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提高我國的高等教育質量,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我國高校改革正不斷深入,高等教育體系也在逐步健全、合理。但在改革和完善的過程中也有不少需要探討的問題。在此筆者結合工作實際,擬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任務、目標及實現途徑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高校財務管理的任務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所需經費已從國家統一撥入的方式,改為多渠道籌集資金的方式,其財務管理的任務也隨之有了很大變化。在國家頒布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第四條中有明確規定,高等學校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包括:“依法多渠道籌措資金,以此解決高等學校辦學經費的來源問題”。因此,除去國家財政投入仍是教育投入的主要力量之外,學費、培訓費等教育事業收入、科研事業收入、學校向校辦產業投資獲得的收益,以及社會各方捐資助學收益等多方面籌集的事業資金也是高校經費的重要來源。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高校要生存,并在生存中求發展,就必須有高質量的、適應社會需求的,并且在將來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產品”。而這種高質量是由社會來公認的,這就說明提高教學質量是高校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要在保證教學質量提高的總目標下完成多方籌措資金和有效使用資金的任務。
二、高校財務管理應遵循的原則
1.依法管理的原則
即高校必須依法規范財務行為,遵守有關的法律、法規,特別是針對高等學校頒布的規章制度。另外,高等學校也要依法維護自身權益,保護自身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失。
2.依法多渠道籌集資金的原則
在國家投入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高校應廣開財源,多渠道籌集資金,才能保證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和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首先,財政撥款仍然是高校資金來源的重要部分,高校的教學經費、行政經費和基礎設施建設經費主要來自于此,所以,爭取足夠的財政撥款對高校的建設與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科研經費收入也是學校資金來源的另一重要來源。雖然科研經費并不能直接被高校教學所使用,但科研經費的投入可以使學校國有資產增加,同時科研經費購置的設備也可以用于教學實驗。目前綜合類大學都在向研究型大學轉變,充足的科研經費是高質量科研成果的保證,所以,科研經費可以彌補國家財政撥款在研究經費上的投入不足。此外,充分利用高校的知識優勢,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也能為學?;I集到相當的資金。最后,學校實行收費制度后,學生繳納的學費、培養費和住宿費等,也可以彌補教學成本的不足,保證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3.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的原則
在資源總量一定的情況下,合理的配置結構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反之,不合理的配置結構可以降低資源的利用效率。在資源總量投入不足的情況下,資源配置的結構效益不高,這勢必會進一步增加供需矛盾。應該通過調整結構,改善資源的配置狀況,提高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應在校內制定出更為合理的財務管理辦法,既充分利用現有的財力資源,又盡可能避免在經費使用上的浪費。
例如,隨著高校規模的日益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勢在必行。但是短期內大量的基建項目需要用占用巨額的資金,銀行貸款是資金來源的有效途徑之一。使用銀行資金需要支付利息成本,所以,合理的安排貸款時間,貸款期限,貸款金額,以及不同種類的貸款組合,可以有效的降低貸款的成本,減少了利息支出,實質上也是變相的增加了學校的收入。
4.正確處理各方面經濟關系的原則
要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集中財力優先保障發展目標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為將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還要保障日常的維持性支出,以保證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對于教學、科研以及其他管理工作,必須考慮培養人才與自身經費支出是否相配比,也就是要充分考慮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三、高校財務管理的目標
隨著高校改革的深入,我認為高校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是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完成財務管理的任務,進而完成高校培養國家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總目標和總任務。
1.年教育成本最小化。這個指標符合高校財務管理的目標,但學校之間、專業之間的規模大小不同,年教育成本最小化的程度也不同,因此這個指標的適用范圍只是學校和專業自身與以往年度的年教育成本的比較。在學校之間、專業之間則缺少可比性。
2.在校生生均教育成本最小化。在校生生均教育成本即學校當年的事業支出與學校當年在校生平均人數之比,這個指標可以避免年教育成本缺乏可比性的缺陷,可以在學校之間進行比較,特別是在分類后的理工科類學校、文科類學校之間比較,以反映出這些學校財務管理的水平。但這個指標也有其缺陷,即沒有考慮到培養人才的質量問題。如:對于某個理工科類的學生,學生質量的高低與其開設的實驗課程的多少;接觸到的在國內、甚至是國際上領先的儀器、設備的掌握程度;特別是培養學生的高質量、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都有其直接的關系,而這一切又會使在校生生均教育成本提高,因此單純用在校生生均教育成本最小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也有其不妥之處。
3.用培養合格學生生均教育成本最小化來反映高校財務管理目標較為合理和科學。計算培養合格學生生均教育成本,需首先確定每門課程達到合格的標準,為達到此標準應具備的人、財、物條件的多少與考核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生人數之比即為此生均成本,這就需要財務管理與教學管理的密切配合,因而其難點就在于合格學生標準的判斷、統計和計算,但這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也并非不可能。
四、實現高校財務管理目標的途徑
為實現高校財務管理的目標,提高高校財務管理的水平,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制定學校的資產管理、財務管理、分配辦法等制度,建立、健全各項內控制度,以規范高校的經濟活動。2.合理編制財務預算,并對預算執行的全過程進行監督與控制。3.科學配置好高校的各方面資源,既要充分、合理的利用現有高校的資源,又要節約支出,避免經費使用上的浪費現象,優化經費使用的支出結構。4.全面了解高校的經濟狀況,特別是財務狀況,并監督各項經濟活動的合理性、合法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劉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