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情景教學已經成為所有學科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在財會教學中,情境教學方式已經成為教師的主要教學方式之一。因此,這要求財會教師必須要轉變觀念,同時課堂教學改革的切入點應瞄準在轉變教學方式上,教師要積極倡導和嘗試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教學方式。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1 情境教學的內涵
情境教學的內涵是以情境教學基本理論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情趣和潛在智能,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 情境教學的設計原則
(1) 目標性原則:情境的設計要契合學習內容,能夠落實教學目標。情境是為學生實現教學目標去經歷、體驗而設計的,不是一種形式上的展示。情境的設計要具有連續性、和諧性,要適合學生的情況,受學生的歡迎。
(2) 直觀、生活化原則:學生的生活與經驗是接受教育、學習理解的基礎,因此,教師所創設的情境應具有直觀性,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覺得學習的內容是重要的、有用的,方能觸動學生心靈,引起學生的共鳴,進而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
(3) 參與、互動、合作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情境教學強調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希望學生調動全部感官系統和思維機器,積極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在參與中體驗,在合作中學習,從而獲得、提高、創新。
3 財會課程教學中情境設計的策略
3.1 課前激趣,基于生活,預設情境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因此,老師在課前應精心設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達到上課伊始便趣味即生的境界。從而能夠一上課就緊緊抓住學生,讓學生的大腦迅速興奮起來,以飽滿的熱情最大限度地發揮主動性,掌握新知識,探求新問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基礎會計》課程中講授財產清查的方法時,我事先設計了一張家庭財產清查表,表上列有現金、電器、存單、糧油、房間面積等清查項目,要求學生清查后填寫好結果,并注明所采用的方法。上課時,同學們紛紛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相互交流,顯得興趣盎然。這時我就選擇一些清查表,讓幾個同學各自說說是如何操作的。學生發言后,我進行了簡單扼要的總結,并以此作為新課導入的切入點,讓學生通過情境教學較好地接受了新課。
3.2 立足課堂,巧設情境,親歷體驗
情境是認識活動的起點,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科學、適度、恰當地創設探索性的活動情境,盡可能地提供活動機會,以此來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激發學生的挑戰欲望,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體驗。
例如在《成本會計》課程中講授輔助生產成本交互分配法時,由于該方法難度較大,許多學生對具體核算流程不能理解,有畏懼心理。我于是設計了這樣一個模擬情境:將全班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扮演廠部,基本生產兩個車間,輔助生產供水、供電車間等不同角色,開展各個部門車間的水電費用的成本核算工作。同時思考相關問題:為什么要進行兩次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率的計算,相對于其他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方法來說交互分配法為什么有核算較為精確,生產企業使用較多這一突出優點?另外為了完成情境教學目標,需要進行崗位輪換,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將所有實踐內容嘗試一次,從而深入體會輔助生產成本交互分配法的實質,完整且熟練地掌握該方法的核算要領。雖然備課更為繁重一些,但使絕大多數學生真正理解掌握了此種方法,轉變了以往許多學生在考場上遇到輔助生產成本交互分配法的試題就放棄的局面,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變化。
3.3 課后延伸,自主學習,探究升華
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在實踐中獲得的。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間,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條鴻溝填滿”。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自身經歷或親為,從中獲得對客體的感受和感悟。因此,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開放課堂,充分挖掘課后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真正遷移到更具體的情境之中。
例如在財務會計課程中講授完往來賬項后,我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結合“應收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設計一個商品交易情境,讓學生課后分組討論、分析、歸納總結,完成了證、賬、表的實際操作以后,組內再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要求進行評析,指出錯誤,提出改正意見,從而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像這樣通過課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不但辨別了正誤,學會了探究方法,而且都經歷了一個探索、發現、創造的過程,讓這種有意義和挑戰性的作業成為學生幸福的體驗。
總之,財會課程教學中情境設計的探索是無止境的。教師要具備一定教育心理學的實用技能與知識,需要具備生活中的智慧,要能夠理解學生的感悟能力。這樣才能設計出貼近學生實際與社會實際的多樣化的有效情境,開辟出更富有創意的教學空間。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當在“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 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情境教學,不斷提高我們自身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