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機過后,中國經濟仍保持了快速的增長。據初步核算,2010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8萬億,比上年增長10.3%。而能源消費對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貢獻巨大.十二五期間,中國的電力發展思路是繼續優化發展火電、加快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美國能源基金與中國發改委聯合預測2005到2020年,中國能源投資缺口達到18萬億元,其中節能環保與新能源領域需要投資7萬億元。巨大的資金需求迫切要求與之對應的資金來源。
一、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理想金融成長模型
20世紀70年代, Weston and Brigham根據企業不同成長階段融資來源的變化提出了企業金融成長周期理論。已有的金融成長周期模型著眼于企業,為了研究新能源行業的金融成長模型,本文特作如下假設:(圖1所示)
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階段由4部分組成:初創期、發展期、成熟期、持續期。由于新能源行業的基礎是新能源。而水電、風電等新能源是可持續的,因此原則上講新能源行業是不會被淘汰的。因此引入“持續期”表示新能源行業的持續發展。
企業的發展與行業的發展同步進行。由于行業是由從事相同內容的企業組成的,因此大多數企業的發展狀況就代表了整個行業的發展狀況。大多數企業的金融成長階段就代表了行業金融成長階段。作此假設后企業的金融成長模型就可以引入行業中,成為行業金融成長模型。
新能源生產企業由于投入巨大,因此創業者自有資金很難滿足資金需要。理想的情況是,初創時,主要的投資方式是風險投資,資金來源主要是民間資本和各類風險投資機構。行業進入發展期獲得利潤后,主要通過信貸和私人股權投資(PE)進行融資,當然也包括初創期的風險投資,政策資金,民間資本。中小部分前期風險投資資金可以選擇退出,進入新的目標企業中。在行業進入成熟期后,信貸資金仍然可以被企業利用。隨著行業中很多企業達到上市的要求,企業通過IPO就可以充分利用證券市場進行直接融資??稍偕茉葱袠I才能達到上述理想的金融成長模型,需要市場化成熟度很高的融資機制和政策的大力引導。
二、各可再生能源行業的金融成長現狀
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大不相同,因而融資現狀也不同。由于地熱、潮汐發電在我國仍處于個別情況,還沒有進入起步階段,因此本文不予研究。下文將對水電、生物質發電、光伏發電和風電分別進行研究。
(一)水電
水電2010發電裝機位居世界首位。但
是水電工程項目的資金來源存在著結構不合理的地方。據有關統計顯示,水電項目銀行貸款和自籌資金占了近80%,而債券等融資方式則利用很少。當前的水電資金結構難以降低融資成本并提供大規模的資金。(圖2所示)
(二)生物質發電
《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的裝機容量要達到30000 MW,因此前景廣闊。但是生物質發電技術要求高,設備需要資金量大。目前生物質發電主體企業仍是國有大型企業。在難以看到生物質發電的盈利能力的情況下,銀行信貸資金和資本市場資金等都不愿意涉足生物質發電。(圖3所示)
(三)光伏發電
我國光伏發電市場正在起步, 2010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500MW,累計達到900MW,居世界前十。但光伏發電是技術資金雙密集型行業。資金需要量非常大。和生物質發電一樣,銀行對光伏產業也放貸十分謹慎。(圖4所示)
(四)風電
在可再生能源中,風電的發展十分迅速。2010 年,中國全年風力發電新增裝機達1 800 萬kW,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 200 萬kW,均為世界第一。政策也大力提倡風力發電。目前中國風力發電公司融資高度依賴銀行貸款。(圖5所示)
三、中國可再生能源融資現狀
事實上,由上文分析可知目前中國水電發展歷時最長,風電也發展較快;而生物質發電和光伏發電還處于初創期。因此,水電和風電的融資結構中銀行信貸占重要的比重,而生物質發電和光伏發電則更多的依賴政府資金和風險投資。而股票債券對可再生能源行業的支持力度十分不足。政府今后應該通過積極創新擔保方式,設立新能源基金,鼓勵民間資本注入,加大證券市場培育等手段為新能源行業提供全面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