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會計電算化在社會經濟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會計電算化的質量控制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 明確會計電算化崗位職責和權限的必要性
實現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工作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會計改革的重要內容。然而,從目前會計電算化的情況來看,會計崗位設置不合理是影響整個電算化向深層次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會計工作內容繁多、復雜,只有進行科學的崗位分工、使之規范化、科學化,并落實崗位責任制,才能使整個會計電算化系統高效、協調地運作。傳統的會計工作崗位,是按照核算和管理的內容及工作性質來劃分的,與傳統的會計工作崗位相比,實現會計電算化以后,大大減輕了會計工作的勞動強度,一臺電子計算機完成了過去幾個人的工作,尤其是管理部門建立了計算機網絡后,會計基本數據的來源渠道和方式,會計管理的操作形式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之相應的會計工作的分工、各崗位的職責、權限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原有會計崗位的分工已不適應目前電算化工作。如果不及時地調整并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崗位制度,使會計崗位分工、職責盡可能地比較規范、科學,就無法保證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會計電算化在企業管理中的整體優勢不能充分發揮,同時,對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也是不利的。因此,在會計電算化下科學、合理地設置會計工作崗位,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和權限十分必要。
2 會計電算化下會計工作崗位的設置及職責
根據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特點,企業實現會計電算化后應由傳統的以總賬報表崗位為中心轉變為以系統管理員崗位為核心的崗位架構。具體地說,會計電算化應設立的會計工作崗位包括:會計電算化主管;系統操作員;數據審核記賬員;硬件維護員;軟件維護員;檔案員;系統分析設計員;程序員;電算審查員;網絡員。各會計工作崗位人員的職責如下。
2.1 會計電算化主管
會計電算化主管又稱會計電算化系統管理員。會計電算化主管負責協調整個會計電算化系統的運行工作,應該具備會計和計算機相應知識以及相關的會計電算化組織管理的經驗。電算化主管可由會計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會計軟件的單位,應設立此崗位。會計電算化主管的主要責任是:根據所用軟件的特點和本單位會計核算的實際情況來建立本單位的會計電算化體系和核算方式。會計科目的設置必須符合會計制度與本單位核算管理的要求,報表數據格式必須符合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有關崗位人員對會計應用軟件進行系統分析,并根據會計電算化運行現狀,提出修訂或開發會計核算軟件的意向。
2.2 數據審核記賬員
數據審核記賬員負責對輸入計算機的會計數據(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等)進行審核,操作會計核算軟件登記機內賬簿,對打印輸出的賬簿、報表進行確認。此崗位要求具備會計和計算機知識,達到會計電算化初級知識培訓的水平,可由會計主管兼任。
2.3 硬件維護員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硬件設備是指專門用于會計業務的計算機及其配套設備,包括計算機主機、顯示器、打印機、電源等。會計電算化系統硬件維護人員負責保證計算機硬件的正常運行。此崗位要求具備計算機和會計知識,經過會計電算化中級知識培訓。采用大中小型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會計軟件的單位,需設立此崗位,此崗在大中型企業應由專職人員擔任。硬件維護員的主要責任是:
(1)負責會計電算化系統硬件的安裝和調試工作。嚴格執行硬件維護保養制度,保證硬件的正常運行。硬件維護員的職責按維護任務性質可以劃分為:對硬件適宜經濟性運行的維護保養,即保證在一定條件下(例如,確定適宜的運行時間,創造良好的衛生環境及溫度、濕度等空氣質量條件)的經濟性運行;對硬件進行物理性維護保養,包括對硬件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根據零部件使用生命周期和磨損程度更新更換,保證計算機硬件系統組成零部件運轉正常。
(2)制訂和維護規劃方案和日常維護工作計劃,履行硬件檢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硬件運行情況,進行維護保養工作,按期編制零部件、工具、用具使用和采購計劃,保證日常維護更換和使用的需要。具體組織操作人員對計算機、鍵盤和打印機進行日常清洗;定期進行設備的全面檢查;隨時整理工作臺上的打印紙;調整監視機房的調溫設備是否正常,溫度是否合適等。
2.4 軟件維護員
會計電算化系統軟件維護人員負責保證計算機軟件的正常運行,管理機內會計數據。此崗位要求具備計算機和會計知識,經過會計電算化中級知識培訓。采用大中小型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會計軟件的單位,需設立此崗位,此崗在大中型企業應由專職人員擔任。
3 會計電算化下會計工作崗位的權限管理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操作運行必須要有個嚴密的操作行為規范。通常,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一般配備兩臺或若干臺計算機。上機人員包括會計人員和計算機專業人員。由于介入操作的人員數量多,構成復雜,客觀上也會產生不同人的行為方式。因此,制訂統一的操作權限,使其達到預期的目的,是會計電算化操作運行的客觀需要。
對操作人員的管理分為操作人員資格的認定和賦權兩個方面。
3.1 操作人員資格的認定
操作人員資格認定辦法一般應由企業財務會計部門制訂。會計人員(包括電子計算機專業人員)因工作需要上機操作,必須經財政部門考核組考核合格,頒發“計算機操作證”或“會計電算化操作證”,持證上機操作。考核不合格或無證者不準上機操作。進行操作人員資格認定是從根本上保證上機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保證系統正常運行的措施,能有效防止上機操作人員因操作技術不合格、不具有一定水平的技能而誤操作造成差錯、損失。
3.2 賦 權
根據《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軟件應具有防止非指定人員擅自使用和對指定操作人員實行使用權限控制的功能。在實際工作中,除在會計核算軟件技術上加密外,還應在管理上進行分工,分別要對系統管理員、數據錄入員、審核記賬員、會計報表編制人員、會計賬簿打印輸出操作員、各專項功能模塊操作員和其他會計業務操作員的操作權限給予界定,防止越權操作所引起的數據丟失、紊亂和泄密現象出現。
會計電算化是將繁瑣、單調、機械的會計核算工作交由計算機進行處理,提高會計核算的準確性、規范性和工作效率,減輕財會人員的勞動強度,使財會人員從繁重的手工勞動和繁瑣的核算事務中擺脫出來,更好地參與單位的經營決策,加強財務管理,使財務管理工作電算化,將會計數據進行匯總、統計、分析,提供管理和決策所必需的數據。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工作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的必然趨勢,是現代會計工作的發展方向。所以我們必須要明確會計電算化崗位的職責與權限,使其更好地為我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