280.9美元,其人均保險一直處在穩步上升的趨勢中。俄羅斯2009年的保險深度為2.5%,比2008年略有提升。經過近20年的市場化發展的俄羅斯保險市場呈現以下一些特點:
1、保險公司數目不斷下降
從俄羅斯保險公司數量變化上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注冊保險公司近年來數量不斷下降,由2004年末的1280家下降至2007年末的857家,而且俄羅斯保險公司正在不斷的提高其注冊資本,注冊超過10億盧布的保險公司已從2004年末的26家上升至2007年末的34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俄最近的法規規定保險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不得低于3000萬盧布,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是促使俄羅斯保險公司不斷吸收重組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不少小型保險公司的抵抗風險能力本來就弱,在遭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沖擊,其生存境況更是堪憂,特別容易成為大型保險集團兼并的對象。我們已在上文中提到截至2010年上半年底,共有666家保險公司登記注冊。這一數量比起2007年底又降低了不少。可以說俄羅斯保險業正在經歷一個戰火紛飛的“戰國時期”,其保險公司數量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必然還會繼續壓縮。
數據來源《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Market in Russian In 2007》
相比較中國保險市場中保險公司數量則要少了許多,根據中國保監會2010年的統計,在中國大陸經營產險的保險人共有53家,其中中資34家,外資19家;經營壽險的保險人共有61家,其中中資33家,外資28家。總計保險人114家,而這一數目與俄羅斯保險人數目相比真的非常小。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中國對保險公司的注冊相比俄羅斯而言要嚴格的多,對保險公司的資質要求較高。
2、具有相當的市場集中度
近年來,隨著俄羅斯保險監管部門不斷出臺新法規規范其保險市場,其保險市場的準入條件越來越高,不少小型的保險公司不斷被大型的保險集團吞并,俄羅斯保險市場的集中度也隨之不斷上升。
從保費收入來看,除去強制性醫療險的總保費中前10大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占整個市場的54.94%,前20大公司擁有68.87%的市場份額,而前30大公司占據76.24%的份額。特別是在壽險領域,前10大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就已經占到71.92%,前20家為91.48%,前30家則為97.50%,幾乎占據了整個壽險市場。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到,俄羅斯保險市場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已初步呈現出寡頭競爭的格局。
數據來源 :CIS Insurance Statistics
3、壽險業比重微乎其微
俄羅斯保險業還有一個有趣的特征就是其壽險業比重很低,而且多年以來一直沒有太多的起色。從下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俄羅斯壽險業務在2002年到2004年3年期間業務占比分別為34.6%、34.6%、21.7%,但是從2005年開始至今,壽險業務經歷一個非常大的滑坡,簡直可以用墜入萬丈深淵來形容這個跌幅,到2009年壽險業務僅占全部業務的1.6%。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俄羅斯稅收政策的變動,具有避稅功能的“稅收優化短期保單”是導致壽險保費大起大落的主要險種。這一特征和我國保險市場上壽險業務比重大的事實大相徑庭。2010年我國保險市場中壽險業務占原保費達66.6%。
4、強制險種成為主要增長點
俄羅斯保險市場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強制性險種成為保險市場的主要增長動力。2010年上半年中MTPL(強制機動車第三方責任險)、強制性醫療保險和其它強制性險種分別占總保費的8.34%、45.21%和1.24%,而2009年這一比例為9%、47%和1%,2008年為8.5%、41.7%和0.8%。考慮到2010年下半年數據的缺失,但這一數據以非常接近2009年全年的數據,并且2009年強制性險種和2008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是強制性醫療保險的提升更是明顯。強制險種增長突出鮮明的體現了新興市場的特點。再考慮到俄羅斯保險深度并不高,俄政府還會進一步采取措施提高保險覆蓋率,而強制性保險則是其重點考慮的對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強制保險仍將是俄保險業增長的主要動力。
二、俄羅斯保險業的監管體系
俄羅斯保險業的具體監管分為兩級。第一級是國家保險監察局,其法律地位由《俄羅斯聯邦保險法》等一系列法律規定。保險法律僅僅規定了在俄羅斯組織和發展保險事業的法律地位,是一般的標準,而保險人的具體活動則在俄聯邦保險監察局制定的具體法規調節下進行活動。俄聯邦保險監察局的法規大致包含下面幾點:
1、按保險風險和保險對象確定保險活動種類,許可經營保險的條件,對從事不同險種的保險人的法定資本額不同要求的規定,以及對保險人的其他經濟和財政要求。
