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9年開始,為了推動出口貿易的發展,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向海外轉移國內成熟的技術和產業,中國政府提出鼓勵有實力的國內企業到海外投資,通過開展海外加工裝配,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或向周邊國家銷售,帶動國產設備、技術、材料和半成品的出口,擴大對外貿易。這些政策措施被統稱為“走出去”戰略。同時,國際投資制度也繼續向等有利于外國投資的方向發展,投資開放和優化已經持續顯著地出現在許多國家的政策議程中。雖然近年來投資管制增加的趨勢也在繼續,但總體上,旨在改善投資環境的措施仍然要比限制或監管的措施多。無論是國內的經濟政策還是國際的投資環境都為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進行對外投資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一、中國境外投資概況
在中國的境外投資中,境外直接投資FDI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并且從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流量從1991年的10億美元增至到2010年688.1億美元,增幅超過了680倍,年均增長率339.05%。尤其是2007年到2008年,中國境外直接投資流量翻了一番。
另外,中國以海外收購方式實現的對外投資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以收購方式實現的直接投資238億美元,占投資總額的40.3%,2009年收購項下地直接投資為192億美元,占當年投資總額的34%。收購領域主要涉及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專業技術服務業。
二、加速中國改變境外投資主題的因素
盡管中國境外投資受國內外諸多各方各面的因素影響,但本文認為在目前的全球的經濟環境下有以下幾點對中國改變投資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
(一)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
為了突破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將調整經濟結構作為今后政府經濟工作的重點。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顯得更為突出。具體表現為許多行業的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在產業扶持政策上看,政府開始偏向于支持新興高科技產業,旨在形成高附加值的知識技術產業。對于產能過剩的產業來說,這樣不利的國內環境下促使他們通過對外投資的方式將相關產業轉移到國外。
(二)國內科技實力的進步
從總體上看,中國目前的科技水平還落后于發達國家,但在向許多發展中國家進行境外投資上卻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我國的航天、超導、生物工程、動車組列車技術以及某些具有關鍵技術的行業,其技術水平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擁有這類技術的企業可以輸出自己的優勢技術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投資設廠。
(三)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
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成了的一系
列經濟問題的導火索,尤其是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造成歐洲地區經濟的高度緊張。國際經濟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增加讓中國企業在進行對外投資決策時不得不思考一下當下是否適合進行境外投資,該將資金投在哪個國家或地區,該投入過少資金,無法回收資金的可能性有多大。
(四)國外政治風險的增加
2012年正值幾大經濟主體領導人換屆的關鍵時刻,領導人對華的態度如何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企業在該國(地區)的投資環境。東道國的政治穩定是評判投資環境的重要變量。另外,長久以來,非洲、中東地區就是戰亂不斷、政局動蕩的高位地區,存在幾大的政治風險。2011年利比亞政局動蕩給中國在利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利比亞事件也引發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戰略的重新思考。
三、 對我國對外投資戰略的思考
(一)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地區的選擇
一般而言,發展中國家發展對外投資有上行投資和下行投資兩種選擇。上行投資即對發達國家進行投資,這是許多發展中國家采用的,其目的是為了打破技術封鎖,直接獲取發達國家的一流技術,或者是為了避開貿易壁壘,占領東道國的市場或第三國的市場。下行投資是發展中國家對其他發展水平相近或稍低的發展國家的投資。
總體上看,我國的技術水平與發展國家的技術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但從某些具體行業或項目上看,中國企業的技術差距并不像總體判斷那么大。例如,中國的動車制造技術已經發展到世界頂尖的水平,中國制造的動車已經開始出口到國外。中國南車、北車已具備相對優勢到相關技術發達的地區如日本進行海外投資,可以力爭通過與日商合資辦廠或者在日本設立研究開發機構,直接獲得更為先進的動車組制造技術和企業管理經驗,掌握這一領域的最新信息。
(二)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行業的選擇
總體上看,我國目前的對外直接投資產業主要集中在資源開發、初級加工制造業領域。發展資源開發業是符合國際產業轉移規律的,大多數發達國家都經歷了從資源開發業—制造業—第三產業為主的發展過程。而且,資源開發業還可以緩解我國資源不足的矛盾,提高我國資源擁有量,所以要繼續穩固資源開發業的戰略地位。
我國當前的經濟的發展的戰略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調整海外投資的行業分布,提高服務業的投資比重有助于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雖然從整體上看,我國的服務業同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是某些行業也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并開始逐步進行直接投資。比如說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旅游業,也是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可以選擇的投資領域。
四、結束語
金融危機過后的國際投資環境像六月的天氣一樣陰晴不定,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中國企業進行對外投資決策時,要根據各個東道國的投資政策、投資環境、投資行業的特點、對外投資企業本身具備的比較優勢以及國內產業結構的布局調整,事實求是地選擇合適的投資地區和投資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