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公立醫院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活動的核心內容,對于醫院也是如此。醫院的財務管理就是醫院在對可支配的資金進行合理分配和使用的過程中,所采取的計劃、控制、協調等工作的統稱。醫院的財務管理主要以可支配資金為主要對象,包括現金和實物。在財務管理上一直存在著一個誤區,即認為財務管理僅僅是對現金流的管理,固定資產不包括在其中。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醫院的財務管理不僅僅以各種資金作為主要的管理對象,還包括醫院的固定資產,例如醫療器械、藥材等等。醫院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同時需要將獲得的資金進行管理,投入到醫院擴大再生產中去。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醫院進行財務管理不僅僅是醫院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以及先進的治療技術的有效途徑,更是加強醫院管理工作的重要條件。
二、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由于過去幾十年里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都是由政府提供,所以醫院大都是公立醫院。同時由于醫院屬于財政撥款,醫院對財務管理并不是特別重視。但是隨著醫療改革的進行,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也慢慢地進入人們的視線。但是由于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起步晚,所以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陷。
(一)預算管理不符合醫院長期發展的目標
公立醫院在制定財務預算時,應該結合醫院的財務管理現狀和資金的使用現狀,以階段性的管理目標來制定財務或者非財務管理活動的預算報告,來對醫院進行管理。而醫院的財務管理人員往往缺乏預算管理意識,沒有結合醫院的現實財務狀態來制定預算,并且預算管理的各個環節不能很好的銜接起來,增加了預算的執行難度,使得預算的形式化現象嚴重,預算缺乏彈性使得預算不能靈活執行,這不利于醫院長遠的規劃和發展。
(二)單一的籌資渠道增加了財務風險性
隨著公立醫院改革的進行、患者人數的增加等,公立醫院面臨著資金的供需矛盾,雖然公立醫院有政府的財政支持,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公立醫院資金緊張的問題。公立醫院的主要籌資渠道是銀行,并且資本的結構很不合理,這就增加了醫院的財務風險,使得大多數公立醫院都存在負債的現象。除了籌資渠道過于單一,醫院在收入核算和成本核算上也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藥品的收入核算不夠科學、醫療欠費多、成本控制存在問題等,都增加了醫院的財務負擔。
(三)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很多公立醫院沒有采用總會計師制度,醫院的財務管理不僅要求財務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醫院領導也應該具備財務管理知識,領導層財務管理知識的不足制約了財務會計參與醫院財務決策的職能。公立醫院對藥品、固定資產、材料的采購、使用、驗收管理不嚴,雖然對大宗物品進行可行性論證,但是論證的結果往往不被采用。很多公立醫院對內部控制度不夠重視,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三、如何加強對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
(一)完善成本管理體系
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體系,把成本管理的權、責、利進行明確的分工,加強成本的核算管理,通過一些基礎工作和原始記錄,加強成本目標、成本預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工作的管理,加強全面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核算質量。公立醫院還應該落實責任制,把成本管理工作和財務人員或者相關部門的經濟利益結合起來,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員工起到約束與激勵作用,培養員工節約成本的意識,促進員工在工作中節省開支、降低成本,從而形成全民參與的成本管理與控制系統,成本得到了全過程的控制。
(二)籌資渠道多元化
公立醫院的改革對醫院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公立醫院要改善醫療條件,就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進大型尖端的醫療設備、更新固定資產,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在政府投入的基礎上也需要社會力量的投資,社會力量的投資對公立醫院的資金增長有很大的幫助。社會力量的投資除了銀行貸款以外,還包括基金會的捐贈、社會融資、私人捐贈和其他形式的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捐贈,公立醫院資金短缺問題的解決需要醫院、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在籌集了資金后,醫院要優化資本結構,把資金投入到收益高的項目上,保證資金的利用率,降低資金使用成本,避免財務風險,增強公立醫院的償債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規范財務會計人員的行為,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和教育,確保會計人員提供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使財務管理工作有據可依。建立相互牽制制度,崗位之間要相互監督,經濟業務的參與人員要不少于兩個人,比如材料的采購、資金的使用、會計與出納等等,使醫院內部達到一種相互牽制相互約束的機制。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監督事前、事中、事后的制度落實情況,減少經濟損失。
四、總結
在當前的形勢下,只有努力的推動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適應醫療改革的順利進行。醫院要通過一系列措施,來完善財務管理,推動醫院自身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