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給高等院校帶來了深刻的變革。攜手共建,聯合重組,多元化辦學等給高校帶來勃勃生機,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的財務工作也出現了新的變革和發展,從原來的手工制作憑單、手工記賬、手工對帳等逐步過度到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工作由簡單的記賬、算賬和報賬逐步走向監督宏觀化、管理決策化。在這種背景下,進一步加強高校財務工作的人性化、服務的引導化也是當前高校財務工作必不可少的。
一、強化財務人員服務意識的重要性
1、是提高學校內外形象的需要
強化服務是要求會計人員具有文明的服務態度、強烈的服務意識和優良的服務質量。財務處是高校對外的重要窗口之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形象,關系到學校品牌的提升。高等院校財務管理的服務對象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與學校辦學相關的對象,如學生、教師以及學校各部門。二是與學校的資金往來相關的金融單位如銀行等。三是政府機關、上級主管部門等。
教師是我們財務處服務的主要對象,也是我們財務人員服務頻率最高的對象,因此他們最能客觀的、全面地反映我們財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服務態度和服務水平。學生是學校的投資主體之一,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因此他們也是對我們財務人員的服務質量,反映最敏感的人群之一,他們可以將我們服務質量的好壞,服務水平的高低,傳播給他們的同學、家長以及社會。一所高校的“口碑”好壞不僅僅在于他的教學質量、科研課題研究的成果,后勤保障工作的好壞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高校財務工作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服務,對維護和提高學校的整體形象有著重要的作用。
2、提高服務質量是加強財務管理的需要
服務是管理的延伸和深化,規范化管理達到一定的程度,要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時,自然就會提出“服務”的概念,高質量的管理離不開高質量的服務。
過去,人們習慣上將財務部門劃為學校的行政機關,一提到機關,人們總會概括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一些財務人面對前來辦事的師生員工,板起面孔,毫無熱情,致使一些來財務處辦事的師生感到畏懼。其實我們財務部門的職能不僅僅是單一會計職能,而應逐步向理財和服務領域拓展。對學校的教育經費、各項科研經費的款項,什么時候該花,什么情況下不能用,都要耐心引導,勤于服務。其原因在于學校的財務部門是為學校管錢的,不是為某個人管帳;二來,全體教職工都是為本校教學工作、科研工作服務的,因此為每一位教職工服務好,是我們的本職。再者,并非所有和財務部門打交道的人員都懂財務制度。他們有權利向我們詢問財務規定,我們有義務向他們解答清楚有關問題,貫穿其中的是我們的耐心、引導的服務態度和服務方式。
實際上,服務活動是被服務對象參與性很強的活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能感覺到,如果我們給廣大師生員工提供良好的服務,就容易與他們達成良好溝通。為了提高服務質量,促進財務工作良性發展,我校財務處近幾年都搞了質量服務月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制訂了“首問負責制”的制度。如現在購買計算機等八類設備,不但要辦固定資產還要填報集中采購申請表,并由設備處的負責人和學院主管院長批準簽字。由于有些老師對辦固定資產的程序不夠了解,跑了冤枉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會計人員在回答老師提出關于報帳手續的問題時,都一一認真的、全面地解答。使提出問題的人能夠理解財務管理的相關政策,熟悉業務的具體流程。我們還利用網絡信息的便捷,把有關新的財務規定及時上網公布,使全校職工了解財務動態。在03年的服務月的活動中,我處又以問卷的形式,請全校教職工為財務處的工作提出問題、意見和建議。并設立投票箱,凡是到財務處辦事的老師都可以給財務處的工作人員打分。通過這種形式的活動,我們與老師進行了良好的溝通,拉近了財務人員與前來報帳人員的距離,二者之間增加了信任感,使得財務管理變得容易進行。如果我們能提供更高質量,更廣泛的服務,讓廣大師生員工能夠知曉我們的財務政策,就可以讓他們逐步地參與到我們的管理中來,最終實現沒有管理的管理。
二、如何強化服務提高服務質量
1、強化服務意識,從制度上規范財務管理的服務性
會計人員要樹立強烈的服務意識,做到文明服務,態度溫和,語言文明,尊重同事,
