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審計報告的信號傳遞功能。企業通過審計報告傳遞信號,可以克服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減少偏低定價的動機。但是,在法律及會計制度發展不完善的情況下,審計報告的發信號功能有其局限性,可信任程度遭到質疑。而建立一群有信譽的會計師事務所、加強法制監管及加大企業管理層對審計報告的責任,則可以加強審計報告的信息傳遞功能,提高人們對審計報告發出信號的信任程度,從而促進市場發展。
一、信息不對稱與逆向選擇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將市場比作“看不見的手”,指揮著經濟活動的有序進行。幾百年來,資本主義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確實證實了這一點。但是,市場并非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當出現外部性、壟斷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時,市場便很有可能失靈。
其中,信息不對稱指:“契約關系的一方(如代理人)在某些方面掌握著“私人信息”,這些信息只有他自己最了解;另一方則不了解”。(喬治・阿克洛夫,1940)。社會分工的不斷細致,使得不同的人掌握不同的信息,產生信息不對稱。不對稱的信息影響著人們的決策與交易,往往會導致逆向選擇。所謂的逆向選擇是指“從無信息買者的角度看,無法察覺到的混合特征變為不合意的傾向”。(N.格里高利・曼昆,2006)。逆向選擇是由于人們對賣方的信息了解較少,在消費時持懷疑態度而只愿出低價購買的現象。例如,IPO的發行價格一般低于以后的市場價格。因為,信息不對稱,投資者對IPO的信息知之甚少,對其未來的前景持懷疑態度。因而,只愿投資少量的錢。那么,像這樣的或許十分有前景IPO就無法獲得較高的發行價格,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籌資。
二、發信號
那么,面對信息不對稱給投資方和被投資方帶來的問題,又應如何避免逆向選擇,讓投資者更好的選擇合意的投資對象呢?有一個常用的方法是發信號。
“發信號是指有信息的一方向無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動”。(N.格里高利・曼昆,2006)。如前文提到的,IPO的發行企業可以選擇有聲譽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來傳遞他們關于公司價值的有利信號,降低未來盈利的不確定性,從而減少偏低定價。如果,投資者獲得了由具有公信力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合理保證的審計報告,那么,他們對被投資方的信任程度很有可能大大提高。畢竟,請有公信力、有能力的會計師事務所來出具審計報告花費不菲。如果,公司的經營狀態不好或者出具的財務報表有舞弊行為,那么,便得不到有注冊會計師合理保證的審計報告,只會白白花費金錢。因此,我們可以說由有公信力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是具有信號傳遞功能的。它能幫助投資者更好的了解所投資的企業,提高投資者對財務報告真實性的信任程度。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并非所有的審計報告都能起到發信號的作用,有公信力,因而價格高昂的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才有信號傳遞作用。因為,如果,每個人都能支付使用信號的成本,作出同樣的信號激勵,那么,信號也就不能說明問題了。只有價格高昂、有信譽的事務所才能將自己的審計報告與其他的審計報告區別開來,發出有力的信號。
三、失效的信號
用發信號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也有其局限性。因為,雖然,發信號者花費了大量的金錢發信號,卻不能完全表示自身有著好的投資前景。信息或許會在私人交易中發生扭曲。有些經營不善的企業不僅會花大價錢請來有公信力的事務所,甚至,會付給他們更高的價錢來誘使注冊會計師放棄其獨立性而出具不實的審計報告。這份報告或許會吸引大量的投資者,使公司的股票大漲,資產倍增。
根據成本收益的原則,我們有理由相信那些經營不善的企業很有可能這樣做。而且,事實也的確如此。
著名的安然事件便是其中一個點典型的例子。安然公司是一家美國大型能源公司,其排名曾居美國上市公司第七位。但,這家曾經叱咤風云的“能源帝國”,卻在短短幾天內宣布破產。安然公司實際上是長期通過復雜的財務合伙形式掩蓋巨額債務并虛報盈余。該公司的幫手,正是世界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這個事件也直接導致了這個世界性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解體。
從這個事件中,我們不難發現,即使有公信力的事務所也有可能違背自己獨立性的原則,出具不實的審計報告,幫助被審計單位舞弊。在這種情況下,審計報告發信息的作用就被弱化了,甚至變得沒有意義。
四、加強審計報告的信息傳遞功能
那么,如何才解決上述問題呢?首先,必須承認的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發信號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能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幫助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因而,加強信號的真實性與可信性便是問題的關鍵。提高審計信號的可信性是個復雜的工程,本文希望通過成本收益的角度淺析提高審計報告可信性的方法,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設想。
(一)建立一群有信譽的會計師事務所品牌
在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不過短短20年,大部分事務所的在規模、執業水平等方面都未成氣候。與國外許多執業百年的大所比起來,我國還缺少可以傳遞信息的有聲譽的大事務所。因此,建立一群高質量、獨立性強的事務所尤為重要。
事務所可以通過合并,發展連鎖店等形式來擴大規模,并經過長的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商譽。相對來說,有聲譽的大所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的可能性要小的多。畢竟,所獲得的小小利潤或許遠不如他們損失的商譽來的重大。前文所提到的安達信事務所的例子,還是屬于個例。當然,從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安達信事務所可能認為在與安然公司的長期不法合作中所賺取的利潤要比自身有可能付出的代價高,因而值得冒這個風險。
這也提醒我們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律監管是極其重要的。
(二)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律監管
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律監管,讓像安達信這樣的出具虛假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付出比他們得到的要高的多的法律代價,能降低審計舞弊的可能性。過去,在我國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并不用負什么法律責任。隨著,我國法制建設和審計事業的發展,有關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也逐步明確。現在,注冊會計師如果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不僅僅面臨著民事責任,還很有可能面臨刑事責任。這些法律能大大降低,受過高等教育、在社會中有著較高地位的注冊會計師冒險出具虛假報告的可能性。當然,對于注冊會計師及事務所的法律監管還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一步完善,讓注冊會計師不敢放棄自身獨立性,拿職業生命和自由冒險。
(三)被審計單位對虛假的審計報告負責
前兩點都是從會計師事務所的角度來講如何防止虛假審計報告。第三點,則是從被審計單位的角度出發。眾所周知,注冊會計師會對自己的審計報告負責,但是,實際上被審計單位也應該對審計報告的真實性負責。雖然,被審計單位并非直接出具審計報告的一方,但是,他卻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審計報告的真實性。被審計單位可能通過金錢誘惑或者業務關系來誘使注冊會計師放棄其獨立性。也就是說,雙方都需要對虛假審計報告承擔責任。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不僅僅要對不實的會計信息負責,也需要對虛假的審計報告負責。這樣,便加大了被審計單位與會計師事務所串通作假的成本,降低審計作假的可能性。
五、總結
投資者在投資時,往往面臨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市場,對被投資方所知信息甚少。這種信息不對稱,使投資者持懷疑態度而不愿大量投資,由此引發了逆向選擇的問題,造成市場不必要的損失。因而,被投資方會通過出具審計報告發信號來披露私人信息,吸引投資方。但是,當被投資方及會計師事務所不誠信時,發信號的作用會受到人們的質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應當提高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的成本,當成本大于收益時,作假的動機便會大大減小。在這種環境下,審計報告的信號傳遞功能便能很好的得到發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