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繼續發展節能降耗機組
由于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國內依賴煤電的能源結構短時間很難改變,作為資源消耗大戶的火力發電產業,要堅持走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積極提高煤炭等燃料的利用率,① 要積極開發供電煤耗低的大容量高參數60萬千瓦和100萬千瓦級的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要積極開發60萬千瓦及以上容量、節水型空冷機組,燃燒無煙煤的大型鍋爐機組。② 要積極發展熱電冷聯產機組,提高熱量的綜合利用率。③ 鼓勵開發潔凈煤發電技術,重點研究開發推廣適合國情的沸騰爐和循環硫化床(CFBC)增壓循環硫化床(PFBC)及煤氣化發電技術(IGCC)(包括以煤氣化為核心的電、化、熱多聯產技術)。④ 要不斷加快對火電廠鍋爐、汽機及輔機、控制系統等技術改造,提高設備可靠性和技術經濟水平,減少自身能耗,提高能源轉換效率,降低廠用電率。
2 加強循環經濟建設,變產業排放廢物為寶
當前,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國家將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進循環經濟盡快形成規模。雖然近年來我國在循環經濟試點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和進步,但是當前我國在觀念認識、制度環境、法律與政策、管理體制、技術支撐和外部推動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國家應出臺指導循環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推進計劃,建立起促進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火力發電企業的資源利用的指標和核算體系,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綜合利用的新技術開發和推廣。圍繞符合國情的火力發電產業的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以及適合區域性循環經濟網絡發展需要的經濟機制和政策體系等。
3 建立政策和經濟雙重引導的節能減排政策鼓勵體系
電力工業發展的指導方針缺乏強有力的具體政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造成缺乏執行困難和約束力不足。主動的節能減排反成為企業市場經營的負擔,而得不到起碼的補償;熱電冷聯產的火力發電產業還包含了公共事業的性質,但是由于位于城市附近,嚴格的各種不合理的限制措施也制約了其生存和發展。由于我國政府對節能減排火力發電企業的政策扶持明顯落后,不能起到鼓勵發電企業參與節能減排積極性的目的。只有把指導方針通過制定具體的產業政策,才能真正落實火力發電產業優化的目的,從而指導火力發電產業的發展規劃,規范火力發電產業的發展優化行為,各級部門才能真正制定配套完善的激勵、約束和監督機制,體現方針的指導作用。
在火力發電產業政策條款中應明確產業政策的實施主體和責任主體,明確建立監督和約束機制,同時配套必要的法律法規政策。建議將電力工業發展產業政策的實施納入國家行政監察范圍,同時明確行業自律和企業的責任、義務及相應的權利。增強產業政策執行的剛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查、有錯必糾。統籌火力發電產業與其他產業政策之間的協調發展。火力發電產業與煤炭產業、交通運輸業、機械制造業、自動控制設備等產業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彼此之間互為影響。因此制定火力發電產業政策時,要注意統籌考慮與其他產業政策之間的關系。
4 繼續深化發電等能源產業的各項改革
“要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電力工業推行集資辦電,多元投資主體興辦電廠已成為主流。因此,要進一步向國內外投資者開放,用合資或通過資本市場,采取股票、債券、盤活資產、并購、出讓、變現以及直接融資等多種方式,實行火力發電產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使其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國務院下發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明確了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即堅持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開、輸配分開,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建立社會主義電力市場經濟體制。由于標桿電價形成機制的不完善,加之煤電聯動政策并未真正實施,造成2003年至今的火力發電企業虧損逐年加大,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嚴重制約。改革政府核定發電電價機制,完成從標桿電價管理過渡到通過電源市場招標確定投資主體和發電容量電價,交易市場競爭形成電量電價。
5 結 論
“十二五”期間,如何讓火力發電企業在節能減排市場上發揮自己的自然優勢和社會優勢,確定市場競爭能力,在強手如林的中國發電產業立于不敗之地,這是廣大的火力發電企業發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標所在,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必要前提和客觀基礎,電力節能減排企業參與市場活動,在市場競爭中要取得主動權,必須依據國家能源產業政策和節能減排需求的現狀,發展趨勢和企業自身的主客觀條件,科學而合理地制定企業的發展策略和努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