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為不斷深入, 根據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目標,高校要逐步成為自主辦學的法人實體,因而要引入大學經營管理的理念。高校經營理念的核心是在高校財務管理中樹立成本、效率、經營意識,這與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任務和目標是一致的。高校財務管理必須堅持大學經營理念,根據各高校的實際情況來構建適合本單位的經營機制和管理機制,使高校真正成為經營主體。
一、高校經營管理的內涵
大學經營理念的內涵并不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是根據高校辦學的目標,對其所擁有或控制的資源進行整合、配置、優化,達到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它是對高校辦學的一個整體謀劃和精心運作的一個過程。其核心理念是在高校的財務管理中樹立成本、效率、經營意識,努力降低財務管理成本,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資源配置效益,促使高等教育事業又快又好的地發展。
二、現行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的弊端
(一)“統一領導和集中管理”模式的弊端
“統一領導和集中管理”是一種財務管理的集權制,這種財務管理模式的特征是高校只設立一級財務機構,學院各部門不再設立二級機構,學院集中管理全校的所有經費,學院的所有財務制度的計劃、執行和收支的運行都必須通過一級財務部門。財權高度集中,事權也高度集中,各部門沒有任何管理資金和人事權利的自由。由于這種財務管理模式對各部門管太過死,缺少激勵機制,不利于調動二級單位工作的積極性。
(二)“分級管理和一級核算”模式的弊端
這種財務管理的特征是財權由學院設立的一級財務機構統一集中管理,財權之外的其他權利如教研、科研活動等事權的計劃安排和執行工作,可由二級部門自主管理。在這種管理模式下,財權相對集中,事權相對分散,往往容易造成二級單位管理權限不清,職責不分的問題,給二級單位自主辦學造成很多障礙,因而也不利于調動二級單位辦學的積極主動性。
(三)“分級管理和分級核算”模式的弊端
“分級管理,分級核算”是一種財務管理的分權管理體制,是指學校所屬院系不僅作為經費包干和創收部分的使用單位,而且作為一個核算實體,可以在
遵守國家財經紀律、財務制度和學校各項規章的前提下,對學校分配的各項經費和創收收入進行使用、調整和核算。財權相對分散,事權也相對分散,分權制的財務管理體制如果在實踐中不能處理好集權與分權的關系,就會導致利益杠桿偏重于基層,二級單位任意擴大消費基金,截留應繳學校創收收入,逃避學院財務監督,使學校整體利益受損。所以,這種模式往往在強調微觀搞活的同時,導致高校財權、事權過于分散,忽視綜合平衡和宏觀調控,難以實現對全院的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資金的統籌與規劃。
三、建立基于經營理念下的高校財務管理模式
(一)加強成本核算,樹立成本效益經營理念
高等教育是一項不亞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復雜工程,學院只有科學地進行成本效益經營理念,優化經費投入和資金的合理使用,加強教育成本效益經營核算,才能避免學院資金盲目投入,提高教育投資經營效益。
(二)建立財經制度制訂與調整的經濟責任制度
學校必須明確規定各個層次制訂、調整財務制度的機構和人員,并保證學校各項財務核算辦法和財務制度即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又統一協調。校內出臺的政策必須從學校的整體利益出發,不能政出多門,搞小集體主義,發現問題,學校經濟政策制訂者必須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單位領導,必要及調整時經濟責任制度,優化學院的整體資源,提高學院的經營管理水平。
(三)建立高校資金結算中心,實行資金動態管理
高校資金結算中心學是學院各級部門的資金進行結算的中心。具體的實施操作是高校資金結算中心在專業銀行單獨開設一個對外結算賬戶,一個零余額賬戶。由該中心統一辦理全院資金進出,校內各部門在該中心開立內部結算賬戶。設立內部結算賬戶,有三大優勢:優勢一解決了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財務處不能向校內各二級核算單位轉撥資金的問題;優勢二利于調動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強化基層當家作主意識;優勢三,建立高校資金結算中心,能加快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建立日常預算收支的經濟責任制,實行內部分級獨立核算
建立日常預算收支經濟責任制,是指學校積極拓寬籌資渠道,制訂部門的日常收支的經濟預算計劃,同時將理財權下放給各部門。學校的部門預算一經主管部門審核批準,就應成為全校經濟工作的“指揮棒”,各部門必須將管理層次的要求,如組織收入、控制支出的權利和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便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在哪個層次上出現問題,其上一級必須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解決并追究相應層次有關人員的責任。實行內部分級獨立核算,能獨立對每個部門的收支情況和預算執行情況獨立反映。有利于學校了解各部門的實際情況,可以全面反映高職院校的經營情況和預算執行情況。
(五)建立重要大支出的經濟責任制
在學校的財務收支計劃中,除必須確保的日常性支出外,還需要一些金額較大的支出項目。對這
些項目必須反復、縝密的論證,根據金額大小制訂相應的決策管理簽字責任制,誰簽字的就由誰負責。學校的各項對外投資要小心謹慎,不要盲目亂投資,對于重大經費支出項目,一定要經學校校長及財務負責人集體討論通過方可實施。學校審計部門應密切關注資金是否及時到賬,一定要保證資金的安全使用,堅決杜絕無效投資。對違反規定給學校造成損失的情況,一定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六)建立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財務管理將朝著信息化、網絡化、集成化的方向發展,高校應利用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和現代化的網絡技術,搭建合適的高校信息化財務管理技術平臺,做到財務信息真實準確,會計信息資源共享,從而保證高校財務從具體業務到財務管理各流程一體化的暢通。如高校在正常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設立部門經費指標預算控制臺賬,詳細記錄各部門的收支執行情況,嚴格控制部門費用,在沒有經過一級財務機構批準的前提下,不允許各部門的年度費用超支,對部門節約經費的情況實行獎勵。從而實現學院對各系部的獎金既能統一控制,各部門在額度范圍內又能靈活支配,大大調動了二級部門的很有積極性。
(七)構建與高校經營理念相適應的財務管理績效評價體系
建立與高校經營理念相適應的財務管理績效評價體系,一方面要依據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建立或選用一套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評價指標,如平衡計分卡的財務評價體系,另一方面就是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各部門財務收入、財務支出項目進行績效考核和評價,逐步建立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一個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評價體系,必將大大地促進高校的資金使用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
總之,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起來越復雜的財務關系,高校必須加強財務管理力度,更新觀念,不斷創新,建立以經營理念為核心的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節約成本,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充分調動各學校各部門的財務管理積極性,發揮經營理念財務管理的核心作用,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的更快、更好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