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施工企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有利位置,不斷地在工程項目的資產管理版塊里科學靈活地應用財務管理理論,以優化資產結構,提高工程施工企業的資產質量。運用科學的財務管理理論,對企業施工階段的各項經濟信息進行優化,才能在知識型經濟社會占主導的市場中占有有利位置。
一、工程施工企業特征
(一)資金數額大、施工周期長
眾多的工程施工項目都需要相當的周期才能完成,投入施工項目的資金同樣也經歷一個較長的周期才能得到回籠。而且,隨著今年物價的上漲和施工成本的增加,使本來已經面臨高額資金流量的施工工程的資金成本壓力進一步增加。工程施工企業資金流量大、生產周期長、工程項目點多線長、技術難度高,以及工程量難以準確計量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點。 那么如何加快資金周轉,減少資金占用,較為及時準確的對工程實體進行準確計量結算是施工企業資產管理控制的難點和重點。
(二)施工地質差異大,建造成本不同
工程施工企業通常基于不同的地質與地貌等不同環境中作業,盡管其中多的工程布局、數量、要求相似或相同,然而各種的工程成本卻不盡相同。加之,面臨當今的國際市場外圍環境、政府經濟內部環境和市場競爭等眾多因素的相互影響,各種工程施工的具體方位、地點,不同的工程周期,會導致成本造價相對較大的差異。另外,由于工程具體施工措施與方法的差異,亦可能由此導致差異較大的經營結果。 基于以上眾多不確定要素的存在,大大增加工程施工企業的風險控制難度,制約了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工程施工管理動態跟蹤性
雖然施工項目企業管理的目標是明確的,然而因為工程項目制約要素存在不確定性,則需要施工企業在資產管理板塊上要對之前所制定的計劃與相關的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盡量保持有效的監督、及時的調控、適度的調整和合理的修正。工程施工企業的資產管理板塊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
二、工程施工企業實施科學資產管理措施之目的
工程施工企業實施科學資產管理措施的最終目的是根據客觀市場經濟與價值規律的內在要求,再結合工程施工企業的資產內部情況與外圍的經濟環境,對施工企業的具體資產運行,作科學的規劃與指導,從而有效地提高工程施工企業內部資產的營運效果,保證企業
的正常運營并使企業的效益獲得最大化。根據以上內容,工程施工企業的資產管理目的包括下面五個方面的內容:
(1)參與施工企業的經營決策,優化施工企業投資結構和資產組合,保證施工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
(2)正確反映施工企業資產的增減變化 ,監督并保證施工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
(3)促進對施工企業資產的合理使用 ,不斷提高施工企業資產的營運效果;
(4)確保施工企業資產損耗價值的足額補償及實物形式的及時更新,保證施工企業資產的正常運行
(5)以資產存量及其增值為施工企業資產管理的重心,努力盤活資產存量,加速資產增值,擴大資產積累,保證施工企業再生產的順利進行。
三、提高工程施工企業資產管理質量的措施
(一)實物管理和價值等管理相互結合
工程施工企業的資產有眾多的形式,但共同點都是資金的實物形態,工程施工企業實施有效的資產管理需要對實物資產進行科學的管理。 包括企業的現金、存貨,固定資產等。在實物管理中資產管理的首要任務為保證企業實物形式資產的安全性與完整性,避免資產的損壞與丟失。 然而要真正、徹底地做到維護工程施工企業資產的安全性與完整性,不能僅依靠對資產進行實物管理,還需要對工程施工企業的價值管理進行優化。 原因是企業的資產價值總是不斷地發生變化,但施工企業的資產同時也是資本的存在形態,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要確保資產的原有價值,而且要求對施工企業的資產進行增值。綜上所述,把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二者進行有機結合,是維持工程施工企業資產的外在形式和內在價值二者的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保證工程施工企業資產的完整性并順利地實現資產增值。
另外,進行施工企業的資產管理的時候,有時要使用其他形式的管理措施,例如,對工程施工企業生產設備的維護與保養,對生產儀器設備的維修和正確使用等技術管理板塊的措施,同樣屬于提高資產質量,實現資產保證與增值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資產管理方法
工程施工企業的資產,在日常的市場經濟運行中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形式。靜態的資產存在形式集中表現為工程施工企業的運作資金儲備與企業的固定資產,而動態的資產集中表現為企業在運行過程中所帶來的資金增值這一動態的過程。工程施工企業資產管理需要靜態和動態管理二者的相互結合。首先,工程施工企業的資產管理需要對資產的分布和多少進行分析,通常以工程施工企業某特定時間中的資產運行的形式與狀態為研究基點。另外,資產一定時期內運行的結果集中表現為工程施工企業在某特定階段與時期中的資產存在狀態。而施工企業資產的動態分析中,其任務主要在于利用縱向指標的動態對比,揭示資產運行的趨勢,為施工企業改進或完善經營管理指明方向。
(三)定期和日常結合管理方法
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對資產進行定
期管理有利于優化企業的資產質量。定期管理企業資產主要有以下形式,比如存貨儲備定額的核定和經濟采購、生產批量的制訂,固定資產需要量的核定,資產營運效益的定期綜合分析等等。資產的定期管理體系是使資產規范、制度有序進行管理的有效保證,通常采用資產管理計劃、預測、定期審查與分析等的內容。 然而除了定期管理的方法外,還有日常資產管理等對資產質量優化頗有成效的方法。日常資產管理也是工程施工企業實現資產優化的常用方法。 由于各種定期管理都必須保證以日常管理為前提才能確保以上磋商措施的有效實現,日常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不論是計劃管理抑或市場化管理,企業都需要以資產日常管理為基礎,脫離日常管理而單純追求定期、突擊管理并不能保證企業資產規劃與管理的有序展開。
(四)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相結合的方法
施工企業資產的經營必須做到事前有預測,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檢查分析,才能獲得預期的經營效益。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劃分資產管理則可分成事前、事中與事后三個管理部分:
(1)事前的資產管理集中體現為對資產規劃計劃期前,資產規模的投入與占用,資產流通情況風險的估計與預測。對于現代工程施工企業來說,資產的事前管理集中在資產的規劃部分。
(2)事中的管理資產的管理集中表現為對資產在企業實際運作過程中的跟蹤與指導,根據決策者對市場情況的分析而對資產的保值、投資、審計等經濟活動進行及時的指引,如發現潛在風險或遇到實際利空信息,則及時對資產管理措施作出調整。
(3)資產的事后管理主要是指完成資產核查、維護、保值與投資增值等經濟活動后的反饋、總結,為新一輪的資產管理活動作指引與借鑒。
四、結語
工程施工企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有利位置,需要不斷地在工程項目的資產管理版塊里科學靈活地應用財務管理理論,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合理配置資產結構,提高工程施工企業的資產質量。運用科學的財務管理理論對施工階段的各項經濟信息進行優化,才能在知識型經濟社會占主導的市場中占有有利位置。