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目前來看,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仍未擺脫計劃經濟管理的模式,財務管理滯后于市場經濟對企業的要求,影響了企業效益水平的提高,妨礙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因此,深化財務改革,挖掘財務潛能,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對財務管理的運作方式進行改革,構建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財務管理機制是主要問題,筆者簡要探究如下。
��一、加強財務風險的預防和控制
在市場經濟社會里,由于企業所處經濟環境以及企業本身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和多變性,人們認識與控制未來的局限性,理財過程中遇到一定的風險是在所難免的。而且,商品經濟越發展,市場競爭越激烈,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影響便愈加重大。因此,認真研究風險問題,采用科學的方法對風險予以識別、衡量、分析和控制,便成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工作中的重要課題。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作為國家的附屬機構無需承擔任何風險,企業的財務風險被轉嫁到國家或銀行,因此企業很少考慮財務風險問題。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一方面各種風險急劇增加,另一方面企業與國家、銀行之間的關系已經或正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經營的經濟實體,應當為自己的經濟活動擔負起所有的責任,承擔所有的風險。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其經濟活動越來越多地呈現出了多變性,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穩操勝券,必須十分注意風險的防范與管理。在財務風險管理中,應當建立起“財務風險識別,財務風險評估,財務風險預防和控制,財務風險處理”的管理機制,特別應加強財務風險的預防和控制,通過制定應付風險的方案和措施,以增強企業的財務應變能力,及時有效地阻止不利事件的發生,把風險降到最低限度。加入WTO后,機遇和挑戰并存,企業的生存環境更加復雜,更需要我們制定企業財務管理戰略,建立信息網絡,為正確進行各項決策的風險預防和控制創造條件。
��二、開展財務診斷工作
財務診斷是以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為目的,對企業的財務活動進行診斷的一系列行為過程的總稱。因為企業財務活動的復雜性和系統性,要求企業財務診斷人員必須是一支集知識、經驗和技能于一身的密集型專業隊伍,因而一般由獨立于企業之外專職財務診斷人員擔任。雖然有時它也表現為由企業內部人員進行財務診斷,但更多的情況它是一種社會性的服務活動。由于我國長期不重視財務工作,財務管理水平低的現實,以及受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管理水平急需提高的壓力和需求的影響,就迫切需要在我國現階段開展財務診斷工作。在開展財務診斷實踐中,參照日本企業財務診斷的主要內容:收益性診斷、成長性診斷、安全性診斷和流動性診斷。除了要注意諸如系統性與連續性相結合,全面性與重點性相結合等基本技術規則要求,以及中立性、保密性等基本職業道德要求外,對于提出的財務診斷結論,需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提出的意見要具有建設性,即不僅提出對企業目前財務狀況的劣勢的糾正措施,而且要注意提出全面根治企業財務狀況的措施;二是提出的意見要具有超前性,財務診斷不僅要揭示企業過去和現在財務活動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而且要著眼于未來,揭示企業財務的未來發展趨勢,為企業財務工作指出發展方向。
��三、樹立企業財務形象
財務形象是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實力在市場上的表現。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作為企業經營舞臺的市場,既為企業財務形象的評價提供了依據,也為企業財務形象的樹立提供了機會。在股票市場上,股價的穩定提高是企業財務形象良好的最有力的表示,不管是企業的投資者、債券人,還是往來企業、社會公眾將會樹立起對企業的良好印象,而這一優越的企業外部環境將是企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對于債券市場,如果企業財務狀況較好,償債能力強,則企業通過債券籌資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從而使債券籌資等行為對企業的評價更具說服力,更具直接、快速反映的特征。因此,良好的財務形象是企業一筆不可低估的物質財富,是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堅實基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缺乏市場,也就缺少了市場對企業財務形象的公平評價,企業也就沒有必要注意財務形象的培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由于市場尚未完全發揮作用以及由于傳統體制的慣性影響,使人們對財務形象的重視仍然不夠。因此,培養良好的企業財務形象是現代企業制度下,開展企業財務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現代企業財務工作的新領域。良好的財務形象主要依賴于企業良好的財務狀況,豐碩的經營成果和穩定的財務政策。企業在樹立財務形象進程中,必須堅持財務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取得各方面的信任,積極開展財務公關,以爭取最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