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不斷深入的發展,政府在這方面的投入持續加大,不但大大提高了高等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同時,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投資效益,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在財務的使用和管理上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在這種形勢下,進行有效的內部審計,就成為高校管理和使用資金方面的一個重要課題。
1 高校在財務管理中暴露的問題
1.1 資金的利用率和效益不協調
當前,國家在高等學校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但是,各高校在資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卻很不平衡,這主要體現為:有的地區或學校在經費方面的投入明顯不夠,同時,在某些地區和學校卻又存在著教育和科研經費用不完的情況,高校在財務管理方面的狀況不容樂觀,有些項目在投資、應用和管理等多方面都效益較低,致使政府對高校投資的效益和力度有所降低。
1.2 高校控制財務風險的能力不足
隨著高校自主權的逐漸擴大,在資金的籌集、使用等方面的活動日趨增加,投資的風險也就相應在成為一個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比如,有的學校為了實現發展規模和招生的需要,往往會貸款或舉債,同時,學校向社會項目進行投資也時有發生,再加上校內在基礎設施和科研、校辦產業等方面的投資,而這些不同的投資在可靠性、合法性、是否能有穩定的效益等方面,往往都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這就加大了學校在財務方面的風險,致使學校控制這些風險的能力和措施明顯不足。
2 內部審計在高校財務價值的意義和定位
從理論上看,內部審計應該是一種相對獨立和客觀的活動,目的就是為它所審計的機構提高效率,增加經濟活動的價值。作為高等院校來說,內部審計在功能上應該定位在對學校工作的評價、協助和監督方面,重點促進學校在管理、內部控制、提高效益方面的基本監督和管理職能;審計工作者應該當好學校管理層的參謀和助手,努力使自己的職能從監督型審計轉向管理型審計,圍繞學校的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將服務融于監督之中,促進學校和賬務管理的自我完善,推進辦學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具體地說,內部審計對于高校的財務管理具有下列重要意義和價值。
2.1 保證學校賬務信息的可靠性
高校在進行內部審計時,通過查證賬簿、經濟活動資料和相關信息,可以真實地反映學校的管理現狀,保證信息能夠準確、及時,從而為高校的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和管理基礎。
2.2 保護學校的財務完整和安全
高校借助于內部審計,可以有效地檢查和分析高校的賬務活動,防止在管理上出現漏洞,防范財務和資源的浪費,從而能減少學校資產的無謂損失,保證賬務安全和完整。
2.3 促進資金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借助內部審計,在檢查和分析過程中,可以消除學校在資產分配和管理中的弱點和盲點,挖掘出資金管理和應用方面的潛力,積極調動各部門的因素,推動學校提高管理和經濟雙重效益的同步提高。
2.4 推動制度的完善,提高管理和教育水平
有效的內部審計,還能推動學校進行內部控制制度和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強化內部控制的薄弱項目和環節,推動學校內部控制系統和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
3 通過內部審計提高高校財務管理價值的措施
為了推進高校的賬務管理價值,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應該和財務部門充分協調,在服務和監督中體現內部審計的價值。為此,在高校內部審計和財務管理中要注意幾種關系或問題。
3.1 加強高校財務的專項審計,突出重點審計
高校的內部審計,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結合本學校的情況,既要開展專項審計,又要抓好重點審計。在校內預算的編制和執行過程中,審計和預算應該成為一項常規內容,由審計部門對經費預算做出合理、科學的評價,增加學校財務利用的透明度,便于各項管理有序高效實施。同時,還要做好預算的執行審計工作。
另外,對科研項目和基建、修繕的審計應該作為重點。因為隨著高校科研經費的增加,越來越需要內部審計對這些項目進行充分和有效的評價、服務和監督,特別是那些占用國家資金圈套的項目,更是不能忽視,需要全方位地了解和公示資金使用和管理中的不足與問題,力求科研經費能夠科學、有效而又合理地得到利用。根據這幾年的情況來看,高校擴建迎來了一個高峰,對于這些項目的審計也應該作為審計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對建設的每一個環節把關和審核,確保學校的資金能夠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節約,實現效益最大化。
3.2 加強高校投資的風險審計和管理工作
針對高校在投資方面面臨的種種風險,內部審計的重要職責就是對風險的防范和管理。學校首先要完善風險防范和管理體系,通過詳細的分析和審計,明確存在的風險來源和背景,對學校在貸款、投資、使用等方面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評估和分析,如實提出審計結果和建議,力求能讓學校規避投資風險,確保學校在經濟和教育方面都能長期、穩定地運行和發展。
4 結 論
高校有效的內部審計,可以推動內部控制制度和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防范、規避和化解高校的資金使用和管理風險,大大提高學校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水平和價值,這對于高校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