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工程項目跟蹤審計是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確保工程資金合理合法合規使用,并提高其投資效益的一種有效途徑。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工程項目投資主體日趨多元化,迫切需要開展好工程項目審計。但工程項目涉及的面廣,且有許多不很確定的因素,使工程審計存在著許多問題。只有合理解決建設工程項目跟蹤審計中的問題,有效防范工程審計風險,才能使其審計工作更加有效地落實開展。
1 建設工程項目跟蹤審計的含義
建設工程項目跟蹤審計是以國家的法律、法規為依據,運用現代審計方法對建設項目決策、設計、招投標、施工、竣工驗收及結(決)算等全過程的技術經濟活動和固定資產形成過程中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審計監督和評價,以維護國家、業主及相關單位的合法權益,有效控制和如實反映工程造價,促進管理水平提升和廉政建設,提高投資效益。
2 建設工程項目跟蹤審計風險的成因
2.1 各利益主體對審計要求的多樣性
建設單位要求提升工程項目的整體管理水平,盡量降低工程造價,突出工程項目的經濟性和效益性;施工單位要求利益的最大化;行業監管部門則強調工程項目的社會效益和政治效益等。由于各部門對于建設工程審計的出發點和著眼點不盡相同,導致審計的結論、審計的風險也不同。因此,各利益主體最終往往都將焦點問題集中到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身上,這就產生了最突出的而且無法控制的風險。
2.2 內部審計職能的擴展
過去人們對內部審計職能的理解是監督與評價,而內部審計經過發展,對建設工程審計不僅是從建設資金投入、使用、效果幾個方面靜態地評價、出具審計意見,而且對建設工程實施項目管理開展全過程跟蹤審計。在監督中,不僅是從造價和資金使用方面進行監督,同時對建設工程的一切活動和建設過程中主要領導者的經濟責任、項目的績效情況等實施跟蹤審計。審計內容隨著審計職能的擴大不斷增加,因此審計人員對建設工程審計的風險也相應增大。
2.3 審計環境的影響
建設工程項目不同階段的審計包括工程技術審計、財務收支審計、建設管理審計等多項內容,涉及企業的眾多部門。從外部環境看,現代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參與建設工程的相關部門,受利潤最大化目標的驅動,不可避免存在著信息失實、錯誤甚至舞弊行為,增大了審計風險。同時,建設單位內的相關部門對建設工程審計制度遵守的程度、管理人員素質等因素都會對建設工程審計風險產生影響。
2.4 審計人員的素質
工程審計工作體現了較強的技術經濟綜合性特征,因而從事工程審計的人員除了要具備一定的財務知識之外,還應具有深厚的工程技術知識,否則無法對工程建設的質量等技術性工作進行審計。但目前有相當數量的審計人員不了解工程結構和施工要求,無法完成與施工技術內容有關的審計工作,致使工程審計難以達到應有的質量要求,增強了潛在的審計風險。此外,審計人員的敬業精神和工作責任感、職業道德,對工程審計結論客觀、公正、真實地反映建設工程狀況相當重要,也會直接影響到建設工程的審計質量。
3 建設工程項目跟蹤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3.1 實行基建項目全過程監督
(1)工程監理的監督。工程監理是一個專業性的行業,其職責是對整個工程從立項到完工,利用其專業技術進行全過程的監督、檢查。由于監理的獨立性、公正性和專業性,為建設部門更好地完成建設工程項目提供了保障。在工程項目投資較大、技術性比較復雜的情況下,進行工程監理,從工程立項開始,包括圖紙的匯審、材料的選定、合同的修改與實施、施工過程的監督、結算的審核等。
(2)建設單位現場代表的監督。為協調好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關系,建設單位需委派一名熟悉施工專業知識和預(結)算技術的人員(甲方代表)進行現場監督和管理。甲方代表監督施工合同的執行,及時協助監理處理日常事務,向建設單位領導匯報工作,對監理的簽證進行現場監督,并且現場搜集資料,為日后的結算打下基礎。
(3)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在工程項目立項前,審計人員應會同有關部門對工程項目進行可行性測試,對擬邀請投標的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的資質、誠信度進行測試、評估。施工過程中,按照施工合同的要求,經常到施工現場進行突擊檢查,檢查施工單位是否按質按量進行施工,材料購進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監理和甲方代表的簽證是否屬實,發現問題及時匯報有關領導,并及時進行糾正。
(4)基本建設工程的預(結)算。在送審之前,各個部門必須事先進行審核,并有審核記錄。一些單位在剛開展基建審計時,由于經驗不足,主管基本建設的部門沒有進行審核,審計部門在審計時,每個分項工程都必須進行審核、測量,每種材料都要調查核實,工作量非常大,審計效果也不好。往往一個工程經審計部門審計后,結算造價在施工單位報價的基礎上減少20%~60%。經過改革,要求監理和基建主管部門利用其對工程較熟悉的有利條件先進行審核,審計科在其基礎上再進行審計把關,審計人員的工作量大大減輕,審計風險也大大降低。
3.2 實行工程招標制度
通過公正的招標,施工單位為了中標,必然會根據自己的實力和經濟承受能力,比價格、比技術、比質量,工程造價會降到一個比較真實、合理的位置。對于招標的工程,審計人員只需在施工前把好合同關,施工中抽查合同的履行情況,完工后對增減和更改的工程進行審計,工作量減少了,審計風險降低了。對于用量較大、單價較高、沒有當地信息價作為參考的主要材料、設備,以及進行高級裝修而沒有定額指導價的分項工程,施工前必須進行市場調查,確定雙方都能認可的價格,這樣,才能避免日后由于價格問題而爭執不下,無法結算。
3.3 重視審計調查與取證
進行基建審計的依據是工程圖紙、甲乙雙方認可的簽證、現行預(結)算定額、現行費用定額及有關政策。一般情況下,可通過以上資料收集審計證據。但施工單位往往利用小型土建、水電安裝、維修及裝飾工程沒有準確的施工圖紙的特點,高估冒算、虛報工程量,審計人員必須進行現場測量,全面地、充分地收集審計證據。審計人員進行實地測量取證時,必須采取嚴謹、合法、公正的手段。測量時審計人員、建設單位委派的現場管理代表、施工單位委派的代表必須同時在場。測量的結果必須經三方代表簽字認可。施工單位常常對施工用主要材料虛報價格,或者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審計人員必須實地查驗,進行市場調查,以便取得該種材料的真實價格。
3.4 實行社會審計作為有效補充
基本建設工程項目預(結)算審計的專業性、技術性要求審計人員必須掌握一整套的工程預(結)算技術,必須了解每種工程的施工特點、施工方法、核算方法,對于內部審計部門來說較為困難,要完成以上各種各樣的審計任務,必然要冒較大的審計風險。而社會審計卻擁有各種各樣的人才。為了降低內部審計的風險,工程投資較大、資料較齊全、核算技術較復雜的工程項目,可以請社會審計進行審計。但此前基本建設單位應先進行審核,對比較容易發現的錯誤先行剔除,這樣單位也可節約審計費用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