2、為保險人制定的會計核算科目的專門項目,在同組織保險準備金和確定活動的財務結 果及其實施細則相關的方面,考慮保險活動的特點。
3、要求保險人資產和負債符合規定比例額并要求其保持支付能力準備金。
4、和保險準備金相關的公司資產的分配條例。
5、組織人壽保險之外的其他險種的技術準備金條例。
6、提出警告和中止、限制及取消經營許可證條例。
同時為了加強對俄羅斯境內保險人的組建及其活動的監督,保證參加保險各方的利益,避免不認真履行所承擔義務而造成的損失。俄羅斯政府做出了成立30個地區保險監察機構的決定,這些監察機構沒有自己制定法規的權力,只有提出警告和終止、限制及取消經營保險許可證的職能,以及在保險人多次違反現行法律情況下,據向法院的訴訟請求。
三、俄羅斯及中國保險市場對外資的政策
雖然俄羅斯的保險改革一開始就走市場化道路,但是出于國家資本安全的角度考慮其對外資的態度仍是相當謹慎的,并且對外資進入俄羅斯市場也做了一些法律規定。其中1999年11月20日,俄聯邦總統葉利欽簽署法令,決定對該法進行補充和修改,以限制外國公司在俄的經營活動。其主要規定有:
1、外國保險公司的子公司或外資額占法定資本49%以上的合資保險公司在俄聯邦境內不允許經營人壽險、強制險、與承(發)包國家工程有關的財產險及國家和地方機構財產險等險種。
2、外國保險公司的子公司或外資額占法定資本49%以上的合資保險公司在遞交申辦保險業務經營許可證文件的當日,最低到位法定資本額不得少于25萬個最低工資標準;如只經營再保險業務,則最低到位法定資本額不得少于30萬個最低工資標準。
3、外國保險公司(母公司)的子公司在俄聯邦境內從事保險業務的前提是:母公司必須按本國法律從事保險業務15年以上,并參與在俄境內成立的保險機構經營活動2年以上。
4、俄聯邦境內的外資保險公司執行機構的領導及總會計師必須是具有俄聯邦國籍的人員。
5、如俄聯邦境內所有保險公司法定資本總額中外資額超過15%,有關機構將停止向外國保險公司的子公司或外資額占法定資本49%以上的合資保險公司發放保險業務經營許可證。
隨著俄羅斯要求盡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其會逐漸的放松外資進入俄羅斯的種種限制。據統計,到2007年,外資保險公司在俄羅斯的資本約占整個俄保險業資產的9.8%。在2010年上半年中,俄主要的外資保險人ROSNO-ALLIANZ、Group-ROSNO、PROGRESS-GARANT和ALLIANCE一共占有4.66%的市場份額。同樣在中國保險市場中的外資參與保險的比例也是嚴格受到限制的,法律規定的要求如下:
1、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外國保險公司應具備以下條件:(1)經營保險業務30年以上。(2)在中國境內已設立代表機構2年以上。(3)提出設立申請前1年年末總資產不少于50億美元。(4)所在國家或地區有完善的保險監管制度,并且該公司已受到所在國家或地區有關管理當局的有效監管。(5)符合所在國家或地區償付能力標準。(6)所在國家或地區同意其申請。
2、合資保險公司、獨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2億元人民幣或其等值自由兌換貨幣,并且為實繳貨幣。
3、外資保險公司按中國保監會核定的業務范圍,可以部分或全部依法經營下列險種:(1)財產保險業務。(2)人身保險業務。(3)部分再保險業務。
同一外資保險公司不得同時兼營財產保險業務和人身保險業務。除經中國保監會批準外,外資保險公司不得與其關聯企業從事下列交易活動:(1)再保險分出或分人業務。(2)資產買賣或其他交易。
2010年的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經營產險的外資市場份額為1.1%,壽險的外資市場份額為5.6%。可見限制外資比例成為新興市場國家不約而同的選擇。
四、借鑒俄羅斯保險市場發展中的不足
中國和俄羅斯作為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新興國家,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在各經濟領域,兩國可以開展廣泛的交流互通經驗。在保險領域,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遠未健全,存在的問題很多,保險業改革的道路還很漫長,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將會對改革發展的大業造成嚴重的阻礙,借鑒俄羅斯保險市場改革發展的經驗教訓將會使中國保險業受益匪淺。
俄羅斯保險市場發展中的不足:首先是過度自由的開放保險市場特別是過低的市場進入門檻使得俄羅斯保險市場多年來一直處在混亂的競爭局面,并且數量龐大的從業機構也給監管造成很大壓力。其次,保險政策不夠穩定,對市場產生非常大的波動。這里主要是指俄羅斯取消了稅收優化功能的短期保單項目給壽險市場帶來的嚴重影響。這要求我們的政策制定人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盡量保持政策連續性。最后匯率不夠穩定。這是一個宏觀問題,并不是保險業本身的問題,但是保持匯率穩定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這是吸引外資進入國內市場的重要條件,也是保護保險公司穩定盈利的定心丸。
慶幸的是中國隊保險市場的改革一直具有十分謹慎的態度,并未采取如俄羅斯那樣劇烈的改革,但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有很多共同之處,特別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對待外資的態度上,兩國更是有必有進行積極的交流和探討,尋求新的合作方式,以期有益于兩國保險業的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