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目前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下,賣方市場也經歷著激烈競爭,從而導致材料種類、性能、規格、包裝等逐漸多樣化,施工企業在采購時要對材料的質量、價格、供應方式、信譽等多個方面進行考察分析,然后選擇賣方的商品,以確保能夠買到低價格高質量的施工材料。企業材料采購活動是一種組織行為,需要企業切實加強材料采購的成本管理。
一、加強材料采購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企業的利潤和材料成本兩者是反比關系,降低材料成本有助于相對提高企業的經濟利潤,所以絕大多數企業把降低材料成本作為利潤增長的關鍵。企業要根據“成本領先”的觀念,強化采購材料的管理,控制好價格環節,以爭取最低的進料成本獲得最大限度的利益。在市場經濟中表面看似價格的競爭,實則是成本高低的競爭。降低施工企業生產過程當中的材料消耗和采購價格是兩大手段,降低施工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材料消耗是傳統管理中一直保持的,值得注意的是,更應該把降低材料采購成本協同材料消耗,雙管齊下進行管理,才能體現出管理的明顯優勢。
二、材料采購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不少施工企業負責人主要抓生產和產值,把生產放在第一位,當做決定性力量,從而忽視了材料采購的價格管理工作,最終會影響生產和生產值等一系列企業績效。
(二)在賣方競爭市場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施工企業沒有及時準確把握材料市場的動態,在施工生產中出現部分材料的采購價格不經濟,甚至出現走高趨勢。根據這類問題,需要施工企業建立一套價格信息系統,對材料市場進行考察調研,貨比三家之后,再權衡選擇一個物美價廉的賣家。
(三)施工企業中幾乎都設立了物資管理部門,負責企業的材料計劃、采購、存儲管理等工作;施工企業的質量部門承擔材料的進貨檢驗;審計部門承擔材料采購的監督工作;財務部門負責材料的結算工作。這些部門之間,如果協作不好,就會導致物資部門在負責材料的計劃、采購之外,還承擔材料的價格、檢驗和結算工作,導致計劃、采購、價格、檢驗、結算的工作沒有實現相互獨立、相互監督,全由物資部門獨攬、控制的現象,審計部門也會出現不了解市場價格,凡事事后審計,無法進行監督工作。
三、實行有效材料采購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物資部門首先要依據技術部門所提供的物資用量預算方案,在核減庫存之后,制定物資采購計劃,需要在主管工程的負責人、計劃部門、技術部門、物資部門審批許可后,再開始市場采購活動。技術部門制定物資用料預算方案時必須非常準確,切實嚴格執行材料消耗定額和材料用量預算的審批工作,避免出現材料預算量過大或者漏選等問題。準確及時地制定物資采購計劃方案,能夠有效保證物資采購的計劃性、避免盲目進行采購,避免物資采購超支或者過剩積壓,縮減采購成本。在物資采購之前制定成本預算,有利于在采購活動開始前掌握初步工作方案的概念、預測后實施。通過理性的規劃方案,有利于對采購資金實施合理配置、利用,有利于建立今后資金的使用標準,對今后采購工作中資金的使用狀況發揮參照、核查、控制的作用,以保證采購資金在合理范圍內有效利用。
(二)針對材料的采購工作實行分權管理,也就是把采購的決策權、執行權、材料驗收權、資金結算權、使用監督權等5大權利進行分離后獨自管理,目的是形成一種自控、連控、監督的采購工作機制。首先是質量責任制,采購部門應該負責采購的材料質量,同時采購部門自身要明確材料采購質量的重要責任,加強其自控行為。其次是采購的會簽制度。采購部門工作人員由領導者、采購員、價格員、物資監督員等組成,并進行會簽,加強相互連控行為。第三是加強監督和考核制度,所謂加強監督是指實行采購工作前要有指標,工作中要有跟蹤,工作結束后要有考核。工作前要有指標,即制定材料采購的目標成本指標;工作中有跟蹤,即對工作過程中控制的效果進行分析、檢驗,以便于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加強今后的工作管理;工作后要有考核就是對采購成本進行控制工作后的效益反應。加強監督和檢查工作的目的是保證采購行為要規范、使企業的利益得到維護。物資采購工作包括計劃、審核、詢價定價、簽訂合同、驗收、核算、付款、領用等9個步驟,需要對每一個步驟進行監督工作,而其中最重要的監督工作便是計劃、簽訂合同、質量驗收、結賬付款這4個步驟。具體理解為,對計劃的監督工作主要是保證計劃的合理性與準確性;對合同的監督工作主要是保證合同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對質量的監督工作是保證嚴格按照標準進行驗收工作,不得弄虛作假;對付款的監督工作是確保資金的安全及正常使用,保證按程序、按合同履行工作。最后監察、審計、物資部門需要對采購工作的績效進行考核,并實行獎罰嚴明的制度,其最終目的是降低因為管理不善而導致的成本加大問題的發生機率。
(三)完善市場價格的調研工作,市場中影響價格的因素很多,從而導致出現材料價格層次懸殊。因此采購人員需要時常了解、分析材料及其價格信息、相關行業政策的出臺、變化、實施等,要在市場商品漲價之前,用更低的價格購買到適宜的質量可靠的材料,以縮減因為物價上漲帶來的成本損失。除此以外,施工企業也需要考慮季節性的供求影響因素。因此若想保證有充足的貨源,并以適宜的采購成本完成工作,必須及時了解、認知供求關系發生的變化規律,避免花費高價完成采購工作。
(四)施工企業要篩選出合適的供應商進行合作,通過對材料市場的調研,對搜集而來的產品及其供應商的信息,應當進行全面了解和分析,熟悉供應商的實力和規模,其產品和價格的競爭能力高低。如此有助于施工企業合理估算其成本和價格水平,與此同時,將搜集而來的其他企業產品的實際采購價格進行比對、參考,為了最終確定采購工作、合作對象奠定可靠基礎。在調研工作中,不僅要注重價格,更要注重產品的質量、持續供應能力、企業的信譽度、售后服務等一系列相關因素。
(五)可以利用招標的形式實行訂貨工作,借助招標形式把分散的材料供應商集中起來進行篩選,這樣材料單價在相比之下可能會出現大幅度的下降,進而有利于減小施工企業材料的采購成本,同時可保證材料的質量。招標組織的工作人員需要以公開形式對供應商實行資質審核,在這過程中,把那些質量、信譽度不佳的廠商排除掉。利用這種途徑最終可以非常有效地保證項目工程的質量,同時還可以避免因為材料質量問題而導致經濟損失的發生。不僅如此,因為招標采購工作是以公開形式進行的,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物資采購的透明度,避免采購工作有暗箱操作的情況發生,進而減少材料采購中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