尊重事實,謙虛謹慎,彬彬有禮,團結協作,互相支持。常言到:“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會計工作需要與各方面打交道,會計人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表現出其素質的高低,小到反映著財務處在學校的形象,大到反映著整個學校在社會上的形象。基于對服務的重要性的充分認識,我們在財務管理中,應從制度入手,對財務工作的服務性加以規范。從服務的角度出發制訂財務管理制度,對服務的內容、服務的對象、服務的要求給予明確的規定,使財務管理各項工作的服務目的明確,從而使每項財務工作的責權利明確,從每位財務管理者到每位財務工作人員的責權利明確,從制度上保證了服務性的貫徹實施,避免重權利、輕服務等不良理財現象的產生蔓延,切實提高財務管理的服務質量。
2、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服務水平
有了服務意識、有了制度的規范、有了服務行為,沒有高水平的服務,仍然不能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高水平的服務來自于高水平的業務知識,來自于熟練的業務處理能力。
會計工作是一門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從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勝任會計工作,才能夠勤勉、謹慎地運用其知識、技能、經驗,善于根據客觀環境做出正確的職業判斷。社會在前進,經濟在發展,科學在進步。作為一名財務工作者,必須不斷地提高其業務技能,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知識,這既是我們財務人員的義務,也是做好財務工作,提高服務水平的需要。
要提高服務的保證性,除學習專業知識外,還要加強公共關系、溝通交流能力、職業判斷能力、形體美學等方面的知識,學會溝通,提高服務技能、交往技巧和隨機應變的靈活性。
3、加強全方位的科學管理,提高服務服務效率
現代高校的財務管理是籌資、投資、資金運用和資本運作于一身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既包含著諸多的理財技巧,也蘊涵著豐富的理財藝術。在這個社會不斷進步、新事物不斷涌現的多元化的社會中,新的管理理念、新的財務管理方法不斷推出。搞好財務服務本身就包含了用最先進的財務管理手段、方法來管理財務。
再我們日常的工作中,“等候”、“排隊”、一筆帳往返于財務處“數次”,讓老師們感到煩惱,要改變這種狀況有三個途徑:一是加快員工的服務速度(有限),二是利用網絡信息、上墻公示等方法,明示服務流程,明確告知師生員工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應遵守的規則,讓他們了解我們所能提供服務承諾的界限。如《會計法》、《票據法》、《現金管理條例》、《支付結算辦法》、《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制度》等有關規定。幫助師生員工掌握必要的財務信息、報帳技能,掌握報銷、結算、預算的辦事程序,政策制度,提高其所提供的原始憑證的準確率,減少因原始憑據不準確,致使報一筆帳要往返次數。三是盡可能提供良好的軟環境服務,環境條件是財務人員對師生員工更細致的照顧和關心的有形表現,具體反映在服務環境是否潔凈、舒適,財務人員是否衣著得體、整潔,設備是否先進,服務是否與先進的設備相匹配,服務人員是否有禮貌、值得信賴,對師生員工是否一視同仁,是否有明確的服務承諾、考核標準等。
4、正確處理服務與監督的關系
高校財務工作的首要職能是監督與服務,監督是會計的職責,服務是會計人員的宗旨,監督與服務表面看來似乎是矛盾的,其實兩者是互相聯系,互相依賴,互相貫通,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服務是監督的目的,監督是服務的基礎和保證。離開了服務,監督就失去了方向和意義,沒有嚴格的監督,財經法規、財務政策就得不到貫徹落實,就失去了會計的基本職能,這樣的服務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離開了服務,監督就失去了方向和意義。如果片面的認為講服務就可以放任不管,或者講監督就是管、卡、壓,這就把服務與監督絕對化了。我們應運用辯證法的對立統一的觀點,真確處理服務與監督的關系。比如對學校教學資金的管理,教學工作是所有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資金是保證高校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的必要前提,如何處理就涉及到監督與服務的統一問題。為保證資金按規定用途使用,就必須加強資金的支出的審查監督,監督就是使資金合理的使用,發揮其最大的效益,也就是為學校的中心服務了。因此,我們不能因為某時強調了監督而放棄服務,也不能因為強調服務,而不顧財經法規的有關規定隨意報銷、轉帳、提供信息等,忽視或淡化了財務監督管理。
(北京理工大學 王 偉 王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