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從2005年開始實施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體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一直在穩步上升,呈現著單邊升值、雙向波動加劇的特點,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標志著中國正邁向真正有彈性的和可浮動的匯率制度。人民幣升值對我國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不僅僅是涉及到我國對外貿易和吸收外資,而且與國內信貸投放、金融風險、房地產市場、就業、收入分配等全局性問題密切相關。人民幣升值短期內直接影響的是對外貿易,再通過多種渠道和機制,進而影響金融、就業等方方面面。隨著我國整體購買力不斷提高,人民幣更加堅挺,價值更高,從總體上來講,人民幣升值以后,對中國經濟未來這幾年的影響,將是利大于弊。
一、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有利影響
(一)有利于調整我國產業布局,完善產品結構,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多年來,我國的出口產品主要以廉價勞動密集型產品居多,產品結構比較單一,附加值不高,且長期得不到優化,在國際分工中長期處在“世界加工廠”位置,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人民幣適當升值,對推動我國出口企業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產品檔次,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而達到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人民幣升值勢必要求企業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實現資源配置優化,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那些污染大、耗能高的企業將會被迫改進,技術密集型產業將會迅速替代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人民幣升值將改變區域經濟平衡及區域經濟的結構,促使傳統產業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移動,經濟中心隨之向北轉移,成為我國未來經濟改革的重心。
(二)有利于緩和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關系
幾年來,我國的貿易順差不斷增多,在國際收支中的順差日漸擴大,在國際貿易形勢日益復雜的情況下,適時進行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既能緩和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國之間的關系,又能為我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創造良好的合作條件,充分展示了中國政府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承擔大國責任和義務,以及對國際、國內大局的駕馭能力。匯率機制的改革,使匯率受市場供求關系及幾大主要貨幣匯率變動的影響程度提高,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考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在合理區間內浮動,將緩解多邊貿易爭端,減少經貿糾紛,樹立我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良好國際形象。
(三)有利于促使企業做大做強,實現自我完善,增強核心競爭力
人民幣升值會引起行業激烈競爭,促使企業自主創新、提高技術水平,使富于創新、競爭力強的企業做得更大更強,從而遏制眾多企業在海外相互間的惡性競爭。人民幣升值將增強我國企業海外投資能力,引進專利技術和先進設備的成本變得相對低廉,購買國外產品成本也隨之降低,將極大激發企業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新專利的積極性,加快企業產業技術的更新換代,從而催生一批跨國企業。另外,外商在我國投資的贏利也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國內市場對本土企業會形成更大的競爭,能增強企業的危機意識,刺激和促使國內企業實現自我完善,增強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良好的可持續發展。
(四)有利于擴大國內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需求
人民幣升值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人民幣“更值錢”了,表現為各種進口商品單價的降低,尤其體現在那些整體進口的汽車和電子產品上,無形中增大了國內消費者的購買力,使原計劃購買國產品的部分消費者,可能轉而購買那些價格下降了的外國產品。隨著各種進口商品價格的下浮,國產商品也會隨之下調以保住市場,從而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五)有助于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是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邁向市場化的關鍵一步,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步驟,有助于完善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二、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不利影響
匯率制度選擇是國際社會上最有爭議的問題之一,迄今為止還沒有適合所有國家的某種匯率制度,也沒有適合一個國家各個發展階段的單一匯率制度。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來看,在充分利用升值帶來有利、實惠的同時,合理規避因人民幣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也很重要。人民幣匯率改革應堅持主動、可控、漸進性的原則進行,避免在過短的時間內過大幅度地提高人民幣匯率,降低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其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加劇區域發展的不平衡
人民幣升值必然會引發沿海地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外轉移,從國際區域看,我國中西部地區將與越南等東盟各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競爭這部分資本,而且我國大部分中西部地區與這些國家相比并不具有區位優勢,在競爭中不占上風,“世界工廠”正在向南亞、南美等國轉移。如果我國沿海地區的相對過剩資本因人民幣升值轉而投資海外,就相當于剝奪了國內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機會,加劇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潛藏重大社會危機。
(二)削弱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降低出口企業利潤
人民幣匯率改革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就是進出口貿易。首先,我國出口產品仍然以容易被替代的制造業產品為主,技術含量低,高科技成分少,由于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成本上升,使得我國產品價格優勢也在逐漸消失,不利于擴大出口,降低出口企業利潤,傳統的出口優勢行業都將受到一定的沖擊。其次,我國部分產品出口利潤很低,有的僅僅是為了賺取國家的出口退稅。人民幣升值相應提高了出口成本,在國際市場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利潤的下降更是影響到企業出口的積極性;如果企業想維持原有利潤提高出口價格,就會削弱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失去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對大量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造成一定的傷害,最終導致出口的減少。
(三)增加就業壓力
我國產品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提供新增就業機會最多的主要是出口和外向型企業,人民幣升值要求增加商品的高附加值,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國際競爭力,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將風光不再,人民幣升值沖擊出口企業,減少外商的投資,外資流入縮減,而國內企業對外投資卻在增加,這些因素使我們喪失了不少新增就業崗位的機會,同時也對改善我國就業環境帶來不小的沖擊。
(四)降低對外資的吸引力,減少外商對我國的直接投資
人民幣升值使外商對華投資成本增加,影響外商對我國投資的積極性,導致外商直接投資減少,利用外資將面臨嚴峻的挑戰,政府招商引資工作難度加大。因為人民幣升值使外商投入的資金縮水,如果項目的吸引力不夠大,前景不明確,外商投資將會不斷減少。
人民幣改革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實行富有彈性的匯率制度,使人民幣適度升值是我國不可回避的匯率政策選擇,我們要學會適應變化。對于人民幣升值的負面影響,要客觀分析,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化解。促使企業將壓力轉變為動力,通過挖潛革新來提升競爭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是永存的,變動是永恒的,企業必須適應市場經濟機制,學會運用衍生工具來管理自己的風險,使企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不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