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通過幼兒園對小學富余教師資源的充分利用、禁止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及禁止園內興趣班收費三個方面,運用理性的思維,對國家先后出臺的《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與《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了解析與完善。
一、充分利用中小學的富余教師資源
2010年11月21日出臺的《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中小學富余教師經培訓合格后可轉入學前教育?!?
讓中小學富余教師轉崗是充實學前師資隊伍的措施之一,在保證富余教師生計的同時,又增加了幼兒教師的數量,其轉崗過程應注意三個問題:
一是選擇合適的中小學教師轉崗,把好“三限”(限年齡、限學科、限比例)這一“轉入關”。鑒于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內在需要,轉崗教師的年齡與學科特征應以年輕、藝術、人文為主,應優先讓起始學歷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轉入”并控制轉崗教師的比例。
二是注重轉崗培訓的有效性,嚴把“培訓關”。培訓應以師德建設為首位,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做到“經培訓”與“合格后”。經培訓合格后,應繼續給予再教育機會,并建立必要的獎懲機制,為他們提供廣闊的專業發展空間。
三是要建立健全“能進能出”的良性機制,允許不適合的轉崗教師做出二次選擇,以人為本,不斷加強學前教育的師資力量,促進學前教育的科學發展。
二、禁止幼兒園“小學化”現象
為了禁止長期存在的幼兒園“小學化”現象(以下簡稱“小學化”),2011年11月28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得以舉辦興趣班、特長班和實驗班為名進行各種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活動。
“小學化”的形成有以下原因:一是一些家長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學到東西,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二是有些幼師的工作態度存在問題,認為像小學生那樣上課比組織做游戲省事、或者自身水平有限,除了教小學課程不知道還能安排什么活動;三是某些幼兒園不懂或違反幼兒教育規律,為滿足家長讓孩子“學到東西”的需求,而對幼兒進行過度教學,甚至直接提前使用小學教材。
克服“小學化”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是轉變教育觀念,端正辦學指導思想?!靶W化”的出現實際上是錯誤教育觀念影響下的產物,要解決“小學化”必須首先轉變教育觀念,必須認識到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啟蒙教育階段,其任務是為幼兒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而不是成才教育。
二是開展家長教育活動,讓家長充分了解幼兒教育的規律?!靶W化”的產生,與一些家長的錯誤看法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幼兒園應重視對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理論,讓他們通過教育講座等各種渠道,學習正確的教育理論,了解幼兒教育階段的主要任務與一些基本的幼兒教育方法。
三是走出“幼小銜接”的誤區。禁止和糾正“小學化”,并不意味著不考慮“幼小銜接”問題,而是強調幼兒園應將“幼小銜接”的重點放在培養幼兒入讀小學的適應性上,針對幼兒特點和實際需要,重點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生活的能力、健康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心理,為幼兒適應小學教育打好心理和行為的基礎,而非單純地提前教會小學課程。
三、園內興趣班禁止收費
2011年12月31日,國家發改委、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了幼兒園可以收費與禁止收費的范圍,明確指出興趣班等成為幼兒園規范發展中必須禁止收費的項目。
這一政策的發布得到了很多家長的支持,認為這樣有利于規范幼兒園收費,也避免了那些不想上收費興趣班的孩子被區別對待。也有一部分家長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不上興趣班孩子會吃虧,與其到園外上,園內更讓父母放心;對于雙職工且無老人幫忙的家庭來說,興趣班的設置使得接孩子放學不再是難題。
雖然有一部分園內興趣班是免費的,但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大部分幼兒園都是從外面聘請專業老師來上課,原本由家長承擔的課時費現在改為由幼兒園承擔,無疑是增加了幼兒園的經營成本;再加上園內老師必須對興趣班的舉辦進行管理,增加了工作量。那么,如果不收費了,還會有幼兒園辦興趣班嗎?面對著部分家長的迫切需求,這一政策是否能真正落實到位?
雖然園內興趣班得到了一定規范,但園外依然存在著大量由社會機構舉辦的興趣班。園外興趣班的繁榮是利益驅動的結果,其收費仍十分混亂,有待相關部門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