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范的中小學公用經費管理,可以更為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資金資源,提高經費使用效率,從而更好的促進中小學教育的發展。從實際來看,當前我國中小學公用經費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探討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經費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小學公用經費管理的基本情況
中小學公用經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為推動教育教學活動發生的開支,主要包括教學業務與管理,師資培訓,學生實驗或者實習以及各種文體活動發生的開支。二是為支持教育教學而發生的后勤服務等開支,如水電,材料購置、教學器械、校舍等的維護等。當前,我國中小學數量眾多,在校生人數也較為龐大,2010年,初中階段和普通小學教育在校生人數分別達到5342、9940萬人,而經過調整,目前中西部、東部地區小學均經費分別達到500、550元/年,初中分別達到700、750元/年,以此測算,公用經費的數額將相當龐大,因此,加強和改進公用經費管理尤其重要。
對于中小學公用經費的管理,目前主要采取三種模式,一是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即學校發生支出后,由國庫單一賬戶直接將資金支付給收款人。按照規定,這一制度適應于已經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所在地的學校。二是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這一模式下,學校的會計核算集中到會計核算中心而不再進行單獨的核算,學校通過設立報賬員或者會計人員來處理公用經費,按照規定,這種模式適用于當前執行會計集中核算的地區。三是財政部門直接劃撥,即財政部門按照預算將經費直接劃撥給學校,學校在接受監督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核算與開支。這種模式適用于未實行集中支付和集中核算的地區。
��二、中小學公用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
公用經費對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異常重要,是其正常運轉的基本保證,但當前中小學公用經費管理中還存在多方面的問題。
1.各類經費支出彈性過大
經費支出彈性過大是指公用經費內部各種支出之間沒有形成量化的、相對固定的分配制度,從而導致各類經費開支時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由于各地、各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同,國家相關制度沒有對公用經費支出項目的比重進行量化控制,如《浙江省中小學公用經費管理暫行辦法》僅對教師培訓費進行了量化規定,其他則無具體的約束性指標,多采取定性描述的方式,這就使得本應該用來支持教育教學的經費可能被用于后勤服務如交通差旅、房屋維修等,從而沒有最大限度的發揮公用經費支持教學活動的效應。
2.公用經費擠占挪用現象仍然存在
公用經費擠占挪用是指公用經費沒有按照國家的規定用于相關支出,而是被用作他途,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公用經費被學校挪用,即屬于該校的經費被用于各種政策性開支如用于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與住房公積金這“三險一金”開支,用于學校基本建設開支等,這種現象較為容易發生在負債或者資金緊張的學校。另一方面,公用經費被地方政府擠占挪用的現象也并不罕見,即地方財政的公用經費難以及時、足額的按照預算劃撥,給經費管理帶來了挑戰。
3.公用經費管理制度有待細化
中小學公用經費管理制度有待細化是指由于形勢的變化以及制度的深入實施,公用經費管理制度中出現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首先,從資金配置來看,公用經費以中小學學生數額為基礎來進行資金配置,這在部分地區適齡兒童數量減少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公用經費嚴重不足等問題,特別是大量的農村兒童轉移到城鎮上學,農村地區學校學生數量大量減少,部分邊遠學校甚至出現只有少數低齡班級,幾十個學生的狀況,按人數支付公用經費顯然不利于這些學校的發展。其次,從資金的監督來看,在集中核算和集中支付背景下,學校難以全面掌握公用經費是否足額、及時到賬,核算中心也難以實時的對經費使用進行有效的監督,從而不利于經費的管理。
��三、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公用經費管理的對策建議
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公用經費管理,可以從進一步量化規范化公用經費支出,完善制度明確職責強化公用經費監督,強化配套改善公用經費運行環境等方面著手。
1.量化規范化公用經費支出
首先,要科學的量化可能量化的公用經費支出項目,如對于招待費、差旅費、報刊訂閱費等明確單次和總額支出上限,從而確保有限的經費能被用于教育教學活動。其次,要進一步規范公用經費支出項目,對于發生的公用經費,要嚴格按照《政府收支分類科目》進行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防止各種不規范的會計處理行為。特別是在會計集中支付制度下,要防止帳實分離即經濟活動與原始憑證不相一致等問題的發生,從而規范支出行為。
2.完善制度明確職責強化公用經費監督
首先,要進一步健全中小學公用經費監督體系,在充分利用國庫集中支付、會計集中核算等制度優勢的基礎上,可以探討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門為主體的資金核算中心,以此來強化對公用經費的監督和管理。其次,要進一步引入各種監督力量,在強化公用經費公開制度的基礎上,引入輿論監督、學生及家長監督乃至社會公眾監督等監督力量,以此來構建立體化的監督體系。再次,要明確職責,強化責任追究,要以公用經費的使用為主體來分解中小學校長,財政、教育部門的職責,并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
3.強化配套優化公用經費管理環境
首先,要加強重視確保預算資金落實到位,財政部門要建立一種公用經費分期撥付制度,并確保按時、足額的劃撥,從而為公用經費管理提供基礎。其次,要進一步創新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來進行公用經費管理,在管理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手段來加強中小學、教育行政部門、財政部門的溝通,對經費的劃撥、使用情況進行信息傳遞。再次,要加大投入,建立富于彈性的公用經費配置制度,要根據城市與農村中小學生源的基本特征,以保障學校正常運轉為核心,提高經費劃撥、使用的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