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業務流程離岸外包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垂直分工貿易模式憑借其絕對的生產要素成本優勢成為跨國公司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引擎。1989年,Eastman Kodak將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外包給IBM,達成了全球第一份信息系統外包合約。從此,業務外包發展迅速,成為國際垂直分工貿易模式在生產服務業領域的重要外延。業務外包是指企業將非核心業務剝離,從企業外部的專業資源,合同購買這類不直接創造價值的后臺支持業務;利用企業有限的內部資源專注發展核心業務,以實現經費節約和企業的歸核化戰略。
20世紀90年代,基于信息數字技術的深入改革和高速發展,發達國家的企業業務信息邁向了標準化和數字化,極大地提高了服務的儲存性和運輸性,促進了服務的跨境交付。《2011年世界投資報告》預測,服務外包的重點將逐步由技術層面的信息系統外包(ITO)向更高層面的業務流程外包(BPO)轉移, BPO也將成為服務貿易增長的新亮點。
二、BPO產業的挑戰與承接戰略
(一)服務業內部結構調整
服務業被視為我國未來最重要的產業。基于我國服務外包處于起步階段的情況,我國應當在擴大ITO規模,搭建技術平臺支撐的同時,注重業務范圍由技術性外包服務向商務流程外包服務的擴展。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延長制造業生產鏈,發展“為生產服務”的服務外包,向在我國投資的制造業跨國企業提供相關的在岸業務,使本土服務供應商能夠更好地走出國門承接離岸業務,并最終形成BPO產業集群,推動我國服務業結構升級進程。
(二)專業人才培養
作為現代服務貿易,BPO對語言的要求很高,同時語言習慣還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邏輯能力等。在競爭激烈的國際BPO市場上獲得項目訂單,還有其他更為重要的人力資源因素:BPO企業的職員需要了解外企的商業運作模式和業務流程特點;BPO企業的經理需要具有國際視野、項目管理技巧和豐富的外企工作經驗。針對專業人才短缺的情況,重點服務外包城市應當積極推進“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訓工作,改進高校教育體制、師資力量和課程安排,支持高校增加傳授BPO專業知識技能的課程和專業,鼓勵高校學生參加各類BPO入職定制培訓項目。
(三)網絡基礎資源建設
BPO的跨境交付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數字技術基礎之上的,服務供應商與客戶之間傳輸數據的最為常用的中介便是互聯網。國際出口寬帶數和網絡速度都是BPO發展環境指標中極其重要的兩項。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2010年統計報告顯示,我國平均互聯網連接速度僅為100.9KB/s,遠低于全球平均連接速度230.4KB/s。另一方面,互聯網的可靠性是依賴于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截至2009年我國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個數僅為1.2個每百萬人口,而世界中等收入國家是平均5.9個。這種低發展水平的網絡基礎將成為我國發展BPO的重要阻滯因素。
完善發展BPO的網絡技術環境,優化整體互聯網基礎資源,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力推進:一是建設國際出口寬帶環境,增加國際互聯網數據傳輸端口,升級傳輸網容量;二是優化數據傳輸能力和流向,推進中國互聯網從寬帶互聯網向高速互聯網轉型。特別是要加強我國重點服務外包基地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我國的二線城市,如西安、成都、重慶等憑借其豐富的人力儲備和相對較低的成本吸引了許多服務業跨國公司的投資,已經成為BPO發展的熱點城市,這些城市的國際出口寬帶和網絡速度兩項指標都需要在短期內完成提升,以匹配BPO產業規模擴大的需要。
(四)商業數據保密與安全保障
企業內部業務的離岸外包涉及企業的各類商務數據,這些數據的安全保障問題已經成為了發包企業甚至發包企業的客戶們最為憂慮的問題。所以國家完善數據保護立法和接包企業加大信息安全強度,是發展BPO的重要軟條件。然而,至今我國企業運營機制仍未納入全球經濟的法規框架下,保護數據資料的法律制度還亟待完善,特別是在個人信息保護法方面,相應的法律、法規、規章及司法解釋的數量都相當有限。
為了提高全社會,特別是BPO產業的數據保護意識,規范數據的使用和管理,編制并實施針對性的符合國際標準的行業規章、構建數據保護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我國數據保護體系尚未健全的情況下,為了獲得BPO項目訂單,接包企業也可以將虛擬辦公網絡平臺的服務器設在發包企業所在國家,遠程完成各項BPO服務,以保障數據傳輸和儲存的安全性。
三、結論
中國面臨產業結構升級的需求,加上服務業貿易逆差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應當充分利用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充足的高校人才儲備和優厚的產業政等優勢積極發展業務流程離岸外包這一朝陽產業。中國可以通過在岸外包獲得突破和經驗,升級服務業內部結構,加速網絡基礎資源建設,落實外包專業人才培訓,并完善商業數據保護的法律制度,以更好地應對國際離岸外包浪潮所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