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計資料顯示:“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占整個企業數量的99%,上繳的企業稅收占整個稅收的50%,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到60%,創造了70%的創新成果,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但中小企業在其自身不斷發展中也暴露了多種問題,其中最為顯著、對企業影響最嚴重的問題屬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剖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層面上的不足,有利于中小企業突破發展瓶頸,開辟發展新途徑。
一、我國中小企業經營存在的主要特點
(一)兩權統一,決策集中
其表現為企業投資者具有雙重身份,扮演投資者的同時還扮演了企業的管理者,決策者個人或者家族的行為與意識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一旦負責人發生變故,容易出現群龍無首、后繼無人或親屬間爭奪繼承權和遺產的狀況,因此而致使企業崩潰解體。
(二)企業組織結構簡單
由于大部分中小企業自身的規模小,人、才、物等資源相對有限,企業的組織結構簡單,設計不合理。許多企業普遍存在組織結構缺乏前瞻性、部門間的職能出現重疊和空白以及員工協同差等共性問題。
(三)經營機制靈活、易變
一是信息在企業各部門中傳遞速度快,時間短,效率高,管理人員可以在短時間內對知悉的信息做出相應的決策反映。二是企業可以根據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做出相應地調整,尋求方法以適應現有的市場環境,在短時間內跟上市場發展的步調。
(四)企業總體競爭實力不強
由于企業從事的行業準入壁壘低,競爭者易進入市場,從而形成過度競爭的局面,企業很難獲得市場長期的認同。企業所擁有的人力資源素質不高、資本金較少等問題,導致企業常常將有限的資源投向某一細小產品的經營上,企業現金流入依賴于某一種產品或技術。當這種產品無法滿足市場要求時,中小企業易出現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倒閉的現象。
二、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內部控制極不完善
一是企業相關制度缺失或流于形式。為了節約成本,通常未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從而造成各項控制制度的缺失,即使建立了有限的內部控制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二是企業組織機制設置不合理。中小企業由于兩權統一,容易實行家族化管理。設置崗位沒有依據因人與因事相結合的原則,缺少權責明晰的崗位制度。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相互牽制和監督,加大了徇私舞弊
的可能性。
(二)資金籌集十分困難
近幾年,雖然國家和各地方政府持續出臺各類扶持政策且扶持力度越來越大,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局面仍舊難以扭轉,企業資金缺口較大的局面也難以根本改觀。一是社會融資服務體系不完備。我國的金融體系是以銀行為主,其他非金融機構為輔。目前,信貸市場越來越注重風險意識,傾向于把資金貸給規模較大,可抵押資產多的大公司,不愿將資金貸給中小企業。同時,多元化融資建設不完善,中小企業缺乏適合有效豐富的融資渠道,股權體系如私募基金、風險投資、天使投資基金等不發達。二是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我國的信用擔保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現行的信用擔保體系中主要為財政性擔保,鮮有民間借貸擔保,政府過分干預導致無法引進民間資本,無法使閑散資金最大化利用。現存的擔保機構規模小、出資分散、風險較大,自有資金不足,無法取得銀行的認可。擔保產品主要以短期貸款擔保為主,缺少長期貸款擔保的產品,擔保期限短,一般不超過半年,最長為1年,擔保金額的極限為200萬元。三是企業自身融資硬件條件不佳。首先,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的限制,財力、物力都遠不及大型企業,且經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抵御風險的能力有限;其次,企業的流動資產中短期能變現的實物資產少,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和擔保物,企業的速動比率較低,無法通過銀行的資格審查。其中,由于缺乏良好的信用基礎,中小企業整體違約現象較為嚴重,部分企業甚至采用虛假報表、隱瞞事實等不正當手段騙取銀行貸款,致使銀行謹慎發放貸款,銀行信貸難上加難。再次,企業們因規模小,經營多樣化,需要貸款資金額度小需求急周轉快,要求金融產品能夠匹配企業現實需求,對金融產品創新要求高,致使融資繁雜和成本加大。
(三)投資活動缺乏制度安排
1、投資決策較為隨意與盲目
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較為短暫,尚未建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財務投資戰略,對企業投資活動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重視不夠,投資決策較為隨意。在缺乏投資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的情況下,往往盲目投資“熱門”項目,關注短期盈利目標,忽視長期發展戰略,導致企業發展偏離其既定發展軌道,無法實現企業長期的發展目標。
2、風險管理機制缺失
中小企業由于科學投資戰略和預算控制機制的缺失,在產品投入前,沒有進行嚴格的預算分析和風險控制,沒有根據市場特點分析其可能出現的危機而制定應急措施。同時,由于缺乏必要的責任問詢制度,導致一旦出現問題易出現無人負責的局面。另外,中小企業工作人員往往風險意識薄弱或者缺乏相關風險管理知識,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難以駕馭和規避風險,從而又加劇了投降項目的風險。
(四)營運資金管理問題
1、應收賬款控制薄弱
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的信用風險分析能力低,無法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評價客戶的信用品質,對信用良好的企業沒有給予優惠,對違反信用條件的客戶也沒有采取懲戒的措施,導致應收賬款的回收周期無法掌控,呆壞賬日趨增多,影響資金回籠。同時,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競爭力,過度采用賒銷的方式造成應收賬款的數額不斷增長,賬齡結構惡化,不僅增加了壞賬,還延長了資金回籠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